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7期 ID: 141523

[ 张一兵 文选 ]   

宏观综述与个案分析

◇ 张一兵

  作文讲评是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文讲评策略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作文讲评乃至整个作文教学的成败。在我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总结了作文讲评的基本策略,它大致包括宏观综述式和个案分析式两大类。
  一.宏观综述式
  宏观综述式是教师针对学生作文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评析的作文讲评策略。这一讲评策略的基本特征是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及点,便于学生在整体把握作文普遍问题的基础上对个别特殊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这种策略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肯定成绩,二是指出不足及改正和提高的办法。无论肯定成绩还是指出不足,都必须从材料、主旨、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等文章的五要素入手。如果材料充分、翔实,主旨正确、突出,结构完整、谨严,表达方式符合体裁特点,描写细腻、逼真,叙述明确、生动,说明精细、有分寸,议论妥当、精辟,语言通顺、简练,便达到及格甚至良好的成绩。如果在五要素中至少某一要素具有创造性,为优秀,并根据涉及要素的数量,具体确定成绩的分值。优点所涉要素的数量越多,成绩越高;不足所涉数量越多,成绩越低。教师还可以在评析作文的五要素方面的成功与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学生在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诸方面的成功与不足,还可以通过实用文体、艺术文体和学术文体的作文,分别指出学生在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等方面的成功与不足。
  在这种讲评中,教师的宏观综述一般是作文讲评课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作文是支持论点的依据。教师在宏观综述时,必须将整体与局部、面与点有机结合起来,要做到有整体,有局部,有面有点。没有整体和面,整个作文讲评就没有凝聚点,会成为一盘散沙,显得杂乱无章;如果没有局部和点,只有整体和面,就没有支撑点,没有血肉,成了言之无物的空洞说教。
  宏观综述容易导致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氛围。如果教师能够制定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评析标准,由学生依据这些标准独立评析自己或其他学生的作文,并在轮流评阅的基础上,进行批评和反批评,同样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感知和评析作文的能力,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个案分析式
  个案分析式是教师针对一定数量的作文个案,在个别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拓展和引申,评析作文普遍性问题的讲评策略。这种策略的主要特征是由局部到整体,由点到面,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感知一定数量作文的基础上,对普遍性问题尤其是自身作文展开思考。
  这种策略一般采用抽样分析的方式。具体做法是,选出几篇具有代表性(能比较集中地体现该次作文的成功或不足)的作文进行分析。教师直接朗读或指定学生朗读一至三篇作文,积极启发诱导和激励学生针对这些文章,通过分组或集体讨论、个别发言、陈述自我感知和看法,进而通过自我反省,提高自身作文水平。个案分析式较之宏观综述式更便于学生进行讨论,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评析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虽然宏观综述式与个案分析式的立足点有所不同,一个是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一个是由局部到整体,由点及面。但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独立感知能力、评析能力和作文能力。在这两类不同策略的运用中,确立正确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评析标准,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感知和评析作文的主体性作用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张一兵,教师,现居甘肃陇南。

宏观综述与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