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4期 ID: 139739

[ 姬锐 文选 ]   

古典诗歌类别的思想情感评价

◇ 姬锐

   鉴赏评价是阅读古代诗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能对所给的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评价与鉴赏是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复习备考当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根据诗歌题材的类别谈谈如何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
   1、山水田园诗。通过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来表达思想感情,有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有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还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等感情。其特点是意境冲淡平和,对质朴自然的生活充满陶醉。我们比较熟悉的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都有不少这类作品。如王维的《过香积寺》,就是通过描写去香积寺沿途所见景物,表现出他晚年沉湎佛意的恬静心境。再如: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生活境界的向往之情。
   2、边塞诗。通过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有的表现出戍边的艰辛,有的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有的表现出建功立业的豪情,有的表现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王之涣的《凉州词》就委婉蕴藉地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边塞诗的风格或悲壮或凄苦或豪迈,蔚为大观。唐代边塞诗四大家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都创作过不少传世之作,我们来看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该诗之所以是盛唐边塞诗的不朽代表,就在于其风格悲而不苦,悲壮豪迈;它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但结尾并未落入嗟叹归家无日的俗套,而是抒发将士建功立业的心声,信心十足,有大唐气象。再如: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全诗四句,一句一景,写出了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及气候酷寒、景色单调的情形,表达了征人的怨情,也传达出作者对战争所持的观点态度。
   3、托物明志诗。描写某种客观事物,表现其特征,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如苏轼的《画眉鸟》,借画眉鸟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压抑人性的封建制度的谴责。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作者借梅花冷落孤傲的形象,抒发自己寂寞愁苦的内心。其他如骆宾王《咏蝉》、黄巢《菊花》、于谦《石灰吟》等都属此类。我们再看一首韩愈的《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颠倒苍苔落绛英。”五月榴花虽美,可惜无人观赏,只能任凭英雄老去,一事无成。作者借梅花形象抒发了自己抑郁不得志的苦闷情怀。再如:
  流 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诗人用流莺的飘荡比喻自己转徙幕府,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的才干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才不遇的深沉感伤。
   4、思乡怀人诗。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这是古典诗词最常见的主题之一。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等不少名篇都是思乡之作。我们来看看赵嘏的一首《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该诗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首句即为全诗奠定伤感的基调,次句通过冰凉的景物进一步渲染伤感之情,末二句点明题旨,表明他是因怀人而感伤。这类诗中还应包括思妇思念丈夫的闺怨诗。有的是对出门在外为商为官的丈夫的思念,关切丈夫的生活和事业状况,感叹自己虚掷韶光,青春易逝;有的是对戍边和征战的丈夫的思念,关心对方安危,或者怨恨兵役和战争的残酷。如李白的《玉阶怨》、白居易的《长相思》,就是写月明之夜,女子登楼望远,对漂泊在外的爱人的思念。再如: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该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与丈夫分别的离愁,后悔之情油然而生。
   5、吊古伤今诗。叙述登临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所想,常常运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的感慨,追慕前贤建功立业的雄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等等感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借燕昭王悬赏千金求士的古事,抒发自己空怀才学、未遇贤君的苦闷。再如:
  台 城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隶属南京,诗作抒发了对南京城昔盛今衰的伤感。该诗赋予杨柳以人的思想感情,借无情之杨柳依旧摇曳在昔日繁华壮丽、如今荒凉破败的十里堤来反衬自己的吊古之情,并在沧海桑田历史感慨中暗寓唐王朝难免重蹈六朝覆辙的伤今之意。
   6、送别诗。“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它们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或亲人或爱人的依恋,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有的同病相怜,互相勉励;有的还借机表明心志。我们来看一首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该诗通过景物描写,托烘渲染离愁,表达对朋友行将天各一方的痛心之情。其他如李白《赠汪伦》、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是抒发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柳永《雨霖铃》是抒发离别之苦;高适《别董大》是抒发对友人的勉励;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是向朋友表明死守善道的操守志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再如:
  江月亭月夜送别(其二)
  王 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该诗前两句以烟笼月移显示送别后夜色的深沉,后两句以亭掩夜寒来显示人去后周围的冷寂。全诗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间接地表达离情。
   7、即景叙事诗。有的诗,通过描写景物,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有的诗,通过叙述事件,来表现人物美丑,揭示事件意义,表达自己或肯定或否定或赞颂或批判的感情及观点态度。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通过记事,表现了罗敷的聪明勇敢和美丽坚贞,也流露出诗人对这个人物的喜爱。再如: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后两句通过写景,揭示了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任何力量都禁锢不了的道理。
   8、爱情诗。爱情诗在《诗经》中已很常见,之后更是蔚为大观。它们有表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上邪》,有表达思念爱人之情的《月夜》、《夜雨寄北》,有抒发想见伊人之苦的《题都城南庄》,有悼念亡人的《离思》、《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等。此中有一类诗作我们需特别注意,它们表面是写男女之情,实则另有所指;理解这种诗歌时,我们一定不能被其表象迷惑,以免隔靴搔痒。我们来看看朱庆馀的《闺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该诗字面上是一位新妇在拜见公婆前向丈夫询问,自己的梳妆打扮是不是很时髦?我们结合该诗题目可知,这是诗人向张籍委婉地询问自己的才学如何。
   9、忧国伤时诗。诗人多有一腔炽热的爱国情怀,他们忧愁国事,感伤时局,鞭挞黑暗,呼唤光明,同情弱者,抨击奸邪,带有非常明显的批判现实味道。此类中比较典型的诗作有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该诗名为谴责商女,实是谴责达官贵人,它抨击了统治阶级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的腐化生活,对时局的忧虑不言而喻。而如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往,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金兵入侵,北方沦丧,老百姓背井离乡,苦不堪言;目睹此情此景,作者痛心疾首。该诗虽有自信之语,但难掩为时局而满心愁苦之情。
   中国是一个诗词大国,先贤留下的诗词曲篇章恐怕要以数百万计,这区区十类自然无法概括完所有内容;这里所讲的,只是最常见的罢了。笔者真诚地希望,通过给古诗词曲划分类型,能够为我们更轻松地掌握它们提供帮助。
  
   姬锐,教师,现居河南固始。

古典诗歌类别的思想情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