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7期 ID: 141507

[ 王志强 文选 ]   

作文教学互动评改模式的探索

◇ 王志强

  为了让学生在作文评改环节由“看客”变成“主角”,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自我内化、整合、建构、迁移,在目前收效甚微的传统评价模式下,我们应尝试着下放权力,把作文评判权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参与指导下,互动评改,使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改的活动中来,真正认识到自己和别人作文的得失,才能互相促进,起到作文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进行探索和实践,具体步骤和方法,需要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宣传互改的意义
  在与学生接触中,很多学生写完作文不希望首先给同学看,而希望让教师过目,并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评价。如果教师不批作文,又不作解释说明,而直接让学生自己批改,学生会很反感,甚至误以为教师不改作文是偷懒,不负责任,下次作文便敷衍了事,消极怠工,甚至不写。这样不仅不利于师生的交流与合作,更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向学生指出当前作文批改“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的现状,并向学生讲清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的道理,为作文互批互改的顺利进行奠定思想基础,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批互改的实践之中。
  第二,确立评改小组
  一般以4—5人为一组,小组内交叉批改,按学生作文水平高低组合。每组安排一名写作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担任批改小组长。为便于组织,原则上分组以座位为序,灵活调动,每组重点修改一篇,争取每学期每小组成员的习作至少有一次重点修改的机会。每组选出1—2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推荐。值得一提的是,小组成员一经形成,不要固定不变,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变化及每次作文训练的特点,小组应常建常新,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合作中彼此间的审美疲劳,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获得新的合作体验。
  第三,定好评改标准,教师示范批改
  优秀作文的标准,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文面是否整洁;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有无明显错误;六看文章中心是否集中;七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十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
  每次作文,教师要确立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克服修改的随意性,盲目性。一开始,可把重点放在一些浅层的问题方面。例如:一看文章模式是否正确、书写是否工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与否;二看有无错别字、病句;三看审题准不准确,有没有跑题现象;四看结构有无条理。在熟练掌握浅层次的批改方法后,宜进行写作专项训练。比如,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分专项训练为叙述,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在议论文写作中,分专项训练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分论点的拟定、论据的运用、议论的深入、说理的形象性等等。专项训练也应制定相应的专项批改标准,让学生批改时突出重点,具有针对性。
  评改之初,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缺少,教师在浏览全班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利用投影仪做示范批改或选出一二篇有代表性的文章示范批改后,印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各小组参照比较,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
  第四,学生评改需注意的事项
  一是总评应以正面肯定为主,挖掘优点,但要中肯地指出不足之处,诚恳地提出修改建议。二是多就少改、精要点评,改笔惜墨如金,点化语言,点评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是重点突出,主要针对训练重点批改,不宜面面俱到。四是切合实际,有的放矢。每次批改可以是材料是否典型,也可以是选材是否详略得当,主次是否分明;还可以是议论文分论点设置是否合理。高中作文可对“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进行分项评改,争取使每一次,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五是小组打分要认真谨慎,经小组内斟酌,协调地打出建议分。如小组中对批语有不同看法,甚至有意见分歧,成员间可以辩论,教师相机点评,促其达成一致意见。
  另外,须掌握常见修改符号,除传统“删、增、调、换”等方法外,还要教会学生旁注式、后记式,圈点式、口头式,甚至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贴子式”等评改方式。
  第五、作文讲评
  对学生互评过的作文,老师不能不闻不问,毕竟学生的写作能力,赏析能力,批改能力不高,老师对批改后的作文须认真验收,查漏补缺,对评改认真的小组及执笔者进行表扬,对态度不认真或对评改重点把握不准的要重新个别指导,使其及时改正。对个别批改不准确的地方或学生看不出来的地方,如需下批语。老师的批语应尊重学生的观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适当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增强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第六,评改后的交流展示
  作文评改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更好地与他者(自己、他人、社会以及自然)交流,而展示是满足作者愿望的最好形式,展示的目的是将学生的作文作为一项成果与其他同学一起阅读、分析与评价,让学生在比较、欣赏、体会别人的原文及修改提升作文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实践,我们形成了一套由低级到高级的展示交流形式。学生可依据文章的评改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展示交流方式。1.登台朗诵。这是一种传统的展示交流形式;2.多媒体投影。这种形式便于分析原因和好处。3.榜上有名。这种交流方式是将学生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或学校宣传栏内供同学们阅读评价的一种展示形式。好处是有助于保持作文的原貌,便于从卷面到评改全方位的进行展示交流。4.每周一星。这种展示交流形式特别有助于发现,培养有写作专长的学生。5.投稿发表。在评改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不同质量,可以多途径发表,这样有助于调动各个写作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如可以在学校刊物上发表,也可以在知名网站上发表,还可以直接投稿给相关报刊发表。6.结集成册。这是一种将学生的作文打印成册或结集出版的展示形式。
  总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全员参与,人人动手,勤实践,多自悟,乐交流,尽享过程,显见获益,这是主体参与、小组合作、研究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不仅极大增强了学生争强好胜意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而且也使教师摆脱了批改作文的徒劳无功,使作文评价的效益大大提高。
  
  王志强,教师,现居河南正阳。

作文教学互动评改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