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是从哪里来的呢?既不是人们的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过来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母语教育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当然,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不是现代新学制意义上的语文学科教育,实施的是一种集文史哲经于一体的“大语文教育”,推行的是一种熔经史子集为一炉的“泛语文教材”。一部中国古代教育史,实质上大抵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学校语文教育史。这种古代语文教育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强烈的人文性,是一种渗透着人本关怀、洋溢着文化意蕴的典型的人文教育。古老中国在自然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教育方面或许滞后并逊色于古希腊、古罗马等西方文明,而作为东方文明典型代表的中国在语文教育方面却独树一帜。这种母语教育代代相传,哺育、延续、发展与壮大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并由此形成了成功的语文教育优良传统。
民族历史是不容也不能割断的,正如民族的血脉谁也无法割断一样。优良传统应当继承与弘扬。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能走向民族虚无主义,更不能盲目“舶来”,端着自己的金边饭碗去向别人讨饭吃。继承与弘扬语文教育优良传统,首先就得认真研究、深入发掘传统语文教育的丰富宝藏,这一方面的工作我们做得实在不够。至于虚心吸纳成功的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尤需多下功夫。
最近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修订,突出了写字教学,这为继承与弘扬语文教育优良传统迈开了可喜的步伐。书法艺术可以说是我国的一种国粹,写字教学就是我国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0多年之前,我国的科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得出过这样的科学结论:写字,特别是软笔(毛笔)书写,通过人体光电作用,不仅有效地开发人(特别是少年儿童)的智慧,而且尤其是能够极大地陶冶人的心灵,整体提高中华民族的民族素质。多少年来,久违的写字教学终于回归课堂,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愿有更多的语文教育优良传统得到回归与弘扬。
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既有老的,也有新的。老的乃古代语文教育所积淀,新的为语文学科教育所开创。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特别在近63年,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产生的成功经验,经过长期的过滤提纯与雕琢打磨,也已凝炼为优良传统,比如,“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本是语文教学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也已由科学有效的教学规范升华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优良传统。此类传统,颇有针对性,更具本土性,弥足珍贵,尤需继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