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2年第5期 ID: 150833

[ 隆滟 文选 ]   

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隆滟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写作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但是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写作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院校 应用文 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写作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应用写作的地位不断获得提升,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在很多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应用写作知识贫乏,应用写作能力极为欠缺。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在应用写作教学方面需加大力度。从教学方法、实践训练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应用写作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应用型人才。
  一.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是时代对大学生的需要
  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在经济、行政、司法、教育以及日常生活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写作应用文的需要在每个人工作、生活过程中无处不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因为,现实生活空间里,从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会团体或个人,人们处理事务、交流信息、沟通协调,每一具体环节都少不了用应用文体来完成。对于任何一个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能否掌握必须的应用文写作技巧和使用方法,对他们的求职、工作、生活将发生重要的影响。合格的自荐书、求职信、简历等可以成为他们求职过程中的基本技能,熟练撰写试验报告、科技论文、专业论文更离不开应用文写作。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实际工作与在大学里学习专业完全对口的确实不多,但不论从事何种工作,要想较好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常常要诉诸笔墨,写成计划、总结、报告、书信、电报等等,没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和较强的写作能力,是写不出用词准确、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的文章来的。有些大学生虽然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但文字表达能力欠缺,这就是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眼高手低”。因此,对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培养实用写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应用写作课程的设置已基本普及。但许多高等农业院校由于对应用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重视也不够,致使学校应用写作教学,存在着该课程不受重视或被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致使这些学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
  1.学校和学生重视不够
  从学校的管理层和任课教师的角度,总认为应用写作是文科专业学生学习的技能,农业院校农科学生学与不学无关紧要。认为应用文写作就是一门等同于大学语文、道德修养和政治法律的人文素质课程,只要让学生对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文种的概念、基本写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写作的另一重要属性——应用性和技能性。从学生的角度,认为应用文写作课并非专业课,可学可不学,学了也用不上,即使将来用上了“百度搜索”,“照葫芦画瓢”也能应付;学习应用文写作也没有学英语和计算机那么投入,进而导致对这门课程采取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甚至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自得其乐,睡觉的、学英语的、看小说的、手机聊天、上网的比比皆是。
  2.课程开设,专业不完整
  据统计,很多高等农业院校,很多专业仍未将应用文作为必修课开设,很多学校往往只是给个别专业(如法律、财经、公关、教育)等文科类的专业开设应用文写作,却不给其他专业的全日制本科学生开,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农科类专业学生只要学好专业课,应用文写作可学可不学。导致的后果就是,农科类专业的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往往在实践中,会很好地做各种实验,会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但往往不会很好地将实验结果,科研成果用实验报告和科研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3.没有配备专门的应用写作教学师资
  应用文写作课的应用性十分突出。这门课的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很好的理论知识,又要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目前很多高等农业院校虽然已普遍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但未相应地配备相关专业的师资。现有的应用写作教师多为中文专业出身,他们在文学写作教学上挥洒自如,能做到游刃有余。但由于既未系统学习过应用写作,又缺乏实践经验,同时又缺乏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如财会知识,金融保险知识,农业法律知识等。因此在教学中难免力不从心,尤其是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应用文体(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更是如此。基于上述情况,上课时,照本宣科者多,现身说法者少。这种状况导致课堂教学机械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等环节多流于形式,学生真正收获不大。
  4.随意减少学时
  应用写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涵盖内容又很广,因而教学所需时数也必然较多。但事实上,有的农业院校即使给相关专业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但实际执行中,如果课时跟专业课冲突,只好随意减少应用文写作课的课时。应用写作教学一般只能在30学时左右,有的学校甚至只有十几个学时,这对于内容繁杂的应用写作教学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而更为可悲的是,有的专业为了保证专业课的教学甚至根本无暇顾及这门课。农科类学科尤为如此,他们往往更以专业课专业技术含量高,应用文写作可有可无为由,漠视应用写作教学。
  三.应该采取的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纳入教学计划
  随着社会的深入改革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传统的具有单一专业能力的人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那些既精通专业又会管理,且具有一定写作水平的复合型大人才,却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试想一下,作为一名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生不会写调查报告,不懂得相关应用文的格式,这样的人怎么能从事高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鉴于此,高等农业院校在教学中,不应只注重专业课的教学,应把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当作文化素质的一部分来培养,把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和训练纳入教学计划。   2.在教学中应做到“教”和“练”紧密结合
  应用写作也是写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素养。尤其要掌握各种文体知识和格式才能在写作中更合乎规范。教师只有将应用写作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才能做到心里明白。比如在讲授请示与报告两种文体时,就应当对两种文体在内容含量、行文时机、具体功用三方面的区别作理论上的介绍,当然学习应用文最根本的是要用它处理实际问题,因此在对高等农业院校学生进行应用文教学时,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相对弱化,避免学生被理论所束缚,忽视应用写作的实践性。但也绝不能略去必要的理论教学。同样,如果空谈理论,而忽视练习,学习应用文写作也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教不练不行,只练不教也不行。必须做到教和练紧密结合。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必须重视平时的训练,并把它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只教不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很多应用文体,只有通过练习写作之后,才能加深对写作格式的认识,体会到应用文体,尤其公文写作格式程式化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例如学习请示的写法,教材中介绍请示的格式时,指出请示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落款、日期等几个部分。但是各个部分出现在什么位置,各个部分应该如何排列组织,这些都不容易用文字交待清楚。而通过练习请示的写作,则可对各个部分的具体写作和安排有直观的了解,方便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时的不同格式。写作过程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因此这门课程一定要落实到写上。
  3.教学中注意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相结合,尽可能提供大学生应用写作的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写作兴趣
  大学生应用写作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仅靠学习应用写作课是不够的,还要靠学生个人课余练习和深化。可结合农业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生活特点和规律,将应用写作的训练和提高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如工科学生可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科技论文比赛、学生科技报告,农科类的学生可开展辩论赛、尤其是暑假社会调查,应高度重视,防止流于形式。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和竞赛,使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切实得到提高。
  综上,高等农业院校的应用文教学绝不能单纯局限于教师上课,学生听课,最后考试这样一个模式,必须同时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作用。学校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开设这门课的重视上,还应体现在对该学科软、硬件投入的力度上;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写作训练。学生的作用体现在主动学习、主动讨论、主动参与、主动写作,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地与老师展开互动,不应再是被动接受的角色,一旦这三个方面的合力得到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目标得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发挥,应用文就能成为他们熟练运用的一门实用技能。
  隆滟,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