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2年第5期 ID: 150857

[ 曹崎明 文选 ]   

石林撒尼彝语语序分析

◇ 曹崎明

  内容摘要:石林彝语语序固定,没有主格助词也没有宾格助词,语序担当了较多的语法功能。在现代汉语中,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状语、补语一般都有比较规范的定位,其语法形式为:主——谓——宾式,且语序也比较固定。但在是石林彝语中,这些句子成分则比较特殊,除语法形式为:主——宾——谓式外,定语、状语、补语的用法也比较活跃。
  关键词:石林彝语 现代汉语 语序 比较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并且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共有六大方言区,石林彝语就属于彝语六大方言区之一的东南部方言的代表方言,在东南部方言中,又分撒尼、阿细、阿哲、阿扎四个土语。据考证:“东南部方言的土语间很难互相通话,他们对撒尼土语和阿细土语的词汇作过比较,两者相同率仅占50%左右。”以下仅从撒尼彝语方面进行研究。
  当从语法来说:“人类语言中常使用的语法手段一共有三种:(1)语序或词序,(2)虚词,特别是表示结果关系的虚词,(3)形态,即词形变化。汉语缺少形态,也还有两种语法手段好用。即使把虚词除去,单靠语序来表示句子的关系,也未必就说语序在汉语中是十分刻板的,丝毫没有变化的余地。”再者“作为交际单位的句子可以分为主位和述位两个部分,一般是主位在前,述位在后,因为语序决定于人们思维活动的顺序。”从而可见语序在句子中的重要地位。在现代汉语中,其标准的语法规范都规定了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状语、补语的用法和在句子中的语序位置。这些固定的用法在石林彝语——撒尼语(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用此称谓)中,语序和用法与现代汉语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石林彝语语序固定,没有主格助词也没有宾格助词,语序担当了较多的语法功能。”下面分别从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状语、补语几个方面在句子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一.主语
  “就次序而言,汉语是比较典型的SVO型语言,即主语在动词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由于受到逻辑事理和语言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汉语的词序有其相对的固定性,主语和宾语一般是不可以直接易位的。”可见语序有其固定性,不能随意改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句子都有主语。在句子中表明谓语是‘谁’或‘什么’问题的词或词组,是主语。一般情况下,主语的位置在前。”例如:
  ①我 吃 饭。
  ②爷爷 抽 烟斗。
  ③公鸡 吃 虫子。
  (例句中标有“=”的词或词组是主语,标有“_”的词和词组是谓语,标有“~~~~”的词或词组是宾语,标有“( )”的词和词组是定语,标有“[ ] ”的词和词组是状语,表有“〈 〉”的词和词组是补语,以下均同)
  这三个句子中,“我”“爷爷”“公鸡”都是主语,都放在了谓语之前。在石林撒尼语中,主语的位置和用法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一般都是放在句首,也是表“谁”或“什么”的问题。就如以上例句中的主语“我”、爷爷”、“公鸡”在撒尼语中也是放在同样的位置。唯一有区别的是例③的主语“公鸡”在撒尼语中的表述应为“鸡公”。这是由撒尼语特定的构词方法造成的。由于早期撒尼语多为单音节词,后来随着社会发展,需要用大量的词汇来表述自然界与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名称,于是撒尼先民在原有的单音节词的基础上,用一定的构词法构出了许多新的词汇。
  也就是说,例③中的主语“公鸡”是一个偏正式,在撒尼语中就应该表述为“鸡(正)公(偏)”式。还有动宾式如“吃(动)饭(宾)”在撒尼语中就应该表述为“饭(宾)吃(动)”式。
  在撒尼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例如:现代汉语中“山花映红了姑娘们的脸”一句,用撒尼语表述就有以下两种形式:
  ①山花(把)姑娘们的脸映红了。
  ②姑娘们的脸(被)山花映红了。
  从这组句子我们不难看出,现代汉语的主动句式,用彝语表述之时就可能成为被动句式,也可能成为主动句式,用被动表述时就改变原句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也就是改变了语序。如例子中原句的主语“山花”,在撒尼语中就与两种情况,①中的“句首”和②中的“句中”,这乍一看就像现代汉语中的主被动互换,其实这是撒尼语一种特有的用法。如:句①中之所以和现代汉语“把”字句相同,是因为在撒尼与中定语“姑娘们的”和宾语“脸”的语序位置都被提前了。(在以下的“宾语”和“定语”中再详细分析)
  二.谓语
  在《现代汉语》这本书中,谓语被定位为:“谓语和主语相对,表达陈述的内容,能回答‘怎么样’‘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但是在撒尼语中,虽然谓语的用法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它在句中的位置通常不是放在主语之后,而是放在宾语之后。其语法形式为典型的:主——宾——谓式,语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例如:
  ①他 吃 饭。(现代汉语)
  他 饭 吃。(撒尼语)
  ②我爷爷 抽 烟斗。(现代汉语)
  我爷爷 烟斗 抽。(撒尼语)
  在这两组句子中,谓语“吃”和“抽”用现代汉语表述时都放在了主语之后,宾语之前,而在撒尼语中就是放在了宾语之后。当然它们不管放在什么地方,所修饰的还是主语,并没有因为在撒尼语中换了位置而改变其功用,只不过是语序变化罢了。
  谓语从其构成材料看,有名词性的,动词性的和形容词性的。这三种形式的谓语句型,如果不带宾语,撒尼语中谓语还是放在主语之后。例如:
  他 石林人。(现代汉语)
  他 石林人。(撒尼语)
  在撒尼语中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就是“是”字句,“‘是’用在一般的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表示强调,有确实、实在、的确”的意思。撒尼语中的“是”字句。其语言结构同现代汉语相同,也是主——谓——宾式,并没有改变语序。例如:
  ①他的爸爸是(一个)老师。(现代汉语)
  他的爸爸是老师(一个)。(撒尼语)
  ②(我们连的) 任务 是 阻击。(现代汉语)
  (我们连的) 任务 是 阻击。(撒尼语)
  三.宾语   “宾语是动词性成分后边表示人物的成分,能够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宾语跟动词性成分相对待。”典型的动词性成分是动词,但是也可以是比词大的单位短语。宾语在撒尼语中,通常是放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几种形式。
  1.当宾语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时,其动词谓语句语序为典型的主——宾——谓结构。例如:
  ①我[星期天][要]洗被子。(现汉)
  我[星期天]被子洗[要]。(撒尼)
  ②我主张加入。(现代汉语)
  我加入主张。(撒尼)
  2 当宾语表示处所、表示工具、表施事时,其动词谓语句和常规的撒尼语法相同也是主——宾——谓结构。例如:
  ③代表团[明天]到达北京。(现汉)
  代表团[明天]北京到达。(撒尼)
  ④我爷爷抽烟斗。(现汉)
  我爷爷烟斗抽。(撒尼)
  3.当宾语是代词时,其动词谓语句和现代汉语语序相同,不作改变。例如:
  ⑤这本书给他。(现代汉语)
  这本书给他。(撒尼语)
  ⑥爸爸打小明。(现代汉语)
  爸爸打小明。(撒尼语)
  4.当宾语是双宾语的时候,其句子的语法结构也是主——宾——谓式,但是间接宾语一般放在直接宾语之前和谓语之前,和现代汉语正好相反。
  ⑦我骂了 他 一句。(现代汉语)
  (直宾)(间宾)
  我 一句 骂了 他。(撒尼语)
  (间宾) (直宾)
  ⑧他送我一枚纪念章。(现代汉语)
  (直宾)(间宾)
  他一枚纪念章送我。(撒尼语)
  (间宾)(直宾)
  四.定语
  定语是“名词性成分前边起修饰作用的成分,表示‘谁(的)/什么样(的)/多少’等意思。常带‘的’,跟定语相对的成分是定语中心语。”定语一般在主语、宾语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据资料显示:“Dryer、Mathew S.在对61种SVO语言的调查中,发现惟有汉语是定语前置性的语言。”
  但在撒尼语中,定语根据不同的词性,修饰主语或宾语时,其语序的位置就不相同。具体表现如下:
  1.当定语是由名词或代词充当时,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前。例如:
  ①山花映﹤红了﹥(姑娘们的)脸。(现汉)
  山花(姑娘们的)脸映﹤红了﹥。(撒尼)
  ②(小明的)爷爷抽烟斗。(现代汉语)
  (小明的)爷爷烟斗抽。(撒尼)
  2.当定语由数词或量词充当时,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后。例如:
  ③我吃了(一碗)饭。(现汉)
  我饭(一碗)吃了。(撒尼)
  ④(两个)老头[在]晒太阳。(现汉)
  老头(两个)太阳晒[在]。(撒尼)
  3.当定语由形容词充当时,在句子中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后。例如:
  ⑤(美丽的)姑娘[在]绣围裙。(现代汉语)
  姑娘(美丽的)围裙绣[在]。(撒尼)
  ⑥姑娘[在]绣(漂亮的)围裙。(现代汉语)
  姑娘围裙(漂亮的)绣[在]。(撒尼)
  4.当定语由不带“的”的形容词充当时,这样的定语在句中有的放在中心词前,有的放在中心语后。如:
  ⑦队长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现代汉语)
  队长(好)消息(一个)告诉大家。(撒尼)
  ⑧(这样的)(烂)鱼[不]买它(现代汉语)。
  (这样的)鱼(烂)它[不]买。(撒尼)
  5.形容词、数量词组定语共同修饰名词时,数量词后置。
  ⑨(一朵)(漂亮的)花。(现代汉语)
  (漂亮的)花(一朵)。(撒尼语)
  五.状语
  句子中,“谓语前边的附加成分是状语。状语在谓语前,从时间、处所、情态、目的等方面修饰谓语。状语表示“怎么样/几时/哪里/多么”等意思,或者表示肯定或否定。”就语序而言,“状语的位置有两种:“状语在句子中是对中心词起修饰限制作用,位置一般紧靠着中心词(主语之后),有的还可以用在句子的开头(主语之前)。”
  但在撒尼语中,状语也和定语一样,根据状语词性的不同,其在句子中的语序也不尽相同,具体表现如下:
  1.当句子中的状语由助动词充当时,其一般在中心词之后。例如:
  ①我[要]洗被子。(现汉)
  我被子洗[要]。(撒尼)
  ②老头[在]晒太阳。(现代汉语)
  老头太阳晒[在]。(撒尼)
  2.当句子中的状语由数词或量词充当时其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前。
  ③他[一顿][能]吃一斤。(现汉)
  他一斤[一顿]吃[能]。(撒尼)
  3.当句子中的状语由名词或动词充当时,也同现代汉语一样,放在中心词之前。例如:
  ④我[星期天][要]洗被子。(现汉)
  我[星期天]被子洗[要]。(撒尼语)
  ⑤队长[关心地]说……(现代汉语)
  队长[关心地]说……(撒尼)
  4.当状语位置提前为句首状语时,也和现代汉语用法相一致,也是状语前置。例如:
  ⑥[星期天],我[要]洗被子。(现汉)
  [星期天],我被子洗[要]。(撒尼)
  六.补语
  在《现代汉语》中,补语被定位为:“补语是动形性词语后边起补述作用的成分,表示‘怎么样/多久/多少次’等意思,或者表示程度,常常由‘得’引出。补语跟补语中心语相对待,补语中心语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
  在撒尼语中,补语的作用和现代汉语相同,但语序也和做定语,状语一样,根据词性的不同而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当句子中的补语由数词或数量词充当时,其放在中心语之前。例如:
  ①眼睛眨了﹤一下﹥。(现代汉语)
  眼睛﹤一下﹥眨了。(撒尼语)
  ②教练打了﹤一拳﹥。(现代汉语)
  教练﹤一拳﹥打了。 (撒尼)
  当然,在现代汉语中数量词做补语时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那就是当“数量词做补语时,如果宾语是代词,那么就需要用‘述——宾——补’式,如果宾语是指人名词,则‘述——宾——补’式比‘述——补——宾’式更为常见。”也就是说,当数量词做补语时,如果宾语是代词或指人名词,则一般的语序形式为‘述——宾——补’式。”这就有和撒尼语的语法习惯不谋而合 。
  2.当句子中的补语由时间词来充当时,或者其它情况下,补语通常放在中心语之后,其语序跟现代汉语相一致。
  ③你来﹤多久了﹥?(现代汉语)
  你来﹤多久了﹥?(撒尼语)
  ④(小明的)作业做﹤完了﹥。(现代汉语)
  (小明的)作业做﹤完了﹥。(撒尼语)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充当句子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状语、补语的各种成分,石林撒尼语的语序比现代汉语的语序要复杂得多,也特别得多。这就是石林撒尼语语序在句子中的重要所在。
  曹崎明,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石林撒尼彝语语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