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理念
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是相互促进的,但是语文知识内容丰富,怎么处理这些语文知识,这就有学问了。我认为要使语文知识促进语文能力的快速提升,首先要把握这一堂课中语文知识的科学性,即:1、要瞻前顾后,看看他们以前接触过这一知识没有,掌握到什么程度,是不是第一次出现,以后在哪些课文里又出现,在这节课中要做到什么程度,找到学习知识的起点,明确什么时候到达知识的终点,这就是语文知识科学性中的准确性。2、这一知识在这一篇课文中是不是处于主体价值的地位,语文知识的学习要有机地融合课文,这就是语文知识科学性中的合理性。把语文知识的科学性做好,就能够达到省时、省力地学扎实语文知识,快速地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其次我们要把握这节课中语文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在不断整合中,让学生感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丰富多彩。
二.教学过程及简要阐述
(一)举例中辨析,初识情感基调
基调一词最初是音乐中的术语,指一段音乐或一篇乐章中的主要感情。例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卖报歌》,这首儿歌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它通过节奏表达欢快的基调。后来基调一词的意思有所扩大,可以指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诗歌的基调可以指诗歌的主要内容,例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主要内容是送别,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首诗歌的基调是送别;也可以指某个诗人形成的独特的风格、诗歌的主要思想感情。我们平时练习的中考试题中的诗歌情感基调是什么呢?
(这一环节从学生有一定音乐基础入手介入基调一词,旨在嫁接好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帮助学生找到最近发展区。介绍情感基调、内容基调、风格基调,让学生感到基调一词的丰富性,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抛出中考题中情感基调概念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对比中探究,理解情感基调与思想感情的区别
1、我们练习的中考试题中描述情感基调的词有哪些?
(积极、豁达、欢快、喜悦、忧愁、忧愤、悲凉、伤感、寂寞等。)
2、我们练习的中考试题中描述思想感情的词有哪些?
(热爱自然、远离尘世、忧国忧民、对统治阶级的愤恨、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等。)
3、对比描述情感基调的词与描述思想感情的词,你认为两者有哪些区别?
(得出结论:情感基调重在描述情感,思想感情重在描述思想。情感基调类试题只要回答什么样的情感,思想感情类的试题则要全面地回答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情感。)
(这一环节从学生平时做题经验入手让学生进行对比,从而清楚什么是情感基调,同时帮助学生改正常把思想感情当情感基调的做法。这里教师找到了学生对情感基调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找到了让学生辨明这一知识的方法,准确地把握住了语文知识的科学性。)
(三)求解矛盾中提高把握情感基调能力,理解诗歌情感基调与诗歌情感的区别
1、有人说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情感基调是欣喜,因为诗人早就想到洞庭一游,今天如愿以偿了。看到了壮阔的洞庭湖,内心无比的欣喜。也有人说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伤感忧愁的,因为在洞庭湖感到自己年老多病,又远离亲朋好友,祖国又遭受战争洗礼。你的看法如何?
2、诗歌的情感基调与诗歌的情感有区别吗?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明白诗歌情感基调与诗歌情感的区别,让学生明白诗歌情感基调不是诗歌所有的情感,而是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把学生对情感基调的理解引向深入。这一环节与上一环节合在一起旨在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情感基调这一知识。实例练习是让学生感知到情感基调一词不是扁平的,而是立体的。这里对情感基调这一知识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对语文知识科学的处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练习多种题型,牢固掌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1、抓住关键诗句,体会情感基调
①李白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感基调)②崔颢的《黄鹤楼》(忧愁的情感基调)
2、画出下列诗歌朗读的节奏,体会情感基调
①杜牧的《江南春》②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欢快的情感基调)③杜甫的《登高》(忧愁、凄苦的情感基调)
3、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体会情感基调
①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②杨巨源的《城东早春》(欣喜的情感基调)
4、求解矛盾,辨明诗歌的感情基调
有人认为杜甫《旅夜书怀》的情感基调是豁达开朗的,因为诗人眼前是一幅雄浑开阔的大江图;也有人说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孤寂、愁苦、凄凉,因为从“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可以看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把细草、独舟、一沙鸥放到雄浑开阔的情景中更加衬托出诗人在外地内心的寂寞、凄凉、愁苦,因此该诗的情感基调是凄凉、寂寞、愁苦。)
5、了解诗歌叙述的事情,体会情感基调
陆游的《游山西村》(诗人游山西村受到村民的热情款待,感受到淳朴的民风。感情基调是欣喜、留恋。)
6、对比阅读中体会情感基调
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和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这两首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王诗高远旷达或积极乐观,严诗凄凉哀愁。)
(这节课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情感基调这一知识,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把握诗歌情感基调的能力。通过掌握情感基调不同方法的练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的厚度,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对知识的有效整合,目的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有效转化,语文能力同时也能有效促进语文知识的掌握。)
(五)小结中探明情感基调与思想感情之间的联系,总结领悟情感基调的方法
1、情感基调与思想感情这两个概念除了描述的侧重点不同以外,我们还有些什么发现?
2、通过复习你掌握了哪些领悟诗歌情感基调的方法?(答案略)
(对知识的掌握不能是零星的,而要上下挂连,不断积累,要建立一个系统。不仅是语文本体知识,还包括形成语文能力的操作性知识。因此在适度的练习实践后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由感知的上升到理性的。这是对语文知识科学性中准确性、合理性的有效把握。)
(六)作业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从做过的试题中整理,有哪些错了,为什么?
2、对做过的这类试题进行整理,把相同情感基调的诗放在一类。
3、可以针对情感基调和思想感情的区别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说明文,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作业不是让学生课后做大量的习题,而只采取整理已做过的习题和写说明文的形式,注意知识的整合,旨在让学生换一种方式,增加学习的兴趣,拓宽语文学习空间,这是对语文知识趣味性的有效处理。)
陈荣华,教师,现居江苏宝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