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担任高考语文阅卷组长的何永康教授说:“凡高考优秀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亮点”已然是考场作文的杀手锏,在作文实践中,怎样运用自己的慧心巧思,对文章“略施粉黛”“巧改罗裙”?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多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一.巧妆语句多精彩
作文语言不管是恬淡素雅还是浓墨重彩,都要能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文章的主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语言朴实的文章犹如高明的艺术大师裁剪了一件以山水为底色的素衣,不经任何修饰而显出自然之本色。语言华美动人的文章仿佛天地之间织就的一幅巧夺天工的壮景,摇曳多姿而又辉煌灿烂。什么样的文章就选什么样的语言,那么,怎样让自己的语言增色呢?
1、巧用修辞,使文章更有味
修辞就如一篇文章中的调味剂,巧用修辞,可以使文章更生动。美学家朱光潜说:“说理文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的。”把板着脸的道理说得易于接受,就要使用一些修辞,从而为硬朗增添一丝妩媚和风情。
如命题作文《咸淡皆有味》,学生写了之后,我要求学生就修辞进行修改。一生原稿的第二段:“追求平淡的生活,一成不变,我想这未免也太乏味了吧,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轰动,追求热闹,那么这人生也太单调了,如果在轰轰烈烈之后静下来,感受一段平静的、恬淡的生活,咸淡相结合,这样的人生才有滋有味。”改成:“咸是家人之间的吵架拌嘴,是家庭生活的调味剂,淡就是家人生活在一起,虽然日子很平淡,但也让人感到温馨,人生就是在这二者中度过的。”增加了比喻,让抽象的咸淡变得更形象更具体,而且使文章也更有“味”了。
文章犹如刺绣,而好的修辞犹如明丽的花朵,为背景增加亮色,让人在图像中汲取启示。因此在平时的作文实践中,应努力地让学生去运用修辞,去体味修辞的无穷妙用。
2、巧用细节,使文章更细腻
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细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或是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或是一个表情……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他在《守财奴》中极力描写了葛朗台的语言、动作、眼神,极微妙极细致地刻画出了葛朗台的贪婪及对金钱的占有欲,让人在忍俊不禁中陷入沉思……
因此一篇文章特别是记叙文,适当地运用一点细节描写,能让文章细腻而生动。在增加细节这一环节上,我要求学生努力地把一些笼统的句子如慢镜头般放大,然后再在文字上添枝加叶,要在文章里显示出自己缓一缓脚步地审美及观察。
一生原文第四段:“校园里的每一个人匆匆奔走在校园里,日复一日,天天如此,匆匆忙忙。”改成:“每一个人行色匆匆,身边发生的一切,眼前发生的一切都是前一天的复制品。即使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热闹,那样色彩缤纷,可脑海中的回忆却是黑白的无声景象。那一片平淡,如一杯淡水,少了酸、甜、苦、辣。突然头顶‘吱——’的一声,一只鸟儿划过天空,打破了校园的寂静。匆匆走过的人们不禁慢下脚步,抬头望向天空……”添加了这样的句子,使文章更添一层深意。
运用细节,让作文在细腻上显能耐,也能收到“一粒沙里见情致,半瓣花上说风情”的功效。
二.巧改结构显严谨
结构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罗裙”是否曼妙多姿,所以平时作文应力求结构做到完美,这种观念和意识也需要通过强化才能做得更好,“罗裙”才能裁剪得恰到好处。
1、巧改头尾,使文章更周密
开头和结尾,那是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地方,是让人第一眼就会关注到的地方。开头就如同是一个人的脸,清爽而又精致的惹人喜爱,反之,则会令人生厌。
如命题作文“淘宝”,一生以此开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古精深,养育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惊人的成就。”文章的主题是好书给人以启迪,如此开头显得大而泛,在语言结构上也显得衔接不够。后来,这位学生将此开头改成:“‘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段情,一杯酒’,耳畔传来一首《朋友》的曲调,很好听。朋友,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不可或缺的,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是最珍贵的‘宝’。真的朋友,不需要恋人间的海誓山盟,要的是那宛如高山流水般的细水长流,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在你身边的良师益友。”开头让人感到亲切,又直接扣题,显得简洁而大方。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写文章也是如此,讲究开头与结尾相呼应,使得文章走向一种“圆”结构。如一生《淘宝》原稿开头:“一点一点地挖掘,由浅入深,淘到的必定是一份财富。一点一点地细致入微地观察,由浅入深,淘到的必定是一份幸福。”结尾:“淘宝,在经历中发现蕴藏的财富与幸福。”开头直接入题,并且奠定了全文的语言风格,结尾虽然也在呼应开头,但显得仓促,在内在情绪上没有和开头相呼应起来,也读不出“淘宝”带来的喜悦之情。所以后来要求此生在结尾上作修改,改文如下:“淘宝,在经历中发现蕴藏的财富与幸福,淘到的不仅仅是一份财富,更是一份无言的爱与幸福。”此结尾点题的同时又深化中心,让人感觉到作者在淘到宝之后的那份满足感。
2、巧加衔接,使文章更圆润
文章衔接处犹如罗裙的连接,如连接的不平整或是线脚不稳,会造成整件“罗裙”失去美感,甚至会毫无美感可言。同理,文章衔接不自然,也就失去了整体的美感,文章本就是文学,应该要给人以美的感受。
一生原文:
“大强的细致观察使他挖掘到懈怠的产品销售中的财富密码。他利用自己的技术为客户积极地调取所需要的产品,而他的热情、真诚也为他赢得了成千上万的客户光临他的网站。
是的,只要你细致地观察,深一度地挖掘,你就将找到隐藏的宝贝。”
改文:“大强的细致观察使他挖掘到懈怠的产品销售中的财富密码。他利用自己所学的技术为客户积极地调取所需要的产品,而他的热情、真诚也为他赢得了成千上万的客户光临他的网站。
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有可能淘到一笔意想不到的财富,而它完全来自于你的探索与发现,是的,只要你细致地观察,深一度地挖掘,你就将找到隐藏的宝贝。一份难得的宝贝,仅仅是深入的观察所得的,而淘到的快乐是淘金者的内心所能深刻体会到的。”
将第二段一改,使得文章上下文衔接更自然,过渡上更容易让人接受了。可见,好的过渡衔接不仅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而且还能让人有审美享受,使文章更圆润。
3、巧改段内,使文章更精致
学生写作文,往往是随心所欲,心想之就写之,没有布局,特别是段落内部的布局,更是容易忽略。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愣是不想写议论文,缘由是没材料可写,没材料可作为论据,段落内部结构更是别提了。
我要求学生按照这样的格式修改议论文内部段落:观点句+过渡句+例证+总结句。学生亦能努力按此格式修改,现摘录一生有关《何时才能破茧成蝶》的改文:
要想破茧成蝶,就需要冲破束缚。(观点句)从你来到世上起,你就开始被许许多多无形的网束缚着,你企图挣扎过,但发现这只会让这些网越来越紧,那是因为你不够彻底。(过渡句)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他冲破社会的束缚所换来的;杜甫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那是他冲破精神的束缚所换来的。(例证)这些人身上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虽达不到这种高度,但你有了破茧成蝶的勇气吗?(总结句)
这样的议论文语段条理清晰,让人感觉思路清晰,说理透彻。
三.点滴感悟
学生不愿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十多年,一直没有找到作文教学的良方。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作文,对作文产生热情呢?近两年我在作文教学上尝试着让学生自己修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言:“从多次修改作文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作文中或大或小的问题,都是在一遍一遍地阅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在句子表达方面,通过不断修改使句子变得更加精练,语言更加生动,用词更为准确。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相比,有很大提高。”
通过自行修改,让学生对作文的结构、技巧,乃至文辞语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由于是自己修改,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通过让学生自行修改作文的教学实践,明显提升了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和热情,较快地提高了学生作文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丁新姝,教师,现居浙江新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