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邵怀领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汉字文化教育与课程开发体系研究” (课题批准号:09YJZH059)的成果之一摘要:通过对建国以来小学语文课程文件中写字教学的梳理与回顾,笔者认为,写字教学目标不应仅囿于技能培养层面,还应对其中的情意素养加以关注;写字教学方法不应简单机械,而应遵循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写字教学过程不应随机随意,而应以足够的时间为保障和以规范的教材为依托;写字教学评价不应笼统模糊,而应制定一个科学精细的评价量表。
关键词:写字 教学 回顾 反思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建国至今写字教学是如何发展的,对当前及未来写字教学有何启示?本文对1950-2012年小学语文课程文件中写字教学的相关规定加以梳理分析,以期对写字教学有所镜鉴。
一、对建国以来写字教学的回顾
(一)改革开放前小学语文课程文件中的写字教学
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写字目标是“能正确、迅速地书写正书和常用的行书”。“教材大纲”第一学年有“正书的练习”,“铅笔的执法和写法”,“笔顺的基本规范”;第二学年有“正书中小字的练习”,“钢笔的执法和写法”;第三学年有“正书中小字的练习”,“毛笔的执法和写法”;第四学年有“字体间架结构的研究”,“简笔字、常用行书和正书对照辨认”;第五学年有“各类应用文件的练习”“简单的文字构造研究”。“教材编选”包括“其编法应依笔画的规律和学习的程序”等。
1954年《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意见》,写字教学的目的是“养成儿童写字的熟练技巧”。“写字教学程序”为“第一要训练儿童掌握笔这个工具,要求拿笔拿得稳,能运用它,做到得心应手,第二要训练儿童会写笔画,把基本笔画都练习纯熟,而且知道笔顺,第三要训练儿童了解字的结构”。写字教材“要把汉字形体的特点加以整理,并且按照由简而繁、由易而难的原则加以编排”。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写字教学”课包括写字任务、教学顺序、教材编排要求。写字任务是养成儿童写字的技巧。写字教学顺序包括在准备课中,“教儿童写字的正确姿势,教儿童正确地执笔和运笔”;阅读教学开始后“结合识字教学,逐步把课文中生字的各种笔画及其名称,书写笔顺,结构单位及其中常见的偏旁的名称,教给儿童,并作生字的书写练习”;从第二学年起,“每周用系统的写字教材进行写字教学三次,每次半课时”。写字教材“必须依据汉字字形结构加以选择编排”。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写字教学要求“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教给学生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和常见的偏旁部首,养成爱惜文具保持整洁的习惯”。一二年级不设写字课。“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中认为,“每教一个字,都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写几遍,不仅眼到,而且手到”。
(二)改革开放以来小学语文课程文件中的写字教学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写字教学要求是“会用铅笔、钢笔写字,学习写毛笔字”。“各年级具体教学要求”中,一年级“学会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和常见的偏旁部首,能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工整,写字姿势端正,执笔方法正确”,二年级“继续练习写铅笔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下学期练习用毛笔描红”,三年级“能比较熟练地写铅笔字,开始练习用钢笔写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开始练习用毛笔描影”,四五年级“继续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练习用毛笔临帖”。
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写字教学要求”是“学会用铅笔、钢笔写字,做到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学习写毛笔字,写得正确、匀称、干净”。“各年级具体教学要求”中,一年级删去了对汉字知识的要求,增加了“要激发写字的兴趣”,二年级增加了“学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运笔方法,学会使用、保管写字用具”,三年级增加了“做到写字姿势端正,继续学习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培养使用、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四五年级增加了“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1988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写字教学要求“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各年级具体教学要求”中,一年级“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二年级“开始学习用毛笔描红,学习执笔和运笔的方法”,三年级“练习用钢笔写字,学习用毛笔仿影”,四年级“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行款符合要求,学习用毛笔临帖”,五年级要求钢笔写字“有一定速度”。
1994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调整意见》关于写字教学仅有一语:一二年级练习写铅笔字,三年级开始学写钢笔字、毛笔字。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用毛笔描红,下学期学习用毛笔字仿影,四年级开始学习用毛笔字临帖。
(三)进入21世纪后小学语文课程文件中的写字教学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教学内容和要求”为“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低年级要求“用铅笔写字,姿势要正确,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中年级要求“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用毛笔描红、仿影、临帖,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高年级要求“用钢笔写字有一定的速度,抄写汉字每分钟不少于20个,字迹工整,行款整齐。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2001年《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在“总目标”中提到“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提到“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教学建议”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评价建议”提出“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2011年《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2001年语文课标基础上在第一学段增加了“写字姿势要正确”,把第二学段“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调整到“综合学习”中去,在“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了写字“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在“附录”中新增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两个字表,为写字教学提供了依据。
二、对建国后写字教学的反思
从教学目标、教法择取、教材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反思建国后写字教学,笔者认为:
(一)写字教学目标定位不应仅囿于技能培养层面,还应对其中的情意素养加以关注。纵观写字教学发展历程,“正确”“端正”“整洁”“速度”是贯穿写字教学目标始终的核心词汇,这反映了不同时期在写字教学方面的共识,也体现出写字教学发展的稳定性,未来写字教学仍然而且也必然会以此为目标。同时,这些目标只是写字这一动作技能的要求,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写字教学还应对情意目标加以关注。
(二)写字教学方法不应简单机械,而应遵循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写字教学离不开练习,但简单机械的练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成了教师惩罚学生的手段,这不仅对写字教学无益,反而使学生对其产生抵制情绪甚至敌视。写字教学应充分遵循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对写字兴趣的激发、写字姿势的规范、写字习惯的培养、写字成就动机的满足,使学习者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学习写字。
(三)写字教学过程不应随机随意,而应以充足的时间为保障和以规范的教材为依托。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因过于强调写字与识字的关系,“学认什么字就学写什么字”,写字教学陷入随机和随意之中。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交流与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受其影响,学生的写字质量也严重下滑。面对新问题,写字教学应改变散漫无序状态,如同1950、1956年课程文件所要求,“依笔画规律和学习程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系统地”编制一套写字教材或写字范本,唯有如此,才能使写字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四)对写字教学的评价不应笼统模糊,而应制定一个科学精细的评价量表。纵观写字教学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写字教学的评价标准是非常笼统模糊的。如,历次课程文件都要求写字“端正”、“有一定速度”等,但何谓“端正”?“一定速度”怎样衡量?这为写字教学评价带来难度。为此,应制定一个科学精细的写字评价量表,对“规范”、“端正”、“有一定速度”等标准通过条款或数据,分级分层地体现出来,使写字教学评价真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 [2][3][4][5] [6] [7] [8][9][10]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2-72、73-80、117-152、153-193、176-193、194-208、209-231、253、255-260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研修[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4-26
[1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温儒敏,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2011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