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完全可以从作文中反映出来。许多老师和学生用各种方法去提高作文成绩,但是收效不大。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阔学生视野,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教材中许多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体验生活的范例。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用特写镜头的手法把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一连串动作进行细致刻画,描绘出了一幅催人泪下的父爱图画。为什么朱自清能把背影写得如此感人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情景“雕刻”为永恒的画面,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写作源泉吧。
二.以身示范,潜移默化
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教师亲自动手写作,将现实的生活变成文字,可以是班内、校内的真人真事,可以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将作品拿到班内与学生分享,可能自己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你会变得很伟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神奇,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喜欢甚至是崇拜你,“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也许会因喜欢上语文老师而喜欢上了作文。当我第一次把一首自己作词的《文明之歌》抄在黑板上的时候,在我神秘的微笑中,不到一分钟同学们便悟出了它的旋律和其中的玄机,因为它就是当时最流行的《希望》的旋律,大家的情绪立刻高涨起来,不到三遍就会唱新歌词了。我借机鼓励同学们给自己喜欢的歌曲重写歌词,同学们觉得很新鲜,积极响应。现在我们班唱的很多歌都是学生自己写的。例如杨雷同学写的《放心歌》、汪艳同学的《妈妈,你好》在全校都流传开了。事实上,这种做法的意义不仅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因为现在许多不合适宜的流行歌曲充斥着校园,旋律固然优美,歌词却严重危害着学生的心灵,所以唱学生自己写的积极向上的歌词也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三.用心写评语,激发写作自信
作文批语是一种言语劝导方式,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的有效途径,作文批语是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在篇间、篇旁、篇末所写的评注,它是师生就作文而进行的书面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要发挥其应有功能,有效的作文评语应饱含激情,增强学生的作文热情,保护其作文的积极性,并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的作文走向成熟。如:鼓励激发式的评语。老师批改作文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顺,错字多,有的作文甚至在内容上不符合要求。这时,可以将学生找来,面批面改,指出文中的优点和不足,更重要的是要给予鼓励,讲清道理。也可以用委婉,富有感情的评语去感染他、激发他写好作文的自信心。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兼容的工具学科,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对学生进行交流,继而走进学生心灵。有的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在作文中往往表现出一种闷闷不乐的抑郁情绪,面对这样的作文,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启发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对待挫折。
四.开展活动,构筑平台
初中生都有自我表现和被肯定的需要,开展读书交流会、创办本班或者本校特有的作文报刊、创办文学社并进行联谊活动,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无疑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促进作用。这些做法吸引了大批的文学爱好者,为他们喜欢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一些商店写招牌、尝试给一些商品写广告语等形式,将学生作品张贴上墙,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以此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终极目的,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作文水平的高低是体现语文教学效果好与差的关键所在。今后还应不断探索,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而努力。
邓良菊,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