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2年第5期 ID: 150856

[ 舒坦辑 文选 ]   

信息16则

◇ 舒坦辑

  新闻一束
  ●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
  由南方都市报和南都周刊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日前在广东台山举办颁奖典礼。作家方方获得“年度杰出作家”大奖;杨显惠获“年度小说家”奖;黄灿然获“年度诗人”奖;赵越胜获“年度散文家”奖;阿乙获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李静获“年度评论家”奖。作家方方将获得主办方提供的十五万元奖金,其他奖项得主将每人获得三万元的奖金。据悉,“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由南方都市报于2003年发起主办,每年颁发一次,今年是第十届。在奖项设置上,本届评奖保持不变,依然是年度杰出作家、年度小说家等六个奖项。今年大奖奖金将有新变化,奖金总额由原来的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其中“年度杰出作家”奖的奖金由10万元提升至15万元,其他5个奖项的奖金由2万提升至3万元。
  ●中英双语版《中国文学》面世
  中英双语版《中国文学》创刊出版发布会于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贺信中鼓励出版单位对外出版发行更多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为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中国外文局的合作项目,中英双语版《中国文学》由作家出版社和新世界出版社联合出版,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担任编委会主任。中英双语版《中国文学》以发表中短篇文学作品为主,第一辑中的作家作品包括铁凝《逃跑》、韩少功《第四十三页》等。何建明表示,为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中国文学》将定期出版和选择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并关注年轻作家。除中英双语版外,还将推出中法双语版、中西双语版。
  ●第三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揭晓
  第三届(2011)在场主义散文奖日前揭晓,本届大奖——在场主义散文奖空缺;作家夏榆的《黑暗的声音》、冯秋子的《朝向流水》、资中筠的《不尽之思》三部散文专著获本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史岚、野夫、艾云、王必昆、胡冬林、摩罗、苍耳、嘎玛丹增、南子、柴静10名作家的单篇散文,获本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本次评奖活动开展以来,得到海内外文学组织、报纸期刊、作家、评论家的大力支持,推荐、申报2011年出版(发表)的散文专著230多部,散文作品500多篇。组委会按照《在场主义散文奖章程》规定,在邀请由专家组成的初评小组初评基础上,组织评委复审、终审。评委会成员按照互相不集中讨论、不沟通交流、不干预影响的“三不”评审原则,对申报、推荐作品进行了独立负责的阅审,并进行终审排序打分。最终经评委会审定及媒体公示,确定了各奖项的归属。在场主义散文奖是由在场主义创始人、散文家周闻道和新生代企业家李玉祥联手发起,于2010年5月5日在北京宣告设立。该奖以其年度单部作品奖30万元,总奖额50万元的高额奖金,创下迄今为止中国文学界民间文学奖的最高纪录。
  ●翟永明获意大利国际文学奖
  近日,成都诗人翟永明赴意大利,领取了意大利Ceppo Pistoia国际文学奖的“Piero Bigongiari”奖项。这也是中国诗人首次获得这一殊荣。翟永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能够在国际上将中国当代诗歌呈现给更多读者,是件好事,“其实中国当代诗歌放在国际上来看水平是很高的,只是我们目前的诗歌在传播途径上过于偏重于商业化,有了边缘化的倾向,但我们的诗歌和诗人一直在进步。”Ceppo Pistoia国际文学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重要意大利文学奖项,一直比较关注纯文学作品,对小说和诗歌更加倾心。第一届该奖项的国际部分授予了作家略萨,他于2009年获得该奖,紧接其后他又被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在翟永明的获奖信中,该奖项的评审委员会主席向诗人发出祝词,并称赞道:“作为当今国际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对于这一古老的奖项,您当之无愧”。翟永明说,如今,欧洲这类传统的纯文学奖项也开始关注中国作家的作品,他们对中国当代诗作的翻译也逐渐接受并肯定了这些作品中呈现的对社会现实的映照、体悟和观察。“当然,我诗作中个人化的语言表述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动了他们。”
  ●雪漠小说登上英国《卫报》
  作家雪漠的小说《新疆爷》近日在英国《卫报》全文发表,由汉学家Nicky Harman担任翻译。《新疆爷》被英国《卫报》认为是当代中国最优秀的五部短篇小说之一。《卫报》是英国的全国性综合内容日报。创刊于1959年。总部位于首都伦敦,全国销量发行。《卫报》是英国具有180多年历史的老牌大报,一直以来具有创新精神,引领着全国整个报业的发展趋势,每一次的改版创新都在全球报业中引发新一轮的改革风暴。2009年,《卫报》正式推出了中文版。由于大胆和创新精神受到传媒大奖评委会各方的认可,《卫报》曾获得2011年英国新闻奖“年度报纸”荣誉。《新疆爷》是作家雪漠早期的短篇小说,也是他早期文学“顿悟”之后喷涌而出的作品。1999年4月荣获“华浦杯”甘肃作家小说大奖。《新疆爷》讲述了中国西部边域小村里一个老人的故事。年轻时,在新婚之夜被抓去当兵,从新疆逃回来之后,媳妇被人卖了,家也没了。于是,他靠卖水果为生,孤身一人无怨无悔地帮助他曾经的“新娘”一家的故事。故事很短,但里面的对话和情景渗透了中国西部人“活着”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西部人面对命运、面对遭遇、面对灵魂的一种智慧体现。新疆爷之所以一生都在“帮助”已成他人妻、他人母的“新娘”,仅仅是他忘怀不了的生命中曾经有过的那份诗意,这份诗意,是他心中最美的“爱”,温暖一生。《新疆爷》曾入选法国“中国现代当代最佳短篇小说”。
  作家声音
  ●格非认为文学是位“待访者”
  日前,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格非携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的修订版来到江苏书展签售。作为一名纯文学的坚守者,格非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文学的意义。他认为,文学是位“待访者”,当下的作用其实没那么大,所以,现在有些纯文学的作家不必太在意名利,只要他们的作品足够优秀,将来终究会被世人铭记。其实,作家并不是格非的正式职业,教书才是他的本职工作。身为清华大学教授,格非的工作有时十分繁忙,创作周期也因此有些慢,“大概3到4年完成一部吧。写完了我去做做学术研究,把小说彻底忘掉,然后在大学教书,这样三四年之后又有了写作的欲望。”格非说,他有时候也很羡慕苏童那样可以每天写作的专业作家,“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机会,但是都放弃了。我不太愿意改变现状,我到现在还是用钢笔写作,而论文则是用电脑去写。”另一个不当职业作家的原因是,他怕自己就此失去与社会沟通的管道。“其实,写作是需要了解社会的,而学校提供了很好的窗口,也有很多前沿的思想。我很怕一个人呆在家,这样埋头创作十年后出来,什么都不知道了。”   ●梁衡谈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
  作家梁衡在《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一书的前言中说,“政治美文”,就是说既要有思想,还要文字美,要符合3个条件:一是文章提出了一种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的思想;二是文章中的一些名句熟词广为流传,成为格言、成语、座右铭,有的已载入辞典,丰富了民族语言;三是文章符合艺术规律,词、句、章,形、情、理都达到了美的要求。我排了一下有十篇:一、贾谊的《过秦论》,探讨一个政权为什么会灭亡。为政者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探讨生命的价值,提出一个做人的标准:“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三、诸葛亮的《出师表》,提出忠心耿耿的为臣之道和勤恳不怠的敬业精神。四、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文学的手法描绘出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从中可以看出老庄哲学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子。5、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探讨一个政权怎样才能巩固,并且塑造了一个较理想的君臣关系样板。6、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人、为政理念。7、文天祥的《正气歌序》,提出的为人要有正气的气节观鼓舞了历代的民族英雄,成了中国人的做人标准。8、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反对保守,提倡革新。提出抛弃老朽的中国,创造一个少年中国,振兴中华。几乎通篇都是美言美句。9、林觉民的《与妻书》,呼唤共和,敲响了数千年封建王朝的丧钟。10、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成了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宗旨,并已是检验一个政权成败、好坏的标准。
  ●二月河认为读书应由着兴趣爱好
  著名作家二月河日前接受采访时说,文化建设不仅是唱歌、跳舞,更重要的是读书学习;读书使人智慧,可以开阔眼界和思维,读书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资。青年人更要多读书,在去其糟粕的基础上,由着兴趣爱好去读书,读杂书。二月河说他读书很杂,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读《庄子》、《反杜林论》,甚至算命相面、杂耍百艺的书也读。当年在军营训练了一天,战友们呼呼大睡,他钻到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读《红楼梦》;塞北挖煤中间休息时,他躺在煤堆上借着头顶的矿灯光,津津有味地读《三国演义》。转业回乡,为了创作“清帝系列”,他在废品公司的破烂堆里觅,在朋友家里搜,在图书馆角落里扒,地上掉的一张脏纸也要捡起来看看,甚至是庙宇碑刻楹联,荒野坟茔墓志铭等,见到了都要研究一番,随时抄录,后来有些都派上了用场。现在年龄大了,读书也就没有了过去那么有专一性、针对性、连续性,感兴趣了就翻翻看看,但回忆起年轻时的读书情景,依然神往不已。
  ●李佩甫称上网写字不能叫创作
  作家李佩甫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文学正处在一个网络化、商品化时期,也是全民写作的时期。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和认识,但是这不叫创作,这顶多算是一个故事,或者说算是一种经历。现在是生活比文学更精彩的一个时期,创作不是生活本身,要用认识的眼光照亮生活、用理想主义的光芒照亮生活、用悲悯的眼光认识生活,用独一无二的表述方式,有文本键入意义的创造,有作家的思想和认识在其中,才能称之为作品或者文学作品。文学是有“灯”的,这“灯”至关重要。不然活了一辈子,不知道怎么才能活得好。多元化是好事,全民写作也是好事,但文学一旦失去了应有的水准和品格,失去了应有的境界和探索精神,失去了文学语言应有的思辩性和想象力,结果必然是庸俗化的泛滥。没有道德水准的社会生活是可怕的,没有精神语言指向的文学也是可怕的。
  ●笛安自曝落笔不改的创作怪癖
  在日前的江苏书展上,80后女作家笛安率领的“最小说团队”,受到众多读者追捧。出道4年来,笛安以严肃文学之姿打入青春阅读市场,获得了刘恒、张抗抗、刘震云等人的赞誉。如今,她的“龙城三部曲”以200万销量笑傲青春文学领域,又在郭敬明旗下创办了《文艺风赏》杂志,成为最被看好的青春文学作家之一。笛安的父母李锐和蒋韵也是作家,她也因此被称为“文二代”,她坦言这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影响。“很多时候爸妈也会看我的作品,经常给我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但我总是听听就算了,不会去理会。”她对自己的文字坚持“落笔就不改”的态度,“哪怕是写个三五百字,我也不愿意再动。因为我既然把它敲下来,就是我能达到的最好的状态了,再让我改很困难。”
  作品信息
  ●叶广芩新长篇《状元媒》出版
  作家叶广芩长篇小说新作《状元媒》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讲述了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做媒,促成了皇室后裔父亲金瑞祓与平民母亲陈美珍的婚姻,由此而引发了金家大宅门里的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间的故事,展现了最原汁原味的中国家族的悲欢离合。较之作者以往的《采桑子》等家族系列小说,新作依然采用了小格格“我”的视角,不同的是在《状元媒》中,作者将关注家族个人命运的层面扩延到关注国家民族的大命脉上,透过人物个人的命运遭际,折射出百年来时代风云的变迁。此外,作者别出心裁地以《状元媒》《大登殿》《豆汁记》等十一部京剧戏名作为各章的题目,借题发挥,构筑了全新的人物故事,每个篇章独立讲述了一个故事,但各个章节中的情节人物又前后关联,互相交织。
  ●雪漠出版长篇小说《无死的金刚心》
  作家雪漠是近年来文坛创作力十分旺盛的实力派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有着独特生命体验的大手印瑜伽行者。其渗透个人生命体验的长篇小说新作《无死的金刚心》近日已由中央编译出版社隆重推出。《无死的金刚心》是雪漠长篇小说“灵魂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前两部《西夏咒》、《西夏的苍狼》分别于2010年5月、2011年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引起巨大反响。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原型琼波浪觉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被认为是“雪域的玄奘大师”,他生活的年代比玄奘大师晚四百多年,相当于北宋时期。历史上的琼波浪觉曾是苯教的法主,二十八岁那年,他毅然放弃了法主之位,此后多次携带黄金赴尼泊尔、印度求法,先后拜了一百五十位佛学家和大成就者为师,将佛教文化的诸多精华带回了雪域,并在西藏的香地创立了香巴噶举派,祖庭香匈寺,兴盛时出家弟子逾十万,是历史公认的享誉雪域的一代宗师。然而,除了史书和传承弟子,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位“雪域玄奘”了,即便是他的家乡——西藏南木县官方网站的历史文化名人里,也没有关于他的介绍。专家认为,雪漠作为香巴噶举文化传承者,他以开宗祖师琼波浪觉为原型创作的这部传记小说,将有望为藏地历史文化研究和中印、中尼文化交流史研究填补一项空白。   ●王安忆推出散文集《空间在时间里流淌》
  新星出版社日前出版了收录了王安忆除小说以外所有作品的“王安忆·非虚构”系列第一本书《空间在时间里流淌》。该系列由王安忆亲自参与选编,系列第一本收录了王安忆五十三篇散文佳作,既有作家的童年经验、成长经历,也包括她寻根家族史的内容。王安忆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上海之于她有何特殊意义?作为著名作家茹志鹃的女儿,她眼中的母亲是怎样的?这些疑问,读者都可在书中找到答案。其中的有趣故事包括小学四年级时,母亲如何将《红楼梦》里小孩看不得的片段用胶布贴起,反弄得她好奇难耐。对于为何走上写作道路,王安忆这样阐述:当我写出我的哀乐时,便有人向我呼应,说我写出了他们的哀乐。我感到了人心的相通,并且自以为对人们有了一点责任。
  海外文坛
  ●罗琳称正撰写哈利波特百科全书
  英国著名作家J·K·罗琳日前在官方网站宣布,她正撰写《哈利·波特百科全书》,并会将版税收益全数拨捐慈善机构。此外,罗琳表示现在没有写《哈利·波特》续集的计划。罗琳在网站上宣布:“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承诺会写哈利波特百科全书,现在我已开始着手”。罗琳表示,哈利波特百科全书部分来自网站“波特魔”,这个网站可让哈利波特迷探索小说里的故事,并发现在原著作里没有的内容。罗琳说,撰写哈利波特百科全书很花时间,当百科全书完成后,她将把专利权的收入捐给慈善机构。罗琳撰写的7本《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卖出超过4亿本,原著改拍为8部卖座电影,使罗琳从身无分文的单亲妈妈成为风靡全球的作家。对于全球哈迷都关注的《哈利·波特》续集问题,罗琳巧妙答道:“我不会说以后都不再写,但我目前没写续集的计划。”
  ●法国两大通俗小说家称霸畅销书排行榜
  近日,在全球最大的市场调研公司之一益普索集团和法国唯一的图书出版类专业杂志《图书周刊》联合发布的法国畅销书排行榜中,纪尧姆·米索的《七年后》赶超马克·李维的《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勇夺冠军,马克·李维屈居亚军。据《图书周刊》报道,4月5日,纪尧姆·米索推出新作《七年后》,初版印刷了40万册,再版印刷2万册;马克·李维的第13部小说《如果一切可以重来》3月29日问世以来也多次再版。《七年后》讲述一对夫妇离异后各自抚养一个子女,不相往来;七年后,他们的儿子杰勒米突然失踪。结果如何,米索的构思总是出人意料。《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主人公是美国《纽约时报》派驻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大记者。新婚不久,他在一次晨跑时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刀。到底是谁要杀他?康复后他便展开调查。小说充满悬疑,让人手不释卷。马克·李维今年51岁,2000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假如这是真的……》至今长盛不衰。新锐作家纪尧姆·米索生于1974年,被誉为法国悬疑小说之王。
  ●诺奖作家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建成开放
  据《东方早报》报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4月底已对外开放。2008年,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出版。当时,这位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对外宣称,他将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真实再现小说中的“纯真博物馆”。今年4月28日,修建4年之久的纯真博物馆在伊斯坦布尔正式对外开放,馆址正是小说中所述“楚库尔主麻的达尔戈奇·契柯玛泽街24号”,也即书中女主人公芙颂家住址。《纯真博物馆》是帕慕克获得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富家子凯末尔的视角记述追求远房表妹芙颂的过程。当芙颂最终远去时,无法忍耐的思念让凯末尔开始收集起爱人的一切,也勾连起整个伊斯坦布尔的往昔。这些便成为纯真博物馆的馆藏,这既是小说中的故事,现在又成为伊斯坦布尔的现实。这座真实存在的博物馆,忠实再现了小说《纯真博物馆》和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上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半个世纪间的生活。小说中的“纯真博物馆”里所有的物件,真的在伊斯坦布尔帕慕克的博物馆中再现了。

信息1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