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基础教育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其指向是在于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过程。在追求这种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将教学的评价定位为发展性教学评价,其价值取向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实践。
一.改进教师评价中的不足
(一) 注重评价的激励性
评价最终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以亲切的话语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经常利用赞美的语言,如“你的回答真棒”,“你的想法令人佩服”,“你的发言太精彩了”,这一句句鼓励性的语言,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形成一种驱动力。同时,我还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如小红花、小红星等,并让学生把小红花、小红星张贴在班上“闪光点”的评比栏上进行积累,到一定数量会得到物质上的奖励。这样不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评价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还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了自信。
(二)突出评价的多样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表现在由“重教”到“重学”,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广度,看学生学习的情绪是否高涨,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效果怎样来评价。我重视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如“能读好一段话,讲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认真完成一次作业”等都能得到表扬或小红花的奖励。由于评价的渠道多、范围广,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更科学,更客观,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评价
(一)建立学生自我表现评价制度
学生的自我表现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学生投入学习、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与态度,它能客观反映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制定学生自我表现评价制度,一方面能给学生多一点自我提醒的意识,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他人和教师的评价促进自身的发展。自我表现评价包括评价学生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四个内容。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大胆质疑,在小组学习中学会聆听,学会尊重,学会合作。
(二)制作学生语文能力评价表
实施的过程中,每教学一组新课文我就给学生发一张“学生语文能力评价表”,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表现给予评价,除了自评,还让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评定。“自我评价”包括评价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早读情况、书写情况、写作情况、读书笔记等六个方面;“小组评价”包括评价学生堂上听讲、听力训练、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口语交际等五个方面。每隔三周后,由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对自己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做得好的要继续发扬,做得不够注意改正,然后组内成员进行核实,最后让教师给予总评,写上鼓励性评语和根据情况奖励小红花,待小红花积累到一定数量再进行高一级的奖励。
(三)建立学生评价记录袋
要求学生建立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的结果成为期末学生素质评价的参考依据。通过“自评—小组评—教师评”这种“多元评价”的方法,实现“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能够清楚地记录学生自己每天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让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小组评价和教师的总评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看到自己在群体中地位,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并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重视家长的评价
在父母眼中,孩子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不能到能,孩子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家长的感受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深刻的。他们感到欣慰,并时常用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自己的孩子。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的这一心理,让家长不定期地从态度、习惯、兴趣、智力等方面给学生评价。一方面帮学生认识自己成长的历程,树立自尊,培养积极的社会情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为我们进行差异教育提供很好的依据。
曾倚嫦,教师,现居广东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