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俗话说“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作,才是真功夫。”可见练好口才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有的是讲话没有中心,思维跳跃很大,让人不知所云,给人语无伦次的感觉;有的则是词不达意,说话断断续续,许多字词发音含糊不清,听他讲半天之后你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还有的是只听不说,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上不敢说也不会说;还有些学生经常乱说,说话没有逻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不经过思考就大喊大叫。所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良好习惯是迫在眉睫的,本文作者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关键词:口头表达 词汇储备 手势姿态
俗话说“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作,才是真功夫。”可见练好口才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的中学生,由于经常看电视,玩电脑,所以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差。许多初中生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有的是讲话没有中心,思维跳跃很大,让人不知所云,给人语无伦次的感觉;有的则是词不达意,说话断断续续,许多字词发音含糊不清,听他讲半天之后你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还有的是只听不说,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上不敢说也不会说;还有些学生经常乱说,说话没有逻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不经过思考就大喊大叫。所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良好习惯是迫在眉睫的,作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良好习惯。
1.在说话的时候,一般都是先想后说,边想边说,这个想的过程就是在组织内部言语,思考为什么说,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明确说话的意义和要求,这则是成功说话的基础。
2.要有一定口语词汇的储备,并且要掌握正确组合语句次序的语法规则,这样说出的话就比较容易做到准确、生动,让人容易接受、理解。
3.要做到发音吐字准确、清晰,对方言色彩浓厚的同学,教师应该进行针对训练,使学生克服方言习惯,力求说话字字准确,句句清楚。
4.我们经常在说话的时候会伴随一些身体姿态,动作表情的变化,把这些传递信息的辅助手段叫做态势语。自然适当的运用态势语,比如目光交流,表情变换,手势辅助,同样也能引起注意。打动听者,收到理想的效果。
5.说话的语调、语速还顾及说话的内容、场合。说话的时候,要根据听者的多少而控制音量的强弱;根据表达情意的需要调整语调的高低轻重;根据话语内容的重要程度控制语速的缓急,选择适当的停顿。如果说话者能够巧妙灵活的运用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来传达情意,则必然会大大增强表达的效果。
培养语感是文学修养的综合表现,语感提高了,说话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而大声朗读有助于语感的培养。古人已为我们得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读书经验,所以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多读。而且教材在朗读方面提出了三点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师应紧扣这三点要求展开朗读训练,从而培养习惯。首先是初读。 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做到读准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自觉的朗读习惯。其次是精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给的,但最好的是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帮助归纳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的养成。
背诵,复述内容,做读书笔记是积累说话材料好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动笔墨”应该包含下面三个含义:一是学习时要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二是随时将课本或学习资料中的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三是经常写一些日记、随笔、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说话的素材丰富了,口头表达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王海燕,江苏灌南县实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