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2期 ID: 141068

[ 王桂荣 文选 ]   

也谈课外练笔

◇ 王桂荣

  课外练笔指的是课堂以外的写作训练,它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举足轻重的。语文老师大都知道,单凭在课堂上每周的两节作文课和教材每单元安排的一次作文训练来实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在三十年
  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课外练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养成习惯须及早
  
  好习惯要及早养成,练笔习惯也应如此。有经验的教师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时就已经开始培养学生课外练笔的习惯了。他们最初会让学生回家后写写日记。日记日记,日日要记。初学日记的小学生对此兴趣十分浓厚,有一大堆的问题要问老师:什么是日记呀?日记记什么呀?日记怎样记呀?解答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成了语文老师诱导学生课外练笔的大好时机。实践中我发现,早期的练笔习惯与学生今后的作文能力的形成关系十分密切,大量的实例可以证明这一点。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的同事罗老师,她的女儿今年上六年级了,每次遇到作文题就磨磨蹭蹭,嘴里咬着笔杆直发愣,半天写不出东西。罗老师说到此事时大有愁煞人的感叹。她大为恼火,埋怨女儿的语文老师长期以来,很少要求孩子课外练笔,连日记也不布置。
  还有一位同事李老师,她的儿子今年考取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谈到孩子的作文时,她头句话就说,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练笔的好习惯,越早越好。她从家里拿来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时的六本日记,让我和罗老师看,孩子的每篇日记都写得工工整整,李老师还篇篇写有评语。真佩服李老师的做法,她引领孩子从小练笔,培养了孩子练笔的良好习惯,为孩子铺下了一条通往习作大门的道路。
  由此看来,学生及早养成课外练笔的习惯是重要的。
  
  二.提高兴趣,点评激励不能少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不感兴趣的事,谁都懒得去做。那么学生课外练笔的兴趣从何而来?依我看点评和激励不能少。
  说到点评,语文老师们都是行家里手,每次作文后,大家总要照例评讲一番,其中不乏评讲高手,学生的作文兴趣被他们大大调动起来了。可要是说评讲课外练笔,一些老师就不大耐烦了:一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二是没有谁非要你去评讲;三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学生写了就不错了,等到哪天高兴了把学生的练笔收起来瞄上一眼,批个日期,打个分数就得了,何必那么麻烦?
  也有一些教师,他们对学生的课外练笔花大量的时间去批改,又如同课堂作文一般大加点评。不仅如此,他们还让学生把优秀的练笔用文稿纸抄出来,推荐到学校黑板报、广播室、校刊等处,鼓励学生积极向报刊投稿,参加作文竞赛。我欣赏并追随后者的做法:首先,这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认同——不论写得好与不好,老师让学生心中对自己的练笔情况有一个底;其次,教师的点评让他们的鉴赏能力有了逐步提高,增添了他们审美的情趣;再次,教师的点评,尤其是听到教师对自己的练笔大加欣赏时,学生内心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每享受到一份成功的乐趣,便会增添一份对写作的兴趣。
  
  三.坚持不懈见成效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这是练功之道。学生的课外练笔又何尝不是这样?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持之以恒定能换来可喜的成果。
  前面提到那位李老师的儿子,三年级就开始坚持练笔,小学毕业时日记写满了六本,这是他坚持不懈练功的见证,也是李老师持之以恒教子练笔的见证。最终李老师儿子的成绩让我们羡慕不已。
  进入中学的学生,尽管在校学习时间加长,没有更多时间天天写日记,我们的教师不妨让学生写写周记、随笔等,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生活是个大课堂,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生活中处处皆语文,在课外练笔中,学生可以不受老师对课堂作文要求的约束,冲出课堂作文要求的“厚障壁”,将自己在生活中摄取、感受、领悟到的东西,尽情地挥洒出来。常此以往学生作文的视野也会逐渐开阔,更能培养他们关注社会,认识事物,感悟生活的能力,从而吸取丰富的营养,促使作文能力大大提高。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养成了让学生课外练笔的习惯。做法是:让学生每周写两篇练笔,每篇六百字左右,内容不限,体裁不限。每学年下来,我学生的课外练笔达六七十篇,我与学生调侃说他们都不简单,个个都是有几万字作品的作家了。学生们听了个个眉开眼笑。学年期末考试,我所带的班级作文成绩总能名列前茅。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它太富含哲理了。从中我更加领悟到让学生坚持不懈练笔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练笔点评和激励也不能一蹴而就,可以说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鼓励是学生练笔动力的源泉。
  
  王桂荣,教师,现居湖北荆门。

也谈课外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