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2年第3期 ID: 421893

  

从余华小说《活着》看体育竞技人生

◇ 唐渊

  摘要:《活着》是余华描写人生的一部力作,作者通过平实的语言描述了福贵一家的悲惨遭遇,揭示了活着的真谛: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其中福贵对于人生不幸的坚忍与豁达,与体育竞技中所崇尚的精神不谋而合。本文以福贵一生的遭遇及内心世界的变化为出发点,将之与体育竞技过程与竞技观进行类比分析,深刻了解体育竞技人生的生命哲理与内涵。
  关键词:《活着》 体育竞技 生命哲理 坚忍
  《活着》是余华文学作品中卓有代表性的力作,他用朴实的语言与描绘逼真的生活情境向人们展示了福贵一家坎坷的人生。他以一种近似冰冷的笔调向我们娓娓叙述着一些并不平常的故事,但这些故事被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又显得那样合情合理。主人公福贵是不幸的,他历经繁华、贫穷、丧子、丧女、丧妻等苦难之后,最终只有一头牛相伴,然而,福贵又是最鲜活的,因为只有他敢于真实的面对自己的人生,在苦难面前依然保持本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而《活着》就是一部悲剧,他把人性最纯净、温良的东西以一种最残酷的方式表现出来,人的挣扎与隐忍在其中暴露无遗。在各种生活的重压之下,福贵依然乐观坚强的活着,因为他懂得: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而人只有承受苦难与挫折,才能找到照亮自己,不断获得新的勇气,去直面人生。这种生命的感悟与体育竞技人生的真谛是一致的。坦诚与坚韧是体育竞技人生中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勇于面对挑战与挫折,看清自己的理想坚持到底,才能实现超越。
  一、 《活着》体现的人生哲理——人生百态,重在历练
  余华在《前言》中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人生百态,总是荆棘与鲜花共生,得意与失意共存,然而人在面对失意时的态度不一,有些人选择遗忘,而有的人选择接受,而在作者看来,只有直面生活,直面挫折的人才是真实的,才是鲜活的。在小说中,福贵的故事就好像是具有魔力一样吸引着作者,他并不是一个英雄人物,相反,还曾经是个败家子,将祖上辛辛苦苦挣来的家业败光。而后,他痛定思痛,改过自新,从头再来。作者将一系列的遭遇加在福贵身上,可他就好像是一个顽强的战士,在经历多次生活的打压下,却活的更加乐观,更加明白。因为活着只是为了活着,而不是为了失意与追悔。
  从福贵的人生来看,生活其实就是一种历练。福贵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而在这样的戏剧人生中也使他的人性不断丰富和完善。他从一个要人背着走、流连于赌坊和妓院的纨绔子弟,到一个家徒四壁,终日为生计劳作的佃农,几乎是短短几个月的事情,而这些却只是故事的开端而已,随后的被抓为壮丁,在战场上目睹生命的无常与可贵之后,那种人性的温情开始蔓延。母亲、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相继去世使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感情折磨,他头发白了,也苍老了,但心却更加澄净。在他看来,他是幸福的,因为他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在他死后,也不会有什么牵挂了。这种对人生的体会与坦然是生活赋予他的,是在人生的历练之中对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一笑置之。
  二、 苦难本身是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
  苦难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活着》中,没有谁是生活的宠儿,被生活压迫的福贵与家珍,被批斗的队长与春生,身体有缺陷的凤霞与二喜,这些人都经历过幸福,又从幸福的云端坠落到谷底。余华是残酷的,他的笔触就像是一把坚韧的利剑斩断了人生的幸福,每每在最美好的时刻让梦想破灭,诸如凤霞生产本可以三代同堂为这个家庭增添喜悦,可作者却安排了凤霞难产而死;福贵与苦根相依为命,二人辛苦攒钱为把羊变成牛,可偏在钱攒的差不多的时候,苦根却被豆子撑死了。苦难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它使得生命变得厚重,余华正是将对苦难的体验看成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体会与理解,从而在为主人公近似凌虐的人生布局之中完成了人物人生哲学观的升华。
  苦难对于人来说具有双重意义。天灾与人祸使得本身幸福的家庭分崩离析,让人在欢笑声之后倍感孤独与苍凉,老人与牛相伴而行,不断说起家人的名字,更有一种凄凉涌上心头。但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苦难的打磨下,福贵的灵魂变得越来越纯净。在福贵还是少爷时,也曾嚣张跋扈、辱骂父亲、刁难先生、打骂妻子、尤其是对岳父的大不敬更令人不耻。但家业败光之后,由“少爷”变为“福贵”,他开始明白父辈创业的艰辛,体谅父母的不易,心疼妻子的苦累,一夜之间,那个从前没心没肺的浪荡子成为了一个好丈夫好儿子。在痛失爱子后,他痛苦不已,后悔曾经对儿子太过严厉,因而对唯一的女儿也就更加疼惜。在痛失最后的亲人苦根后,福贵的人性得到进一步升华,他甚至可以由己及物,体会待宰的老牛的心声,将其救下,与之为伴。这是一种超越人的情感,是对生命的更高层次的领悟。
  三、 体育竞技人生的坚忍与希望
  体育竞技犹如人生之路,重在参与与坚持,只有内心足够强大的人,才能突破重重阻碍,走向终点。福贵就好像是一个运动员,他一生在拼命奔跑,却总在以为就要到达终点时被绊住了脚,落得一场空。直到最后,他终于明白,他只要奔跑就好,至于何时到达终点已经不重要,因为每个终点都是下一个起点。
  活着的力量与体育竞技中的拼搏精神有相似之处。活着是为了什么?也许活着是为了享受或承受,而作者认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因而不必为了人生对你设置的种种不幸而怨怼,因为这本身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你必须战胜它,让历史翻页,才能看到未来的希望。活着的力量是一种拼搏的力量,因为你不仅要战胜人生,还要战胜自己。体育竞技中有许多人因为比赛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而放弃比赛,其实体育精神的实质不在于战胜对手,赢得胜利,而在于从起点到终点的不断超越。每个对手,每个意外事件就好像是人生中的一个坎,你只有凭着自己毅力与坚忍突破重重关卡,才能看到最终的胜利。体育竞技就如同人生一般,祸福无常,胜负无常,但若一遇困难便轻言放弃,失败的就不只是比赛,而是连同精神与自信一起输掉了。体育竞技最能体现其价值的就是马拉松比赛,从奔跑之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恒心与毅力,还有生命的力量,为了奔跑而奔跑,让心中点燃圣火,照亮前进的道路,不论前面有多少人,自己到达终点便是胜利。心若在,理想就在,因而前面就不会是黑暗,体育竞技人生中最不可缺乏的就是热情与希望,不轻言放弃,将挫折变成是一种历练,让内心变得更加强大,赛场上的胜利将会越来越近。
  《活着》讲述的是人生悲欢离合与沧桑浮沉,但体现的却是一种坚忍与豁达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是其在生活的拷打与磨炼中形成的,是一种与生活、自然的本真更加契合的生活态度。而体育竞技是人生的一种具体体验,正如生活一样,只有正确看待成败得失,笑看赛场风云,才能成为体育竞技人生的王者。
  参考文献
  [1]毛学文 论《活着》的生命意识. 黑龙江史志, 2009,21
  [2]邱明淑 为尘沙打磨的灵魂——余华《活着》的生命意识. 涪陵师范学院,2003,2
  [3]王春 对苦难的解构——论余华小说《活着》.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2
  [4]赵承磊 生命视域中的体育竞技散议.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4

从余华小说《活着》看体育竞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