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教育学者费洛登伯格对精疲力竭所下的定义是:所谓的“精疲力竭”就是一种极度的疲乏,极度无能不安,在这不安中,一个开始抱有很高成就目标的人会沦落成一种衰竭、忧虑、挫折、愤怒和玩世不恭的状态。我觉得他这样一种描述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教师的状态是相类似的。
由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流动性差,工作量大,教师长期固定在某一岗位,重复着某学科或几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进行着少量的社会交往活动,视野、心胸以及整个的思维方式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加上社会对教师德行的期望过高,难免使教师心理上产生一种压抑感。
教师被称为课改成败的关键所在,重大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感赋在教师身上,更加深了教师的尴尬及无所适从。各种各样的检查、晋级、评比,包括各种各样的应试教育的灾难都加深了教师的精疲力竭。
试想一位精疲力竭的教师,他能给学生的关爱和帮助有多少?他能给学生的感染和熏陶有多少?他能给学生的快乐和轻松又有多少?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勇于“变态”。
所谓“变态”就是要改变心态、调整状态和调合态度。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来自改变,从心开始。那么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心态?首先是乐观的心态。一个教师要永远记住:不能让我这张脸破坏了学校的和谐,班级的气氛,永远不做情绪人,不做良好氛围的杀手、污染者。具有乐观的心态有哪些好处呢?乐观的心态能保持一个人的长久的注意力,建立正见;也能训练快速敏锐的思维方式,抛开成见,使自己表达得体,建立正语;第三会改变你不良的行为方式,建立正精进;第四会改变你不良的信念,建立正念。教师只有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才能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长征那么困难,都有篝火晚会,处处洋溢着快乐因素。一位优秀的教师不论是在社会课堂,还是在学校课堂,都能像春风解冻一般,消融坚冰。
教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才能与学生轻松愉快地沟通。“亚心为恶”,处于亚心状态难免会出口伤人,恶念萌生。孔子曾经对“孝”的解释是“色难”。色难就是说你改变不了自己的面色,它是你内心的阴暗。面色严肃,怎会沟通?河南有家企业的一名员工,连续三年夺得销售冠军,提了副总裁,他成功的秘诀就在“张个大嘴乐”。其实他的心态决定了他的沟通技巧,他的笑声、他的胸怀,让那些讨价还价的人感到自己的卑微。如果人从心灵上、格局上、境界上提升了,高品质的沟通就开始了。每天上课教师与学生时刻不离沟通。课前的一声“同学们好”既要真诚又要热情,才能确立师生的平等和谐。良好的开始,才会有精彩的过程,才会有圆满的结局。良好心态是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及自己进行沟通的必要条件,才能提升学生能力,培养豁达心态。
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拥有更高尚的胸怀、德行和境界,才能更好关爱熏陶学生。道不远人,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讲不出大格局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有责任的话,一个生命取向很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知识很容易学来,但是人的胸怀、人的境界、人的德行、人的格局是修出来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豁达的胸襟、高尚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以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去熏陶学生,以博大的胸襟去关爱学生。《道德经》有“修之以身,其德乃真”,古人几千年前就要求人们修身,何况我们当代的人民教师呢?
一个人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内在不改变,面相变不了,怎么能去教书育人呢?所以说新课程改革应该率先改变教师的心态。
贾聚美,教师,现居吉林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