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2年第3期 ID: 421907

  

语言文体学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中对话的分析

◇ 陈宏霞

  摘要:语言文体学是英语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从文本的语言特点进行语言的运用使用分析,从而分析语言在文本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具体作用。小说《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小说凭借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在语言文体学的视角下对小说《傲慢与偏见》的语言文本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语言文体学 《傲慢与偏见》 语言 人物形象
  一、有关小说《傲慢与偏见》的总体概述
  小说《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小说以描写人物的对话见长,巧妙地运用人物的各种语言对话营造环境氛围,突出人物的形象,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关系和矛盾冲突,但是又不失语言的幽默效果。简·奥斯丁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着自己骄傲和自尊的伊丽莎白和知错能改的达西的形象,在进行人物对话构思的时候,主要运用到了会话合作原则的有意违背和各类引用等语言选择和使用手段。本文将选取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部分片段作为载体,对小说中的语言形式,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语言文体学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的解读
  (一)合作原则下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语言文体特征的解读
  在论述语言的会话含义的时候,著名的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了会话双方应该相互合作,共同遵守语言会话中的四个准则,语言的对话交际才能进行下去。语言会话的四项基本准则就是:语言的数量原则,需要提供数量适当的信息;质量准则,需要提供和对话有真实情况的信息;相关准则,提供的信息内容要和会话的中心思想有关联;方式原则,会话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奥斯丁作为一名反讽的作家,在语言的运用上第一重要的特点就是语言对话对于会话原则的违背。
  在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开始,奥斯丁就给我们了一个格言式现在时的句子,提出来了一个“真理”:众所周知,每一个有钱的男人都想拥有一个妻子。很显然,其实很多人(包括作者本人)都不会承认这是一个大家会“普遍接受的真理”。在这里,作者奥斯丁很明显是故意违反了会话的质量准则,用了一个看似是“真理”的句子来表达了自己一种“言不由衷”的真实看法,在语用效果上形成了一种讽刺的韵味,正是这个具有反讽意味的句子奠定了整个小说的幽默讽刺基调。所以这里是奥斯丁和读者之间对话有意进行质量准则的违背。
  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紧接着就是大段大段的班内特夫妇之间的对话。班内特夫人非常郑重其事地向自己的丈夫谈论宾利,这是一个即将搬来和他们做邻居的有钱人,这个年轻的有钱男子引起了班内特夫人的极大兴趣,很大的原因就是宾利还是一个单身的青年,班内特夫人其中的一个女儿很有可能可以嫁给宾利先生。对于自己妻子心中的意图,班内特先生是非常明白的,但是假装不知道地向班内特夫人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他是单身还是已经结婚了?”“那应该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说服他们呢?”“他真的决定在这里定居吗?”对于班内特先生的这种“迟钝”反应,本来兴致正浓的班内特太太顿时火冒三丈,在此前的对话中,班内特太太称呼自己的丈夫的时候多次使用了“亲爱的”这样亲密的称谓语言,但是现在却一改常态,使用了:“你怎么这么令人讨厌啊?”“什么叫打算?真是荒谬可笑,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啊你!”
  当班内特太太要求班内特先生要今早去拜访宾利先生的时候,班内特先生还是坚持己见并且口气坚决地说道:“我敢向你保证,这并不是我希望的。”从小说的后面我们可以得知,其实班内特先生早就有意去拜访新到来的宾利先生的打算,不过没有对班内特太太讲实话,故意违反了会话原则中的质量原则,只是没有心情和兴趣和喋喋不休的班内特太太谈论这件事情,按照班内特太太的说法,班内特先生的“不合作”就是故意气她来寻开心的(“你就是故意逗我取乐!”),这种对于会话中质量准则的违背就是形成反讽意味的一个话语基础,正是如此,才引起了班内特夫妇之间戏剧性冲突的这一幕,并且在两个人的冲突性的对话中将两个人的性格特点进行了鲜明的展示:班内特先生狡黠而班内特太太肤浅;班内特先生少言但不失幽默,班内特太太多言但性情直露。
  小说《傲慢与偏见》的第二章主要也是由人物的对话构成的。对话的戏剧性效果主要在于语用前提的缺失。“前提”是会话双方进行言语交际都已经知道的常识内容或者会话中心都必备的背景信息知识,或者是听到的话语是可以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其中所蕴含的具体信息。在语言交际中的语用前提有着合适性和共知性的特征:合适性前提就是会话内容要和会话的语境密切结合;共知性前提就是进行语言会话的双方在谈论中都应该知晓的背景信息知识,倘若有一方不知道这种信息,那么双方的沟通就无法进行。
  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当班内特先生拜访了宾利先生后,班内特太太和自己的女儿们也都因此具备了和宾利先生交往的机会。但是班内特太太和自己的女儿们却还不知道,一直被蒙在鼓里,所以当班内特先生说道宾利先生会喜欢莉希的帽子,谈论到班内特太太可以把宾利先生介绍给其他人之类的话题的时候,谈话的对方(班内特太太和自己的女儿们)因为缺少共知性的前提,所以对于班内特先生的话语是感觉迷惑不解(“我们都已经不知道班内特先生到底在说什么?”),甚至是感觉有点荒诞不羁(“真是不可思议!真是荒谬可笑!”),最后甚至连班内特太太都感觉厌烦了(“我对你的话已经不感兴趣了!”)。
  上述的人物对话中,从语用前提缺失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是班内特先生故意违反了数量原则,他的谈话有意隐瞒了自己已经去拜访过了宾利的真实信息内容,这种有意违反会话中的数量原则其实是非常符合班内特夫妇之间的那种微妙关系的,同时也是对班内特先生性格特点的一种刻画,更为重要的是这是奥斯丁在进行小说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语言策略。奥斯丁的文学作品并不是依靠小说的情节取胜于读者,小说中也没有特别扣人心弦的故事,在对宾利先生的拜访这件事情上,班内特夫妇的意图并不存在任何的冲突,所以如果班内特先生的语言对话不违反会话原则的话,那么作品就没有反讽和幽默的味道,夫妇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也就是庸俗,枯燥无味的,没有了一点可读性。   (二)语言语体词汇视角下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语言文体特征的解读
  人物的对话尤其是直接引语是表现人物思想、情绪、身份、文化和文化程度以及性格特点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言为心声”。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还是深受英国十八世纪的那种书面英语语言的影响,整体上是偏向于正式语体,用来满足作者道德评价上的严肃性,所以在前面部分中使用的省略句子不是很多,其中只使用了一次don’t,也没有用I’m ,We’re , can’t这样的非正式的英语语体表达形式,但是作者在语言使用的细微之处可以显示出人物之间在性格特点,情趣和思想变化上的不同之处。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当班内特先生问道:“他(宾利先生)单身还是已经结婚了?”的时候,班内特太太对于这个问题就显得特别兴奋,终于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所以使用了一连串的省略句:“噢!亲爱的,很确定是单身!有着大量财富的一个单身男人:一年有四五万吧!这对于我们的姑娘们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这样一个完全没有了完整性的句子,对班内特太太的急切兴奋心情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
  奥斯丁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也会时不时地插入一些叙述句子或者作者自己的评说语言,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句子的单调,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叙事性的句子或者评论性的句子可以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文体效果。在小说《傲慢与偏见》开始部分的第三轮对话结束时,班内特先生说:“我不反对——可以听听它!”在这个时候,作者插入了一个简单的评论:“这样的邀请就足够了!”再后来班内特太太的话匣子终于爆发了,再也抑制不住了,所以话语就显得非常的情绪化。
  小说《傲慢与偏见》在描述班内特太太的情绪变化的时候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从词汇和句法两个方面进行体现的。奥斯丁在进行人物语言对话塑造的时候多使用肯定和强调的状语和情态动词。这些词语和句子的使用形象地表现了班内特太太“招不到乘龙快婿决不罢休”的坚决心情和坚定的态度,和表面上满不在乎的丈夫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小说戏剧性的气氛就由此得到了强化。班内特太太一个劲地说道:“当宾利先生搬来和我们成为邻居的时候,你必须主动地去上门拜访!”但是丈夫却冷漠地回答道:“我敢向你保证,这并不是我希望的。”妻子的固执,丈夫的顽固,都是那样的固执己见,人物的个性顿时鲜活起来。
  三、结语
  在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对话语言不仅是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小说语言和故事情节实现幽默的重要方式。凡是读过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的读者都会成为她忠实的粉丝,并不是因为小说的故事情节多么曲折感人,更多的是在于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敏锐洞察,对人物形象生动的刻画,这一切都有赖于小说中人物对话语言艺术的选择和使用。
  参考文献
  [1]Austen Jane. Pride and Prejudice [M].London: David Campbell Publishers Ltd,1991
  [2]WA Craik. Jane Austen:The Six Novels[M].London and New York:Methuen and Co.Ltd,1968
  [3]宋振芹 《傲慢与偏见》语言特色的语用学研究[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4]朱虹 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简·奥斯丁 张隆胜译 傲慢与偏见[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语言文体学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中对话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