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2期 ID: 141093

[ 文继艳 文选 ]   

爱在“细”处流淌

◇ 文继艳

  细读是一种教学方式,是一个语文老师在讲授课文之前一定要读懂文本的态度,只有细读作品才能真正走进文章,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理解和创造。
  读过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就像老舍先生形容北平那样似乎是饮了一杯香片茶,感觉细腻而清新,那脉脉流淌的对家乡的爱从老舍先生的细腻的笔下潺潺地流到我们的心中。
  对于这篇文章,一般的解读比较注重于作者笔下的比较的手法的赏析,而我在细读之后觉得更应该注重的是这三个关键词:细节、细腻、细致。
  
  一.细节的选择
  
  细节是文学创作不可忽视的技巧,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精心选择细节,也是本文的重要特征。
  北平是作者的故乡,是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最主要的描写对象。对于故乡与他的文学创作的关系,老舍曾说:“我们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像北平这样历史悠久的都市,可写之处颇多,要写出其特点,通常从大处着笔,但是在《想北平》一文中,作者没有写陶然亭没有写天坛这些北京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而是写了他心中能够代表北平的事物。如“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小蝌蚪”“嫩蜻蜓”“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牵牛”“靠山竹”“草茉莉”“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沙果、海棠”“黑枣、柿子”“玉李”等。应该说这些细节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最能表现自己对北平的热爱。什刹海的蜻蜓,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我中有北平,北平中有我,没有人不爱自己,也就可以看出老舍对北平热烈而带有主观色彩的情结。那长满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蜻蜓,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生活化的老舍,一种朴素的老百姓的爱,一种特有的家园之思。他对家乡的认识是独特的,是带有泥土气息的风土人情,那韭菜叶子上溅起的泥点,那带着霜儿的李子,那省钱又新鲜的蔬菜何尝不代表一种惬意的生活,一种老百姓对自己家乡的无限自豪和热爱。
  
  二.细腻的感受
  
  写文章,会写的,写感受;不会写的,写事情。任何一篇优秀作品的问世,都不是作者为一时消遣所写,而是根源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感受,是现实感受激发了作者的创作冲动的结果。《想北平》一文贯穿其间的就是作者对北平的独特而又细腻的感受。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老舍的《想北平》都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两位作者都以极真挚和细腻的笔触抒写了对故都北平的爱,但是,细细品味,两人对北平这个古老都市的体会和感受实际上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简单地说就是客居他乡的郁达夫写的是“眼中”的北平,而作为老北京的老舍写的却是“心中”的北平。他所爱的北平是整个儿与他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他最初的知识与印象,他的性格与脾气都是这古城所赐给的。“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作者的内心已没有空间可以容纳其他地方了。这种爱是细腻而独特的。
  冰心曾评价《想北平》:读过这篇文章就像茶余酒后的谈话那样亲切而简单,这种亲切和简单大概就是作者细腻的笔触最有力的体现。在写北平特点的时候,作者实际上是在写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作者是在写生活在其中的乐趣,只有细腻的笔触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北平就像生活在摇篮里一样安适,在北平就像饮香片茶一样闲适而宁静,在北平可以自由地呼吸,还可被花草围绕又不需要花费许多钱,所以老舍先生才说:“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一点清福吧。”这样一个城市,与作者又是血肉相连,怎一个“爱”字了得。这浓重的爱就来源于作者细腻的感受。
  
  三.细致的刻画
  
   不同的散文作家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如冰心的柔美隽丽,朱自清的绵密醇厚,徐志摩的繁复浓丽,巴金的热情坦诚,余光中的雅致端丽……
  而在《想北平》一文中,老舍以饱蘸感情的温柔细致的笔触刻画着北平城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却更有华丽词藻堆积所不会有的动人效果。
  《想北平》看似亲切自然,实际上作者是经过细致的刻画,才有如此之意境。作者运用了许多文学技巧,表面上毫无矫揉造作实际上精雕细琢,也许只有老舍这样的文学大家才有这样深厚的笔力。
  如写细节与写感受的结合。有细节,如果没有感受,则显得浅淡;有感受,如果没有细节,又显得空洞。作者把写感受与写细节结合起来,二者结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如第二段写“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如果止于此,感受则有些空,而加上下面一句,“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内容则实了,感受则真了。
  如反复的运用。老舍虽然非常想念,非常爱北平,但在文中四次写“说不出”,既然说不出还是说了很多,之所以这样反复说,实际上是爱得太多、爱到极致、爱得深厚不知从何说起、怕说不好,是太珍视这份情感而怕自己的语言无法胜任,是反复强调深化情感的真挚,是欲扬先抑使情感表达更加收放自如。所以老舍才发出“真想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血液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的感叹,也才有要落泪的真切。
  总之,在《想北平》这篇文章中,老舍用生活中的细节去表现对北平的亲切和独特的思念,用细腻的感受去体味北平的风情和生活的惬意,用细致的刻画去抒写对北平的热爱和真切的体悟,他对故都的爱是在“细”处汩汩流淌的。
  
  文继艳,教师,现居浙江衢州。

爱在“细”处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