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4期 ID: 139688

[ 刘水英 文选 ]   

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 刘水英

   多媒体网络以其图文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点,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机遇,教学也因此变得直观形象,知识传输效率也大为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便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学语文课堂。我们应积极发挥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的优势,精心制作有关课件,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某些方面的不足;利用多媒体营造课文情境,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力求在课堂上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本文拟从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谈谈本人的一孔之见。
   一.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语文教师引入课堂教学,教师也不断地努力探索,希望能将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步伐。但是,怎样理解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呢?怎样的多媒体课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呢?许多教师以为在语文课上放几幅图片,看几段录象,听几段朗诵,就是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功能,就起到了多媒体的教学作用,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那么,多媒体的优势如何运用才是正确地为教学服务呢?又该怎样运用才能真正起到辅助进行的作用呢?
   (一)多媒体课件应有利于学生感悟、思考、激发讨论
   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明确,你所采用的每一种手法到底是为解决课堂教学中哪一项教学目标服务的?借助这种手法你想让学生从中获得什么或理解什么?这是不是最佳的方法,是否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在设计课件时应注意课件中所采用的每一项手段最好能起到帮助学生感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讨论、教给学生方法的作用,而不是用事先设计好的板书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回答,这种干脆给学生一个固定的答案或一种现成的思维模式的课件是不可取的。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语文教学真正要达到目的一致
   语文教学重在语言训练、思维训练、能力训练。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这些训练手法,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创新思维。课件在设计时,应注意,我采用的图象、音乐或声响等,是在帮助学生思考,还是在限制学生思考;语文课堂上应教给学生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力,多媒体课件能否实现,并且是否能达到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拓宽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能调动学生思考,起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多媒体课件要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思考回答,应起到拓宽学生思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这一课件的设计能否让学生的活动占主要部分,能否让学生有精彩的回答,也是衡量课件是否成功的标志。教师的讲解、启发、点拨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来进行,不应事先设计好,甚至归纳成现成的文字展示给学生。
   当然,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还应注意,好的课件应该不仅能让自己使用,还应该能被更多的教师接受,因此,在制作课件时,以下几方面是不容忽视的:
   1、要注重课件的实用性
   课件可以提供图片、音乐、朗诵、课文内容、作者介绍、拓展阅读等大量相关内容,供教师随时调用。但尽量不要加入过多的带有教师主观认识的课文分析、教学步骤、板书等,因为学生的学习程度,课堂反映情况是无法预测的,每个教师的上法也是不一样的,课件也不能过死,也不要通过课件硬加给其他授课者或听课者自己主观的意见。
   2、要体现课件的灵活性
   课件的每一步骤的设计都要灵活,要能做到进退自如,不死板,每一个教师都可照自己的思路与需要随时调用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同一课件应可上出不同的味道,不受设计者本人教学思路的限制。设计者和任何教师都可灵活使用,这才体现了课件的实用性。
   3、要体现课件的交互性
   课件应设计为教学课件,而非学习课件,课件应体现交互性。课件的设计不能代替教师的上课,教师应根据课堂上学生反映作恰当的点拨分析。设计时要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应能让学生在课件的启发下,更积极地调动起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参与思考与回答,而不能让课件代替学生的活动,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课件要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服务,真正起到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语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
   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通过自己做课件,使用课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将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广大同仁交流。
   (一)语文多媒体课件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但古诗的抽象概括、精练含蓄却给学生理解上带来困难。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培养提高诗词赏析,是我们重点探讨的课题。
   1、借助音乐创设情境
   古代的诗词大都是可以入乐歌唱的,于是,我们让学生欣赏今人谱曲,邓丽君演唱的柳永的《雨霖铃》、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学生学得有趣,还很快记住了词。学生爱上了唱诗,他们都说这些歌不仅旋律优美,意境更是打动人心。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那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很容易把学生带人雄浑豪放地意境中。
   2、借助图片锦上添花
   《碧螺春》一课中,选用了大量朴质清新的画面,如翠绿欲滴的茶园、生机盎然的采茶图、充满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还有古朴雅致的亭台楼阁等等,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审美意境,从而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再如,在理解“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一诗句蕴含的情愫时,学生的思路比较局限。教师出示了一幅明媚春光图,鼓励学生从图片发散开去,畅所欲言,多角度、多方位地说出自己的联想。图片的适时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他们有的想到了白居易写的脍炙人口的《忆江南》,有的想到了江南姑娘们如水的心灵,有的想到了在这清新爽人的碧螺春茶汤里凝聚着采茶人、焙茶手的辛勤劳作,而这些感受无疑是对这一句诗的最好诠释。
   3、借助视频感知体悟
   教材中的古诗有不少悲壮之作,或悲愤满怀,或慷慨激昂,可因历史久远,写作背景复杂,学生就不易体会作者含而不露的感情,因而把握不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我们从《子午书简》下载许多诗词诵读视频,通过播放名家经典诵读,使学生爱上诗词朗读,享受到朗读的美丽。通过《百家讲坛》提供相关的名家赏析,缩短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让他们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排除学习古诗时由于年代相隔久远而无法产生共鸣感的大障碍。
   形象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
   (二)语文多媒体课件在小说戏剧教学中的运用
   小说、戏剧课文,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尽管使尽混身解数,也难以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因而学生总是觉得课文干巴,提不起精神。但如果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奇异美妙的现代科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姿的美丽画面,优美感人的主题音乐……无不牵动着学生的情感,令人终身难忘,甚至于对其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1、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主要情节
   有些小说戏剧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如果使用了多媒体手段,就能使课文内容由繁变简,学生容易掌握。例如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但是由于人物对话比较多,读完后情节并不能很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大脑中。而根据语文课本中的小说戏剧而改编的电影电视则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2、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挖掘人物形象
   课本中的许多优秀人物形象需要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与可贵精神。使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动人、信念鼓舞人、心灵震撼人,从而了解了人物形象。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我们可以先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一集关于林黛玉进贾府的内容,对贾府的雍容华贵、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心理有个感性的认识。
   3、利用多媒体开拓学生的文学文化视野
   利用现代化教学的影视功能,收集与语文相关的各种影视资料,在阅读欣赏课中进行播放,开拓学生的文学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特别是与语文课文相关的那些影片,以及教育部规定学生要看的影片,我们都尽量为学生找来,并让他们去看,使他们形象直观地了解课文、理解课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感悟,起到了很好的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经过实践,我感到,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引进语文课堂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诸多优势。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才能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因课制宜、因需所取、因势利导,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努力使新语文课堂这朵鲜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姿,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刘水英,教师,现居浙江常山。

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