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4期 ID: 139737

[ 王海岩 文选 ]   

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书法教学

◇ 王海岩

   中学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它应该包括学生的“书写能力”。硬笔书法教学思路是先普级后提高,普级抓基础,提高出成绩;教师队伍的书法素质和学生的书法水平同步进行,才能达到真正的“师生共写,教学相长”的境界。从目前实际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现在学生的“书写能力”普遍偏弱,尤其是男生的书写较之于女生更加不堪。每一名教师似乎都被学生的书写问题困扰着,在批改学生作业和试卷的时候,面对有些学生“龙飞凤舞”般的书写、脏乱不堪的文面,感触都是颇为深刻的。面对这样的局面不禁疾呼:中学语文务必要大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尤其是硬笔书写能力。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来抓学生的硬笔书写能力呢?
   一.硬笔书法的回归是学生兴趣的基础
   培养提高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应放在首要地位。丰富的书法历史知识的积累,是对硬笔书法产生兴趣的基本条件。没有一定的书法知识准备,学生就不可能认识到学习硬笔书法的意义,也就没有兴趣可言。针对这些,语文教师可以从讲授硬笔书法理论和书写技巧开始,特别是硬笔书法的兴衰史,用现实的观点、通俗易懂的道理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对什么是硬笔书法、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充满兴趣时,他们就会产生想参与进来的冲动。知识阅历越充实,学生学硬笔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这就为他们的硬笔书法的提升打下丰厚的基础。
   二.提高对硬笔书法的认识,激发学生行动
   由于传统书法艺术的强大影响,以往一提到“书法”二字,学生便产生一种纯艺术欣赏的高深莫测之感,望而却步,不敢问津。通过对硬笔书法理论和硬笔书法发展的简短回顾,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虽然都是在写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硬笔书法则以其实用性与审美性一道进入艺术殿堂,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特别是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汉字的书写工具中,硬笔早已经占据统治地位。硬笔书法与今天高速度、高效益的时代步伐是一致的、协调的。练一手好字已经不仅仅是工作、个人陶冶情操和修养的需要,而且是继承祖国书法艺术宝库财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
   硬笔书写艺术在迅速地、不容置疑地被社会、家庭以及每一个与汉字打交道的人所认识、接受,这无疑更激起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从而也进一步指导其自我行动。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巩固、提高
   学以致用,把学习书法的要求落实到各科作业中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是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学生对写字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写字的成绩有关。练字有了进步,就会使学生产生或巩固兴趣。进步愈快,兴趣越浓,兴趣越得到强化。相反,进步慢或者没有进步,兴趣就会减退以至消失。因此,在教育中要注意组织开展学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如参加和举办展览、展评,自己动手办墙报、黑板报、手抄报等。让他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创作,并对学生的每一点优点给予肯定,每一个成绩给予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的兴趣逐步深化,由此而获得的兴趣也比较稳固。
   四.教师的表率作用不容忽视
   在开展硬笔书法教学的时候,不能忽视的是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应该修炼好自我,首先让自己的书写端正、认真,不论是在黑板上的板书,还是批改作业、试卷时的书写,都应该给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这样说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五.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在硬笔书法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兴趣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学生的能力是参差不齐、千差万别的,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学生应该按照不同的标准去要求。我们无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书法家,所以硬笔书法教学必须要分层次。
   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宏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王海岩,教师,现居山东日照。

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书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