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因个性、心理的差异而形成了思维的差异,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差异呢?
一.关注差异 认识自我
上高中后,随着个体的不断成长,随着学业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选文科的学生对理科的学习觉得非常困难,如语文、英语学科优秀的同学感到学习数学非常困难;而选择理科的学生又感到学英语的艰辛与苦恼,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总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让文理学科在互相排斥着,这两种差异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一是文理学科的差异。文科跟理科本来是统一的,内在是相同的,只是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本来不应该有所区别,但三年学业完成后,出现了大多数文科出身的人跟理科出身的人的思维有着明显的差异。理科往往是对物质进行研究,无论是数理化还是天地生,都是以自然界的物质为研究对象的;而文科,往往是对人的意识产生的行为的研究,这种研究可以是个体性的,也可以是社会性的。理科的对象具有简单性、稳定性和自然性的特点,文科的对象则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相对于其对象的这些方面的差异,文科与理科的学术特点便不同,从而导致其理性形式、学习的方法也有不同。
二是男女思维差异。通过平时的学习交流,男女同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不难发现:在男生的空间里,谈话的时候常常体现出的是较量,喜欢把学习生活看作一个大舞台,他们必须在那里占据和保持一个位置,即不是占上风就是要避免别人的摆布。而对于多数女生则认为,世界在她们眼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关系网,她们寻求的是理解和认同,更注重“情感”的体现。谈话却是为了寻求相互支持和相互确认,丝毫也没意识到别人的话里可能隐含了某种“胜你一筹”的优越感。女生选择学习文科的更多,对语言的表达和学习更轻松,对数学的领悟更困难。
关注学生的差异应关注个性的思维特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针对训练的点,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训练度,才能让全体学生的思维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关注差异 灵活教学
当我们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思维发展的差异后,从教师的角度,应做到关注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弱点,在课堂上灵活地进行教学。
如理科的学生表现出来的情绪等状况比较稳定,学习过程中喜欢用还原论来思考问题,就是把问题分解,找出事物的本质,因为研究的对象分解了,剖析事理就更明晰了,他们学习做事喜欢简单便捷;而学文科的稳定性差一些,文科的学生往往会喜欢用整体论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因为往往文科的研究的对象分解了看没有意义,只有宏观整体来看才有意义。体现为:缺乏探究的持久性,但喜欢富有想象的空间,更坐不住。
针对学生的这种现状,我们应尽量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在具体的要求上体现关注全体学生的差异,在对学生发出指令时在数量上有不同的要求,如“选择你喜欢的题目做一做”,“你有时间做几道就做几道”,多用鼓励性的话语激励学生;二是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上体现和关注差异,不管任何学科,在解答时拓展思路,最好从多个角度、多种方法去探究。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了关注差异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那就是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对于合作学习而言,差异就不再是问题而是资源,因为合作学习是关注差异,体现全体学生文科和理科教学有效性较好的途径。
三.关注差异 精心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提问,提问重在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提问要抓住要害,也就是要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巧妙地采取提问的方式,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可以尝试下面三种方式:一是层次式提问。教学时,可按照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设计出前后联系、环环相扣的问题系列,引导学生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思考,步步深入。二是变换式提问。在进行提问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改变提问的角度,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开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教学时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根据知识的因果关系、可逆关系、相近的知识与方法去设计问题。这样,当学生遇到相应的问题时,解题思路就相当开阔了。
三是寻疑式提问。在学习中,学生对有些知识似乎明白,但理解不深刻,往往提不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无疑处见疑,进行提问。寻疑式提问要少而精,目的是使学生会看书学习。之外提问的方式还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
总之,关注思维的差异,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关注思维的差异去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对于我们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是较大的挑战,我们期盼在耕耘的教坛,有丹桂飘香瓜果满园的丰硕。
庄丽,王红,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