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自主权彰显不足,作文个性的发展受到束缚。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理念,“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就是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充分发挥他们在作文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作文素质,彰显个性。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自主作文,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去把握。
一.对学生的个性表达,予以充分的肯定
作文指导课上,老师要大家评论历史人物项羽,朱梦婷同学的“项羽本来是可以平安渡过江东的,他却身首离兮,成为剑下之鬼了,鬼,毕竟是虚无之物,‘鬼雄’也只不过是慰藉之词,人死了,‘人杰’实在做不成,搬出虚幻的‘鬼雄’来使精神胜利,可悲呀!”有创意的表达得到老师的肯定,于是,一篇《我视项羽为鬼雄》优秀习作便问世了。
尊重学生的表达和意愿,才能让这些“花朵”有心灵上的安全和快乐,他们的倾诉、表露才会更加的自由和精彩。因为有了轻松、活泼、民主的作文教学氛围,学生主体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们觉得写作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满足的倾吐、一种自我的实现。长此以往,学生也变得想写,愿写,敢写,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都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贴近生活,主动感触,领悟生活的真谛
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体会、领悟生活的方法。发生了一件新鲜事,班里来了一位
新同学,考试成绩不好,赛跑得了冠军,老师的批评,妈妈的啰嗦,乃至下雨了,刮风了,都要有意去留心去观察感悟,凡是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记录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关键是要有观察、体悟、记录的意识。让学生树立从身边具体可感的小事中感受生活真谛的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学生就会逐渐明白作文就是要学会观察、感受、描写具体可感的身边事,就是要说真话、诉真情。这对克服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满纸空话、套话、无病呻吟的毛病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文教学中,我督促学生勤练笔,学生记下的常常是一些片断、点滴感受,但是,正是这勤观察勤练笔的习惯成就了我的学生日后作文的成功。高扬同学告诉我,她发表在《个性化平台》的优秀作文《方便面的悄悄话》是从电视广告中一袋“康师傅”牌的方便面面对一桶“来一桶”的有趣对话中受到启发而创作的。班上许多同学都认为,整天都在攀登书山,畅游题海,没有快乐,觉得要像小学低年级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整天无忧无虑才叫做“快乐”。刘静娴同学跟别的同学感悟却不一样,她认为快乐天天都有,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快乐要自己去寻找,要经别人提醒,于是,将快乐拟人化,梦幻般地与“快乐”对话,并书写“快乐保证书”的一篇创新之作《快乐保证书》就应运而生。
三.丰富积累,把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得到了特别强调,并且规定了各个年段的阅读量。但是以前我们没有把阅读的积累作为作文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起来,因而,学生写作缺乏生动贴切的词汇、新颖活泼的语言。由于种种原因和限制,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行万里路”,但一定要要求学生尽可能“读万卷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古训就说得极好。我们确立了把作文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的意识,在教过课文后,介绍有关书目,组织学生对一本书进行讨论,组织学生对有兴趣的电视节目、电影等进行讨论。同时还重视指导学生“读”过以后“写”,读书笔记上可以随时记录下自己读过之后的所思所感,不限篇幅,并且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把写的东西表现出来,让学生把好的作品贴在班级文苑里,择优在校刊上登载等。同时,建议学生建立一本“蜂巢本”,要像蜜蜂采蜜一样,采集名篇佳句中的点点滴摘让自己的“蜂巢”闪烁智慧的结晶。这样,又可以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生动的语句。
总之,自主式作文教学从指导、命题、写作、讲评到修改,都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的原则。自主式作文训练,确实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之火,转变学生被动的写作心理,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他们发展了能力,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写作的乐趣。这样的“自主式”作文教学策略是初中作文教学的成功之所在,因而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曾祥兰,教师,现居江西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