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仍然较为薄弱。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条件有限,这就要求现阶段的语文教师培训一定要规模大,质量高,同时尽可能地节约教育资金。要做到以上的要求,就需要我们的语文骨干教师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联系中国教育现状,提出符合实际的改进意见。
一.语文教师培训的基本模式
1、基本运行模式
目前,在我国广泛使用的教师培训基本运行模式主要有行政推动、机构推动、自主参与三种。第一,行政推动,即教育行政部门下发文件或通知,按国家—省—市—县—校的层级结构逐级推动,实施培训;第二,机构推动,即有关业务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专项培训,如各级教研部门实施的新教材等专项培训;第三,自主参与,即某一群体和个人自主参加培训,如教育学会等团体组织,教师个人自主参加的网络培训活动等。
上述三种模式有着着各自的优势与劣势。行政推动和机构推动有着强制性,而自主参与则有着很强的自主性。自主参与的教师往往由于兴趣所在,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往往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行政推动和机构推动虽然质量较高,但是往往不能引起语文教师的兴趣,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通过对这三种运行模式的仔细分析,可以得出很多有用的结论,而通过对这三种运行模式的综合运用,可以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得到一个容易组织实施、普及全国语文教师、针对性较强的运行模式。
2、基本组织模式
正在使用的基本组织模式有:第一,集中培训(集中研修),即在指定的时间,将中小学教师集中在培训机构学习理论、训练技能、问题研讨等;第二,校本培训(校本研修),即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内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第三,现代远程培训(网络培训),即以网络为手段的“网络培训”,包括在线文本学习、视频讲座、专家在线答疑、同伴交流互动等方式;第四,巡回流动培训,即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培训者到基层中小学进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现场专题培训,“送教上门”。
以上四种组织模式,集中培训的效果较好,但是灵活性较差,一旦教师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在指定的时间到达指定地点,便不能获得良好的培训。而校本培训则要更为灵活,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但是学校往往能力和资金有限,很难请到专业的教授来给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现代远程培训虽然兼顾了师资力量与灵活性,但是需要语文教师的高度自觉。而巡回流动培训涵括了以上三种组织模式的优点,但是对组织培训者的要求却大大地提高了,不但要求他们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适应全国各地之间的奔波,还要求他们提前了解所要到的基层小学的教育现状,因地制宜,才能完成一个良好的现场专题培训。
二.语文教师培训模式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是培训内容方面:语文教师的培训内容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这种统一制定的教师培训体系,忽视了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的整合。培训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对实践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整合,导致理论严重脱离实际。而且传统培训内容较少考虑语文教师个人接受能力,不能解决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有所欠缺。二是运行模式与组织模式单一,无法综合运用组织模式与运行模式以克服其各自的缺点。三是培训手段方面:教师培训多采取传统课堂形式,课堂上专家理论指导性虽然较强,但是多数接受培训的语文教师也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听课手段:讲——听——记,很少与专家互动、讨论,形式单调,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都较差。
三.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整合
(一)培训内容的整合
一个优秀的教师至少应该达到四个条件:第一,拥有深厚的相关专业知识,只有教师懂得比学生多,才能给学生以指导和教育。如果一个语文老师都不能对四大名著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他怎么能给学生讲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呢?第二,对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条件性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和教育学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第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生不是机器,他拥有自己的思维和人格,他提出的问题不可能都能从书上找到现成的答案,一个教师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才能锻炼出随机应变的能力,解决课堂上出现的计划之外的问题。第四,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一个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深刻的社会背景知识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教育界普遍认为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而培训语文教师也应该因材施教。培训内容不应该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培训的目标进行适当的整合,从而构建出一个适合培训对象需要,符合培训目标的的课程结构。在培训内容方面,应注意结合新的课程标准。要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必须从教师抓起。现在的语文教师由于接触电脑较晚,对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普遍接受度较低。培训应该抓住这一点,通过频繁的练习,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让多媒体教学真正走到现实的课堂中去。
(二)运行模式的整合
将机构推动与自主选择相结合,专门的研究机构尤其是各级教研机构的作用不容忽视,应予以充分利用,但是又不能忽视教师的自主选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自主选择远远不够,可以将教师的自主选择与机构推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类似于大学生选修课的模式,先让专门研究机构对学科教学问题进行调研,联系实际确定培训主题,然后让广大的语文教师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需要的培训主题,最后进行主题培训。只有当语文教师拥有选择培训主题的权利的时候,他们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培训主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所欠缺的能力。
(三)组织模式的整合
首先可以将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进行整合。集中培训灵活性较差,而网络培训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点。集中培训的培训者可以对受训的语文教师进行监督,使他们达到培训的要求。其次可以将集中与校本结合,让一部分有条件有能力的语文教师先进行集中培训,然后让受训教师给其他未参加集中培训的同事进行校本培训。
(四)培训对象的整合
从教师所学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师培训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为基本任务。真正能了解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人往往是教师自己,因此,培训者应该考虑如何调动语文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为了帮助语文教师自己解决问题,学校可以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例如针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可以让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担任他们的指导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对于一般的教师,可以建立一个案例库,鼓励学校的教师把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上传到案例库,供同事们参考。这样,语文教师不但可以去案例库查询,还可以向自己的指导教师咨询,双管齐下,一定可以解决语文教师遇到的大部分问题。
总之,要从培训内容,运行模式,组织模式,培训对象四个方面着手,通过适当的整合,适应教师的需求,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通过教师个人的努力与教师集体互助,达到提高整体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
侯文卿,教师,现居云南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