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英语语言学中的新兴学科,系统语言学主要从三大原理论对语言进行分析。海明威是世界上著名的语言大师和小说家。本文将选取海明威的著名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为载体,从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统,人际功能中言语的四种基本功能和语篇功能中的衔接和主位功能对小说的文本进行分析。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海明威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一、引言
海明威的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选自短篇小说集《胜者无所得》,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并且意境纯正单一,小说的语言朴素无华,句子短小精悍,小说整个故事主要围绕着餐馆里面两个侍者之间的对话展开。在韩礼德的观点中,他认为每一部文学作品里面都包含了作者个人对于语言功能多样性的探讨,因此将系统功能语言运用到小说文本的分析之中就有了可能。韩礼德认为,语言是一个有意义的系统,通常用来进行三种主要意义的表达和传递:第一是用言语来讨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和世界上发生的事情的观点和看法,这也就是所谓的概念意义;第二种是用言语和他人之间进行交往,主要是为了和他人之间建立或者维持一种关系,从而可以影响他人的行为,阐述说话人的立场观点,改变他人的观点和看法,这就是所谓的人际意义;第三是用来组织语句和语段,把那些单个的情形,概念等进行有机的连接,这就是所谓的语篇意义。在系统功能语言中,这被称为三大元理论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对《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解读
(一)概念功能视角下对《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解读
概念功能是由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共同构成的。言语主要是被我们用来和他人进行交往使用的,通过言语我们我们可以对外部世界进行描述,同时也可以运用语言来抒发我们内心的情感感受。当我们从这个视角来看待语言功能的时候,我们所关注的就是信息所包含的命题“内容”,也就是“谁对谁做了什么?”语言的这一种功能在功能语法中被称之为经验纯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系统来表现的,及物性系统里面还有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的划分。下面我们就以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具体文本进行分析。
第一,物质过程主要是指涉及到身体动作本身的,例如跑、抓、坐下等。在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很多的语言描述中都是属于物质过程的描写,例如:“一个女孩和一个战士从这条街道走过消失了。”在这个句子中,“一个女孩和一个战士”是这个句子的发动者,“走过消失”是一个物质过程,“在这条街道上”则是交代了事情发生地点的环境情况。第二,心理过程主要是指有关内心世界的愿望、情感、喜好和感受的过程描述。例如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年轻侍者说:“一个老人真是一件最糟糕和反感的事情。”这句话就表达了年轻侍者对于老人的嫉妒厌恶和反感的内心情感。第三,关系过程主要是对事物和事物之间所处的关系进行描述的过程。例如在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他是一个聋子。”和“他是一名很好的顾客。”这两个句子都属于是修饰关系的句子,属于关系过程的描述。第四,言语过程主要是指在说话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活动。在海明威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这篇小说中,主要是通过以餐馆中的两个侍者之间的对话为基础进行展开的,在小说中,两个人之间的对话文本可以说是到处可见,例如:“上周他曾经想自杀,”其中的一个侍者说道。“为什么啊?他为什么要自杀啊?”“因为他感觉绝望无助。”这一段对话的参与者就是“说话人”和“受话人”,也就是“一侍者”和“另一侍者”之间的对话,对话的主要信息内容就是有关“老人自杀而展开的一系列信息以及疑问”进行的。第五,行为过程主要是从语言的意义上进行区别的,是与纯粹的心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的外部行为区分开来的。在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一个服务员拿了一瓶白兰地和另外一个茶托,从柜台后面的咖啡馆大步走向了老人的餐桌边上。”在这个句子中的“拿着”和“大步走向”是两个非常具体的行为,但是在这个句子中,行为的过程中只有一个“行为者”,那就是“一个服务员。”第六,存在过程就是表示一个实体的客观存在,经常使用的标志性的主语就是“there”。这在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有很多的体现,比如,年轻的侍者说:“there are bodegas open all night long.”和年老侍者的“there are shadows of the leaves。”等。海明威的小说语言简洁凝练,我们从系统语言学的概念功能视角进行分析,其作品仍然体现了完整的及物性的特点,这也说明了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功能在小说文本分析中的可能性和实用性。
(二)人际功能视角下对《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解读
根据韩礼德对语言人际功能的定义,语言人际功能主要是指说话人对于事件进行干涉的手段,简而言之,言语有四种基本的功能,就是给予信息、索取信息、给予货物和劳务及索取货物和劳务,那么他们相对应的交际功能也就是陈述、提问、提供和命令。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话语为例:
给予(角色)他把茶托放下,往杯子里面倒满了白兰地。(提供)
索取(角色) 再来一杯白兰地。(命令)
给予(角色)上周他想自杀。(陈述)
索取(角色)为什么呢?(提问)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年轻的侍者和年老的侍者之间的一问一答构成了信息之间的给予和索取,同时年轻人和老者之间的互动完成了劳务和货物给予和索取的过程。
我们还可以从情态表达的方面入手对人际功能进行分析,在英语中的,限定成分在形式上只有两种形式,要么就是肯定,要么就是否定。但是在语义上,肯定和否定的意思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诸如“或许”、“有时”,或者“可能”这样的中间成分,这些中间成分的表达就需要借助情态来进行表达和传递。这一点在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有很多的体现,例如:
年老侍者:(1)他可能和他妻子的关系还不算错。(2)我从来都没有过自信,因为我不再年轻了。
年轻侍者:(1)他现在的妻子不会很好。(2)我三点前从来都不会上床睡觉的。
在小说中运用到了很多像上面这样的具有可能性和经常性的句子,在一定的程度上传递出来了海明威“冰山”写作原则的指导思想:战后的年轻一代内心是彷徨失望的,在内心深处弥漫着悲观失望的情绪,心里是十分厌恶战争的,对于传统的一些关于上帝和道德的信仰价值观念开始怀疑、不确定,甚至开始陷入到了迷茫和痛苦之中。年长的侍者说自己是“一直”都没有信息,所以情态词“never”在原著中就是表达一种经常性的情态习惯,说明了年长的侍者对于现实生活的迷茫和困惑。对话中年长侍者流露出对于老人的同情之心,在谈论到老人有生活伴侣时会好一点的时候用了“might”;年轻侍者对于老人承受的孤独并不在意,并且埋怨老人下班以后没有及时回家,甚至是诅咒,所以使用的“would”这个情态动词则是说明了他对于老人甚至是这整个世界的默然之情。
(三)语篇功能视角下对《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解读
通常谈论到语篇的时候我们都会经常想到“衔接”这个术语,衔接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主要的途径:照应、省略和连接。海明威独特的小说写作方式决定了以介词(如because of)、连词(如but、and等)、连接副词(如nevertheless)等成为了他小说中出现频率最低的衔接词语。所以,我们只对小说中的省略和照应进行分析。
照应通常分为内照应和外照应,而内照应又可分为回指和下指。回指是照应前文已提到过的内容。在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很多的照应都是属于回指的,例如:
一个服务员拿了一瓶白兰地和另外一个茶托,从柜台后面的咖啡馆大步走向了老人的餐桌边上。他把茶托放下,往杯子里面倒满了白兰地。
在上面的句子中,第二个句子中的“他”就是对第一句中“一个服务员”的回指。省略则是主要为了避免整个句子的重复和句子资源的累赘,例如小说中的:
——上周他想自杀。
——为什么呢?
在这一问答之中,第二个句子“为什么呢?”的完整表述应该是:“为什么他会想自杀呢上周?”,所以回答中省略了“他会想自杀呢上周”的成分,这样句子看起来就显得简洁。
三、结语
在语言学家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以三个纯理论作为基础,对语言的构造和意义的理解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指导,三个功能之间同时又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是一个相互构建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韩礼德所提出来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纯理论,目的就是为各种形式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表达文本的语言研究提供理论框架的支持。因此,本文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纯理论的指导下,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方面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文本和语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可以从语言词汇和句子语法的层面上进行理解的同时,对海明威独特的“冰山原则”的小说创作方式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从而提升对于海明威小说作品的理解和阅读。
参考文献
[1]任歆玥 浅析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隐喻内涵[J].青年文学家,2011,05
[2]常晨光 丁建新 周红云 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尹雅莉 李福莉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艺术魅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
[4]海明威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5]曹庸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6]潘蕾 特殊的结构 深刻的主题——海明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7]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