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8期 ID: 140649

[ 张冬梅 文选 ]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指要

◇ 张冬梅

  诗歌鉴赏的答题关键在于两步,一是准确理解诗歌,二是准确的抓住答题角度,全面答题。下面就两个方面分别阐述。
  
  一.借助相关信息,理解诗歌内容,整体把握思想情感
  
  关注标题,重视注释,联想作者所处时代的特点、诗人的生平及其思想特点,借助直接表达思想情感的关键词句,理解形象,这些都有助于理解诗。
  
  二.抓住答题角度,全面规范答题
  
  1、鉴赏诗歌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答案的要点:(1)概括意境整体特点(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形象在表达主题方面的意义。
  2、鉴赏诗歌的语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具体方法:指出具体字、句,据语境做解释,指出手法,再点明内容情感方面的表达效果。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答案的要点:运用术语点手法联系诗句析内容扣住主旨评效果。
  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答题主要有三个层面:理解诗句内容(如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分析思想情感、评价观点态度(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
  综合题型强化
  (一)综合述评型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3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3、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案:1、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2、D;3、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解题指导】
  1、明确评价的针对性:形象——人物、景物、物象;语言——炼字、修辞、语言风格;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总体立意、结构布局、景物描写、形象刻画、语言运用;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2、精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在该评价角度上最明显的特点,形成自己的观点倾向。
  (二)比较鉴赏型(略)。
  
  张冬梅,教师,现居河南迁安。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