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2年第5期 ID: 150866

[ 冯佩雯 文选 ]   

“正是”与“就是”的多角度考察

◇ 冯佩雯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是从词性、语义特点两方面对“正是”和“就是”进行考察,辨析“正是”“就是”各自的使用情况以及二者间的细微差别。笔者认为“正是”有副词、连词的用法,但是尚没有语气词的用法。
  关键词:就是 正是 词性 语义特点
  “正是”在《毛泽东选集》(1-4卷)中的用例有35个,“就是”在《毛泽东选集》(1-4卷)中有1023个用例。从出现频率上来看,“就是”的使用频率要高很多。在有些情况下,二者可以互相替换。
  然而,有很多时候,“正是”无法替代“就是”。例如:
  (3)纠正的方法:应指出绝对平均主义不但在资本主义没有消灭的时期,只是农民小资产者的一种幻想;就是(*正是)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的分配也要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和工作需要,决无所谓绝对的平均。(第一卷·中国共产党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而基本上,“正是”都可以被“就是”所替代。尽管能够被替代,但二者的语义和表达效果是有所差别的。
  从收集整理的资料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就是”的使用频率差别很大。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就是”的运用是多方面的并且更加灵活。而“正是”的用法和意义更为单一。二者能否相互替换也和二者的词性和语义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有必要首先考察一下“正是”和“就是”各自的词性。
  一.“正是”的词性
  根据《现代汉语虚词例释》,“正”是副词,意思相当于恰好,“正是”是副词“正”与判断动词“是”连用,强调肯定的意思,表示“不是别的,恰恰是……”
  也就是说,权威词典认为,“正是”并不是一个合成词,而是两个单词词素。《毛泽东选集》中的36个例句中,“正是”的前后大部分都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而且在这些句子中“是”也多是用来表判断的。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
  (4)一部分人是反对抗大的,就是投降派与顽固派。这一点正是表明抗大是一个最革命最进步的抗大,如若不然,他们就不会反对了。(第二卷·抗大三周年纪念)
  例四中,“正是”后面是动宾词组,“是”的判断意味基本不存在。句子去掉“正是”依然成立,去掉“是”也同样成立。可见,副词“正”在修饰判断动词“是”的过程中,就已形成了定型的搭配,在频繁的使用过程中,“正是”的语义重心逐渐前移到“正”上面,“是”就相应地虚化成了协调音节的成分。词组“正是”最终得以虚化,成为副词。
  副词“正是”常出现在因果复句中,例如:
  (5)正是由于我们作战的区域实行了新民主主义,我们才从一开始就在各地成功地抵抗了日本军队。(第三卷·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
  由于副词“正是”在《毛泽东选集》中出现的频率过低,而且考虑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词语会发展出新的用法,因此仅根据《毛泽东选集》中的例句不足以分析问题,笔者又搜集了人民网中近期出现的包含“正是”的句子。根据使用情况可以发现,副词“正是”的使用频率明显升高。“正是”经常在因果复句的前分句或后分句中出现,前后分句间蕴涵的事理关系或逻辑联系就会被“正是”所吸收,在推理机制的进一步作用下,副词“正是”渐渐向连词转化,例如:
  (6)正是有了这两点,我们对亚洲未来的和平发展才应该多一些信心。
  (7)蒲钊昌说,正是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村里很快就能摘掉“贫困帽”了。
  有人认为,上例中的“正是”也可以依然认为是副词——关联副词。但“关联副词和连词作为两种词类依然是有区别的,在句法功能方面,关联连词的关联连接功能表现为,它所连接的成分不能单说,要有后续或者先行话语与之呼应,结构形式上具有粘附性,不能单独成立,必须以另一段话语为依存。关联副词的关联连接功能,一般表现为接应先行语句,与先行连词搭配使用,构成一定的句法语义关系,在结构上一般还具有独立性,也就是说副词充当了一个句法成分,与之组合的成分又可以单说,不以另一段话语为依存。”[1]例(6)中“正是有了这两点”“我们对亚洲未来的和平发展才应该多一些信心”这两个小句,前者不能单说,后者可以单说;前者关联后者,以后者为依存,后者只接应前者,不以前者为依存;在结构上“正是”所连接的小句具有粘附性,因而“正是”是连词。
  从语义功能上来说,“关联副词语义具有不确定性,前后分句的句法语义关系,是由与之搭配的关联连词来确定的,如果去掉关联连词,那么语句就会出现歧义。关联连词却不同,它本身的语义是确定的,前后分句的句法语义关系虽然一般也由两个关联连词搭配来显现,但是如果句法上允许去掉其中一个关联连词,前后分句的句法语义关系保持原貌,语句不会出现歧义。”[2]例(7)是因果关系,去掉关联连词“正是”后,前后分句的句法语义关系有歧义,可有多种解释,可以解释为条件关系,前分句可加关联连词“只要”。
  综上所述,例(6)、例(7)中的“正是”解释为连词更加合理。
  二.“正是”“就是”的语义特点
  2.1 “正是”的语义特点
  短语“正是”的语义重心主要在副词“正”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中指出副词“正”意义相当于“恰好”,起强调指明的作用。“是”是判断动词。短语“正是”的基本意义是表确定和解说。
  “正是”在《毛泽东选集》中多是以短语的身份出现的,副词和连词的用法比较少见。由此可见,“正是”的意义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副词和连词“正是”也是在短语“正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意义大致相同,都是表示确定和解说。
  2.1.1 表示“不是别的,恰恰是……”[3]
  (13)现在形势更加紧迫了。现在正是要求我们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大家团结,大家奋斗,以誓死的决心以对付中国人民公敌的时候。(第一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
  例(13)中,“正是”表确定,具有排他性,排除了“过去”和“未来”的可能性,明确指出“现在”是唯一正确的时刻。   2.1.2 表示“绝对正确性”
  (14)一部分人是反对抗大的,就是投降派与顽固派。这一点正是表明抗大是一个最革命最进步的抗大,如若不然,他们就不会反对了。(第二卷·抗大三周年纪念)
  例(14)中,“正是”表解说,不具有排他性,除了这一点,也可以有其他证据表明“抗大是一个最革命最进步的抗大”,但是文中提到的这一点其正确性毋庸置疑,如果否认这一点,其结论的正确性就必然会被否定。例(14)的下半句“如若不然,他们就不会反对了”本身就证明了“正是”的这一语义特点。
  2.2 “就是”的语义特点
  2.2.1 短语“就是”的语义特点
  副词“就”加强肯定,短语“就是”表示“事实正是如此”。
  表示对事实的确认时,“正是”和“就是”完全可以互相替换。例如:
  (15)但首先阻止我们团结起来的,就是(正是)国民党的反对派。(第三卷·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的演说)
  (16)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就是)我们革命的任务。(第三卷·给秦邦宪的信)
  但在语义上二者仍然有细微的差别,“就是”主观意味强,“正是”客观意味强。例(15)将“就是”换作“正是”,语义发生变化,强调客观上的确是“国民党反对派阻止了我们的团结”。而例(16)将“正是”换作“就是”,客观性减弱,主观性增强,主观上强调认定“我们的革命任务是工业基础”。显然,这样的替换改变了原句的意义。
  因此,“正是”多用来表示证据充分,并且客观不可否认,用于政论文中增强了论证语气;“就是”多用来表示情感意愿坚定,用于获得同读者的情感共鸣。
  2.2.2 副词“就是”的语义特点
  2.2.2.1 指出某种确定的范围,排斥其他,有“只,只有”的意思
  这个义项同“正是”的第一个义项相近,都具有排他意味,但是“正是”突出的是条件(时间、地点、身份等等)和程度上的“恰好”,“就是”突出的是范围上的“只,只有”。通常,“正是”带有浓重的强调意味,有时带有庆幸的感情色彩;“就是”强调意味弱一些,有时带有补充说明或出乎意料、遗憾的感情色彩。例如:
  (17)其实,这不过是意大利服装连锁企业“贝纳通”近日推出的“摒弃仇恨”系列广告的一部分,该公司正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恶搞来吸引公众的注意,试图以此重振其日渐衰落的品牌。
  如果将例(17)中的“正是”换作“就是”,原句的“恰好”之意消失,而有了补充说明的意味。
  (18)人都到齐了,就是老张还没有来。
  例(18)带有补充说明的意味,同时带有出乎意料或者遗憾的感情色彩。因此“正是”不能代替“就是”。
  “正是”“就是”都是用于限定句中某项词语的范围,表示仅限于该词语所说的范围之内,排除其他情况,属于限制类范围副词。因此二者都具有限制范围的作用,而且多用解释说明的方式来限制范围。“正是”表解释说明主要是通过直接的方式作强调性解释。“就是”表解释说明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强调性解释,同“正是”的语义基本相同,只是“就是”的主观色彩重,“正是”的客观色彩重;一是作补充性解释。例如:
  (19)对此,姚坚表示,尽管现在欧洲出现债务危机,但是也出现新的增长和动力,就是绿色经济。
  例(19)“绿色经济”是对“新的增长和动力”的补充性解释,“正是”没有这一用法,因此不能用“正是”替换“就是”。
  另外,“就是”还有两种限制性解释是“正是”所没有的;
  (一)说法上的变换,即“换种说法”,例如:
  (20)这是东佃间的“规矩”,也就是不成文的法律。(第一卷·寻乌调查)
  (二)词语解释。例如;
  (21)我经常给一些同志讲:“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是古书《庄子》上讲的。“作始”就是开头的时候,“简”就是很少,是简略的,“将毕”就是快结束的时候,“巨”就是巨大、伟大。(第三卷·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的演说)
  因此,“正是”基本上可以被“就是”替换,但是替换后句子的意义会发生改变。“就是”在句子中如果有明显的补充说明或出乎意料、遗憾的感情色彩时,基本上不能被“正是”所替换;如果是换种说法或词语解释的话,只能用“就是”。
  2.2.2.2 表示坚决的意志、强烈的信念或对事物的确认
  (22)我就是不同意。
  (23)草原风光就是美。
  “正是”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义项,因此凡是表示坚决的意志、强烈的信念或对事物的确认的时候,只能用“就是”。
  2.2.3 连词“就是”的语义特点
  连词“就是”的语义特点是由所连接的前后语言单位的逻辑关系所决定的,主要有四种类型4:
  2.2.3.1 表选择,前后语言单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24)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毛泽东选集》)
  2.2.3.2 表递进,前后语言单位是衬托递进的关系
  (25)不仅科长没这个权,就是厂长又能办得了吗?
  2.2.3.3 表让步,前后语言单位是假设兼转折的关系
  (26)就是只有一小勺黄油不新鲜,糕饼师也要更换全部材料。
  2.2.3.4 表转折,前后语言单位是事实兼转折的关系,并且多是轻转
  (27)这件衣服还不错,就是领子有点儿小。
  连词“正是”没有以上四种用法,多用来表因果,前后语言单位是“原因—结果”关系。例如:
  (28)正是有这些“前科”,笔者不禁产生中概股正在政治化的担忧。
  注释:
  [1]周刚,连词与相关问题,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5页。
  [2]周刚,连词与相关问题,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6页。
  [3]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虚词释例,湘潭地区教师辅导站,583页—584页。
  [4]袁晖 叶帆,说“就是”,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47页—52页。
  参考文献:
  [1]张谊生.“就是”的篇章衔接功能及其语法化历程[J].世界汉语教学,2002(3)。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袁晖 叶帆,说“就是”,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1983(2),47页—52页。
  冯佩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

“正是”与“就是”的多角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