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2年第3期 ID: 421882

  

隐喻视角下对老舍《四世同堂》中疾病的解读

◇ 陆纯梅

  摘要: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所著的《四世同堂》是一部对国民精神缺失现象进行批判以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病患者的形象,并通过对这些病患者形象的描写来表现当时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同时老舍也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些病患者的描写来推进国民的苏醒。
  关键词:老舍 《四世同堂》 疾病 劣根性
  中国的许多现代文学当中都有对人物疾病的描写。在作家笔下对“病人”的塑造能够很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加深文章的内涵,能够深刻的揭露社会的本质与人性。文学作品对“疾病”的描写通常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道德、政治等方面的含义,所以我们应当对文学作品中的疾病描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老舍所著的《四世同堂》当中也有许多是对人物的病态描写,书中所描写人物的“疾病”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一、 对《四世同堂》中的病态人物分析
  老舍所著的《四世同堂》以我国抗战时期作为时间背景,故事地点是北平的小羊圈胡同,文中主要写了几个家庭的小人物在抗战过程中所承受的屈辱和他们悲惨的生活以及他们在抗战当中所表现出的惶恐和苟安的心理行为。老舍通过对几个家庭的描写,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兴亡,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发达程度,而且还与民族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心态有关。
  (一)《四世同堂》中对大赤包病态的描写
  在《四世同堂》当中,大赤包是一个我国旧社会时期婚姻制度的受害者,在书中她嫁给冠晓荷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钱,结婚之后,一直没有为夫家生下儿子,使得冠晓荷公然要求纳妾,但她后来的行径却应当受到我们的批判,她在日军侵华的过程当中在北平奔波想要为她的丈夫谋取一官半职,在求之无门的情况之下,她把自己的女儿作为礼物和诱饵送与李空山拉近关系,从而获得了妓女检查所所长的职位。这也为她最后疯死在日本人的监牢里埋下了伏笔,她在临死之前还歇斯底里地喊着“东洋爸爸”!
  (二) 《四世同堂》中对胖菊子和冠招弟病态的描写
  胖菊子在小说《四世同堂》当中是以祁家二媳妇的身份出场的,祁家对她可谓是仁至义尽,但当她遇到了一个为了权势不惜陷害他人的恶棍蓝东阳时,她不惜与祁瑞丰离婚,投入到蓝东阳的怀抱中去。蓝东阳依靠自己的权势为胖菊子谋取了一个官位,她与大赤包本来是朋友的关系,但在大赤包遇到麻烦的时候却落井下石,在文中这样描写道:“把大赤包打下去,而使自己成为北平天字第一号的女霸,也不见得不是件好事。”胖菊子趁着蓝东阳生病的时候卷走了他的全部财产,最后落得在北平妓院当中苟延残喘的结局。冠招弟是大赤包的女儿,也正是通过对自己母亲的照猫画虎有样学样,她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变为一个为虎作伥、自甘下贱的女特务。她依靠自己的美色来谋取权位,甚至对自己的姐姐也下了毒手,在文章当中这样说道:“她的肉体已经国际化了”,她的意识中从来没有羞耻这个词,当人们都吃不饱饭的时候,她却为自己能够穿着华丽的衣服而感到骄傲,她也落得最后被瑞全杀死的结局。
  (三)《四世同堂》中对蓝东阳、冠晓荷、祁瑞丰病态的描写
  蓝东阳、冠晓荷和祁瑞丰都是日本人的狗奴才,他们为日本人卖命,对日本人极为忠诚,日本人曾经对祁瑞丰和冠晓荷进行过“归顺度”的测试,结果表明他们的“归顺度”竟然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多。瑞丰对蓝东阳说要杀死他的时候,蓝东阳仍然不忘喊出“日本万岁”的口号。在这些人的心中他们把自己当成了日本人,可以付出一切为日本人服务,他们认为日本人可以给他们想要的一切。文章最后的结局蓝东阳死在了美国人所投放的原子弹之下,冠晓荷被日本人当成了瘟疫病人处理,而祁瑞丰则因为蓝东阳对他的揭发而被日本人杀死。
  我们从上述这些人物的描写当中能够看出,这些人物都是具有病态的,老舍在塑造这些人物时结合了当时中国所处的历史环境,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出作者对这些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惜出卖他人和国家利益行为的厌恶和痛恨,同时这些人物也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二、 对《四世同堂》中疾病描写内涵的分析
  我们通过对《四世同堂》中具有病态的人进行分析,可以把他们归纳为两个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具有明显的病态特征的人,这种人以大赤包和胖菊子为代表,她们到最后的结局要么是发疯要么是死于疾病。另一种类型的人没有典型的肉体疾病,但他们的精神处于“疾病”的状态,这种人以蓝东阳和冠晓荷等人为代表,他们缺乏精神信仰。在一部文学作品当中能够刻画出这么多病人的形象也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他们的疾病虽然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有相同之处,最后他们都为自己的病态付出了代价。
  在《四世同堂》中,与具体的疾病相比,精神方面的疾病显得更为可怕,身体上的疾病还可以依靠药物来医治,精神方面的疾病却是无药可医的,胖菊子和冠招弟的疾病都与他们的道德堕落有着密切的关系,她们的意识中没有礼义廉耻,只是一味的靠自己的肉体来谋取自己的私利。与她们二人不同的是冠晓荷虽然在身体上没有疾病,但他在精神方面已经到了无药可医的程度。他没有中国人的良知,他通过出卖国家和人民来获得高官厚禄。蓝东阳和祁瑞丰也是这样的,他们的精神缺乏独立的人格意识与必要的民族意识。通过老舍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我们能够看到,作者在谴责这些卖国行为的时候,也让人们去思考造成这些人病态的深层次原因。我们可以把造成这些人物病态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市民阶层强烈的依附性在战乱时期表露无遗,在当时的战争背景之下,市民阶层精神方面的疾病也表现的更加的明显,他们缺乏对国家和民族的荣辱观,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并没有爱国的意识,他们有的只是对金钱、美色和权力的渴望,在战争环境当中,他们面对外敌的入侵只求自保和安稳,并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生死。其次,当时中国统治阶级对国民的奴化教育结果。统治阶级长期以来对我国国民实行奴化教育,在中国老百姓的身上凸显出鲜明的奴性,当日本人入侵的时候,通过奴化手段进行统治的中国人能够听任日本人的摆布,成为日本人的走狗。第三,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病态社会,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下,中国无法正常的行使自己的主权,常年的战争又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某些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不惜去触碰和突破人类的道德底线,这些都造成了小说中人物身上所凸显出的“疾病”。
  三、 《四世同堂》中所隐喻的疾病对我国文学创作的影响
  我国近代的许多作家都喜欢通过描写作品当中人物疾病的隐喻来显现出我国社会和人民身上的劣根性。我国从五四运动之后,更多的近代作者对中国国民的劣根性进行口诛笔伐,意图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能够使中国人警醒。老舍的《四世同堂》还提出中国人应当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意识。老舍认为文学作品有时候也可以起到救国救民的作用,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当中,人们的思想受到压制,人民的思想受到礼教的束缚。新文化运动之后,更多的进步思想使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中国人开始在内心当中树立起民族尊严以及个人尊严的意识。老舍借助《四世同堂》中人物的病态描写,来向读者传达出“治病救国”的方法和策略,想要使中国人民能够健康,必须要注重对国民的教育,改变腐朽的社会政治。
  《四世同堂》中对疾病隐喻的描写对我国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老舍把自己的爱国热情融入到了文学创作之中,揭示出了国民精神缺失的现象。老舍通过对疾病隐喻的形式来暗示出国家的兴亡,想要以此来唤起民众对国家存亡以及对国民意识觉醒重要性的关注。这部作品对中国人有着极大的启示,突出了在国家和民族存亡的关键时期,国民品格和国民精神的重要性,想要通过唤起中国人的民族尊严和民族意识的方式,使中华民族崛起和发展,这也为后来我国的文学创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途径,极大的推进了我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参考文献
  [1]姜彩燕 疾病的隐喻与中国现代文学[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2]马晖 王万鹏 生命悲剧意识和文化悲剧意识的交织——老舍悲剧意识的精魂[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3]李春雨 老舍影响下“京味”戏剧影视的发展与新变[J],中国文学研究,2011,03
  [4]高翠英 趋向世俗的道德伦理叙事——老舍小说论[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5]李鸿祥 《四世同堂》:从文化关怀到道德关怀[J],中文自学指导,2008,05
  [6]王楠.四种人生 四样悲歌——对老舍小说悲剧人物的类型探讨[J],长治学院学报,2010(04).

隐喻视角下对老舍《四世同堂》中疾病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