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2年第3期 ID: 421886

  

象征视角下对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解读

◇ 迟文成

  摘要:菲茨杰拉德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位伟大的作家,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描写了战后美国年轻一代心中“美国梦”破灭的过程,对小说的主题进行了烘托和深化。本文将从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绿灯象征、宴会象征和灰烬山谷象征三个角度对小说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进行解读,从而对“美国梦”进行深刻的解读和赏析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
  关键词:象征主义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梦
  弗朗西斯·斯格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二十世纪文坛上最为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二十世纪的美国被称为是“爵士乐”和“金元”的时代,人们都过着一种纸醉金迷,纵情享乐和行为草率的生活,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引起的一种生活的迷茫。作为“这个特殊时代”和“迷茫一代”的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主要反映了战后年轻一代“美国梦”的破灭。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在1925年出版,对“爵士乐时代”人们醉生梦死的生活和颓废的精神层面进行了揭露,无情地抨击了“美国梦”的虚幻和这种观点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和毒害。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一种全新的创作视角进行了独特的描述,大量象征主义的手法被运用来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小说主题的深化,本文将选取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象征意象对“美国梦”进行解读。
  一、有关象征主义的相关概述
  象征主义从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对欧美的文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前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波德莱尔、魏尔兰、马拉美等,主要强调“展示隐匿在自然世界背后超前的理念世界,要求诗人凭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运用象征、隐喻、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法,通过扑朔迷离的意象描写,来暗示、透露隐藏于日常经验深处的心灵隐秘和理念。”后期象征主义在二十世纪初兴起,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叶芝、庞德等,他们认为“诗人要追求超现实的真实,需用抽象思维,要追求纯诗,必须从事从形式到内容的创造。”也就是说象征主义就是要实现具体和抽象的完美结合,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物和颜色来传递出一定的思想情感。
  二、象征主义视角下对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解读
  (一)“美国梦”追求的象征——布坎农码头的绿灯
  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九个章节中,“绿灯”的意象总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在小说的第一章,第五章和第九章,也就是在小说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绿灯”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一个重要象征意象,盖茨比的命运和这盏绿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篇第一章的结尾处,盖茨比的首次出场就是和绿灯交映生辉的:
  “他朝着幽暗的海水把两只胳膊伸了出去,那个样子真是奇怪,虽然我离他还是很远,但是我可以发现他正在发抖。我情不自禁地朝着海上望去——什么也看不出来,除了一盏绿灯,又小又远,也是远处码头的尽头。等我再次回头看盖茨比的时候,他已经不见踪影了,于是我不愿意独自待在这个黑暗的又不平静的深夜里。”
  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盏绿灯就是盖茨比心目中理想恋人黛西的象征,盖茨比从社会底层经过努力拼搏爬上来并不是为了满足那种豪华的生活和物质上的享受,而是为了上层社会所谓“纯洁的爱情”,那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一个不可名状令人神醉的浪漫梦想,是心中的一个永恒期待。在盖茨比的心中,黛西象征着美国上流社会中一切美好的东西,是他的梦想和希望的象征,是他“美国梦”的核心,绿灯发出“又小又远”的微弱灯光指引着他从贫穷走向富有,直到走向生命的终点。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第五章中,当和黛西幽会的时候,盖茨比亲口告诉了黛西绿灯所象征的内容:
  “……盖茨比说:“你家的尽头总是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
  对于盖茨比来说,黛西就在自己的眼前,他以为那盏“绿灯”代表的梦想很快就可以实现,并且指引着他走向美好的未来,走向他自己的理想世界和幸福生活。然而这盏“绿灯”却引导着他走向了生命的终点。在盖茨比死以后,尼克想到了盖茨比和那盏绿灯,盖茨比一生都在执著地追求着一个美好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进行了最艰苦的奋斗,但却不知道这是一个终究要破灭的梦,因为盖茨比追求的是金钱,他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都是一些庸俗的毫无意义的东西,他的梦想终究是要破灭的。在小说的最后又再一次提到了这盏“绿灯”,形成了一种首尾呼应的效果,将“绿灯”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深化和升华。
  “盖茨比在心中是信仰这盏绿灯的,这个在我们眼前一年年渐渐远去的美好未来。他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但是没有关系——明天我们会跑的更远,把胳膊伸的更远——”
  (二)“美国梦”虚幻的象征——宴会
  正像作者菲茨杰拉德说的那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表现的是“一切理想的最终破灭,再现了真实世界的原来色彩。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考究书中那些事情和人物的真伪,只要他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即可。”的确,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豪华的宴会不仅是美国那个爵士乐时代的真实社会生活的写照,同时也是“美国梦”的象征。在小说的第三章的开篇就有这样的描写:
  “整个夏天的夜晚都有音乐从我邻居家中传来。在他那蔚蓝色的花园里,形形色色的男女就像是飞蛾一样在欢声笑语,穿梭在香槟和繁星中间。下午涨潮的时候,我看见他的客人从他的木筏跳台上跳水,或者是躺在他私人的沙滩上晒太阳……同时他的旅行车也像是一只轻捷的黄硬壳虫那样去火车站接所有的班车……”
  上面小说中描绘的奢侈的豪华宴会正是美国二十世纪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进入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物质资源极大的丰富,到处都洋溢着发财的机会,随时上演着穷小子一夜之间变成百万富翁的神话,色彩斑斓的“美国梦”让很多人神魂颠倒,梦寐以求。
  “……人们都是不请自来的——他们都是自己到来的。——到了以后总是有什么认识盖茨比的人给他们介绍下,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像在往常的娱乐场一样……”   很显然,很多的人都是不请自来的,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以可以出席商贾达贵的豪华宴会为荣,以此来显示自己尊贵的身份。他们就像是列车上的过客一样穿梭在各种宴会之上,幻想着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虚荣,财富和声望,提升自我价值。宴会象征着美国上流社会对于金钱的贪婪欲望。盖茨比从身无分文的穷小子到富甲一方的新贵,不择手段涉险走私犯罪,穷其所有营造绚丽无比的宴会只是为了得到初恋情人黛西,幻想着和她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然而正是他的这种追求将他带到了生命的尽头。
  (三)“美国梦”破灭的象征——灰烬山谷
  美国爵士乐时代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和享受,过度物质生活的享乐主义世界观则导致了人们道德上的堕落和精神上的颓废。“灰烬山谷”实际上是指美国战后一代精神上的空虚。以黛西和她丈夫汤姆为代表的道德垃圾和精神颓废者,他们缺乏信仰,一直没有止境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最后导致道德沦丧,生活没有了目的性和原则性。可是盖茨比却把虚无当成实质,把垃圾当成了无价之宝,试图在这个虚无的世界里寻找编织他梦想的材料,这也就注定了“美国梦”不可能实现的。
  “西卵和纽约之间只有一半路程的距离,汽车匆匆忙忙和铁路汇合了,它在铁路旁边跑上了四分之一的路程,为的是要躲开一片荒凉的地方。这是一个灰烬的山谷——这是一个离奇古怪的农庄,在这里灰烬像麦子一样生长,长成了小山小丘和奇形怪状的园子。”
  “灰烬山谷”在这里是西方精神世界的象征,这正像T.S.艾略特笔下的“荒原”一样,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副产品。人们在制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也在不断腐蚀着我们的生活环境,肉眼可以看到的物质财富导致了人们精神道德的堕落和颓废。家庭条件雄厚的汤姆买了一串350,000 美元的项链赢得了“精致花瓶”黛西的芳心,另一方面又找到了一位“活力”、“仿佛浑身的神经都在燃烧”的威尔逊太太作情人,这说明美国上流社会把炫耀财富和纵情享乐作为了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本性淳朴善良的盖茨比为了可以跻身到上流社会而不惜涉险走私,甚至牺牲伙伴的利益,后来挥金如土是为了可以和自己的初恋黛西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变得没有节操,没有了道德和良心,只有对金钱和享乐的追求,这就是“美国梦”的本质。菲茨杰拉德所描写的“……在尘土飞扬的上空化为灰烬”不就是象征着那欲壑难填、道德沦丧的盖茨比的“美国梦”的破灭吗?
  三、结语
  盖茨比忠守着自己的梦想,但是最后还是被散发着铜臭味的社会所扼杀,成了“美国梦”的牺牲品。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对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刻画,为我们描绘了美国战后一代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走向没落的现状,用最凄凉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美国梦”破灭的悲哀。
  参考文献
  [1]张瑞嵘 论象征艺术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02
  [2]严云受 刘锋杰 文学象征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象征视角下对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