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4期 ID: 139679

[ 赵静 文选 ]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 赵静

   时代在变化,经济在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前几年的学生朴实,听话,老师要求课下多阅读,学生课下会主动去读。可现在的学生变了,经济条件好了,什么书都能买到,可就是不喜欢读。不喜欢读书,自然作文水平就提高不上去,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但是现在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那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感觉仿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所谓“仿写”,核心就是“仿”,即“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仿写,也可以称为迁移表达。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式,也就是让学生运用在文本中感悟到的语言文字、精彩片断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一般来说,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学生用仿写的方法写作方便又快捷。
   我觉得使用仿写作文法,首先要老师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仿写在作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模仿与创新的关系,大张旗鼓地宣扬仿写,理直气壮地在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中采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确实是真理。
   那么如何仿写呢?
   学生天天接触的、最熟悉的就是课本,而课文本身又是最好的例子,这么好的现成的资料为什么不用呢?按照课文本身的编排顺序,我让学生每天把一篇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或段落摘抄在积累本上,然后仿写一个句子,这就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了能力。仿写句能在作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充满哲理。如果这篇课文的构思比较适合仿写,那么在作文课上就让学生模仿这个构思写作。比方说《背影》一课作者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很有表现力,我在教授本课时就让学生用几个有表现力的动词来描写一段文字,然后再模仿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把人物最突出的特征,最有感染力的地方,当做线索来写作,运用开篇点题,中间细致刻画,最后照应开头的写作方法来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物。这样模仿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快提高,以后写人物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这种模仿过的方法。
   中考满分作文很有说服力,因为是考场作文,深得学生信服,所以老师不妨拿中考满分作文来作为仿写的范文。比方说我要求学生用排比的方法来写一个人物,用排比的方法来写一些事情,如果只是说教可能使学生一头雾水。我在训练的时候拿来两篇中考满分作文《我身边的感动》(河南一考生)《心中有话对你说》(芜湖一考生),一篇是排比手法写人,一篇是排比手法写事,学生一看范文,自然就知道如何排比写人,如何排比写事了。学生写作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立意可写了。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表现。有经验的初中语文老师知道,初一新生的写作能力,和初三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写作能力相比,是相差很远的,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是有距离的。那么,在整个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初一的仿写和初二、初三的仿写应该是有区别的。我们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
   首先是用句子表达,然后是段落,其次是整篇文章。初一的作文教学,有经验的老师常常是着重训练学生的片断写作能力(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文章的开头、结尾方法),从简单的开始。而到了初二时,则可以训练一些谋篇布局、选材、衔接过渡、呼应等一些作文技巧。初三则可以训练一些表现方法了:如先抑后扬法、联想拓展法、想象法、托物言事(人)法、对比法等。如果对初一学生训练这些表现方法,有可能大部分学生接受不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所以然。而如果再给初三的学生上人物描写中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作文课,他们会兴趣索然,课上不是吵就是打瞌睡了,因为他们大部分人早就会了。
   仿写,是有效的作文途径,可以让学生有样可仿,有模可效。指导学生仿写的作文教学虽然不能达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想效果,但它仍然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做这方面的研究很有意义。当然,仿写只是作文的基础阶段的学习写作的方法,创新才是提高,学生要写出高水平的作文,不能只满足于仿写,还要在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后,自己选择适合自己表情达意的文体、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来写作,否则,只停留在仿写的阶段,就很难上一个新的台阶。那么,这也要求老师在重视仿写作文教学,用好仿写作文教学的同时,不能只囿于仿写,还应重视创新作文的教学。
  
   赵静,教师,现居山东济南。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