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了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巩固问题”为结构框架的四环递进教学结构,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打破按课文顺序逐段讲读的常规,通过设计与课文密切相关的一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和思考,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具体环节如下:
一.提出问题——展示自学提纲,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有目标的学习才是高效学习,学习目标的制定很重要。一节课开始,首先通过学习目标的展示,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突出,并且精而简。做到不在教学环节上平均用力,或按照教材的环节顺序走马观花,看似面面俱到,实则蜻蜓点水、不深入、不透彻。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之前,系统地把握这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它在单元中的地位,甚至在整个学期的知识链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因此切忌目标过大,过片。
二.探究问题——自主互助,合作探究
本环节引导学生根据提纲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可在小组中共同探究解决,以实现“兵教兵”的目的。上课前,教师在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求的基础上,低起点、多层次设计教学环节,构思学习目标,力求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并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结对练习等方式,让整个学生群体都能动起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机会,真正使“自主互助”学习方式贯穿整个课堂。例如,在学习《羚羊木雕》一课中,我这样设计了几个问题:初读课文回答:“课文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哪些矛盾?涉及到哪些人物?”问题很简单,学生基本上能看出,并且非常乐于起来回答,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再读课文,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人物的?2、课文是用什么叙述方式写的?有什么好处?3、现实中怎样才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让学生思考几分钟,然后同位或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小组之间的合作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课堂气氛会更高涨。这样做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和互助学习,大幅度提高阅读能力。
三.解决问题——解难释疑、典型讲解,提炼升华
让学生进行“自主,互助”学习,并不等于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讲解问题才能有针对性。教师的精讲点拨作用非常重要,关键在于突出一个“精”字,点拨要恰到好处,点到实处,把握好分寸。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学生对大部分知识已了然于胸,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他们对于个别疑难问题,已进入了一种“欲说不得,欲罢不能”的良好学习状态,这时候,老师的及时点拨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了。我的体会是,教师的讲解透彻、到位、幽默、生动,学生才会心领神会、记忆深刻。精讲的内容,基本上是难点和易错点,是必须强化巩固的内容。在这里,精讲点拨最好辅之以强化训练。我的具体做法是,讲完后,再给他们一些相关的例句来练习巩固。最后由教师引领学生,进行错题整理,克服易错点,巩固重点知识,以达到知识学习的长期有效,甚至终生难忘。
四.巩固问题——当堂训练,评价总结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准备典型习题,以试卷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然后由学生评价总结主要内容或目标,也可由教师评价总结。
看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为将学习目标落到实处,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准备典型习题,以试卷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然后由学生评价总结主要内容或目标,每一节课我要进行达标检测,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主要做法是:
1、学生自测。教师下发的学案让学生做,学生独立答题,不借助于别人的力量,看看自己这节课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2、反馈矫正。如果某个知识点学生出错面较大,老师进行点拨,指导学生进行矫正。
利用“四环递进阅读教学”模式上课,我觉得受益匪浅。目标教学意识增强了,课堂达标度提高了,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提高了,促进了学生的全体发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许晔,教师,现居山东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