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必须要抓好这个突破口。怎么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呢?下面就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
一.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神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紧紧抓住“善导”、“激趣”、“引思”、“精讲”这四项教学要素,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二.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孙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备好知识、备好方法、备好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三.教师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出示的学习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并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然后老师再根据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师要“授之以渔”,并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使之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四.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也就是让学生乐学
古代著名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快乐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借助多媒体教学媒介,把课堂知识学习与生活情景联系起来,改变过去呆板僵化、单调老套的说教形式,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宽松氛围,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这其中老师也不妨利用打分的方式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如增加个人积分、团队积分:上课发言、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均可得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五.因材施教,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也就是对所讲内容的详略、先后顺序、讲练结合等必须做出适当的安排。以前的教学,有时候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时过于注重内容学习,忽略了善练这一重要环节,导致教与学不合拍。课堂上学生是听会了,也明白了,可一做起题来,又不会了,让人明显的感觉到基础知识不扎实。针对这个问题,我就增加了课训时间,强化了分层教学,设计易、中、难三个梯度的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此这般一段后,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亲自说和做,这样他们才会记得牢。当然,课后适当的练习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天的作业,并培养学生课后巩固的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这就等于一天一次考试了,也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通过以上学、思、练的结合,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
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用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一般来说,教师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有一种本能喜欢之情,关爱他们比较多,这种关系容易建立起来。那些差生,上课时,也要尊重他们。假如用一些浅易的问题去鼓励这类同学回答,就会让其产生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或找回一些学习的自信。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认为你是真心对他,把你当真朋友,信任你、依赖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总之,高效课堂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充分张扬学生的激情和个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主人”、“主角”的地位,努力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把课堂作为展示自己的舞台,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在学习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王爱勤,教师,现居河南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