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8期 ID: 140617

[ 潘晓红 文选 ]   

例谈语文高效课堂切入点的选择

◇ 潘晓红

  一个好的教学切入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好的课堂切入点就像磁铁,能使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课堂切入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抓重点——提纲挈领,切中重点
  
  抓重点切入,就是从教材内容的重点入手,由难到易引领学生轻松学习的一种方法。具体方法可以从标题的重点字切入,可以从课文的重点词、句、段切入,也可以从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或情节切入等等
  案例:特级教师王松舟在教《一夜的工作》时,紧紧抓住“劳苦”、“简朴”和“审阅”三个词,让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划出有关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透过文中的语言文字不但感受到总理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日夜操劳,而且感受到我们的总理是一个生活极其简朴的人。同时在“极其简单”的后面,学生也感受到了一种极其不简单的东西,那就是总理的品质、总理的为人和总理的精神。
  一开始就让学生找出中心句“饱受饥寒的小珊迪那高贵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在这堂课上,支老师将中心句分解为“饱受饥寒”、“高贵品质”、“打动人心”三层意思,然后从课文中找出这三层意思的句段,引导学生分析感悟,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整个课堂教学。
  解析:重点切入法看似普通,却非常实用。它能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使他们精力集中,还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逻辑地进行学习。起到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当老师带领学生解决了重点问题之后,剩下的知识点也就明晰了。
  
  二.促提问——自主学习,提高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名优秀的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并为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机会,把学生引入“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过程,它是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理解及掌握程度的体现。
  例如在教学《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时,在出示课题后,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提问:什么叫卧薪尝胆?谁在卧薪尝胆?卧薪尝胆是为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初读文本,解决这些问题,探讨这些问题,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这样的切入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打开了思路,有利于学生对整个文本的把握。
  解析:新型高效的课堂应该给学生提问的权利,还学生提问的自由。教学实践也证明,一节课能否成功高效,取决于学生能否提出较高质量的问题。如果学生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提出问题,那么这节课就成功率一半。由发疑开始解文,也跟“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有同工之妙。“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把火由老师点燃当然也不错,但是,如果能让学生自己点燃岂不更好?
  
  三.用媒体——科技牵引,激发活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利用多媒体导入教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种时尚的潮流,屏幕上不断变化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黄山奇松》这篇优美的课文时,从文字中感受黄山松的独特姿态,接着用音乐渲染气氛,让学生伴随悠扬的古筝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此时,学生差不多已经在自己的脑海中“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最后用课件出示黄山松的图片,优美的景色更能激发学生想象的热情。这时让他们拿起笔来,用文字来赞美黄山松,舒缓的音乐,伴随着画面的变化,学生很快就写出了一段段赞美的文字。
  解析:多媒体的使用不仅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选择的的渠道和空间,也给学生形象地呈现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精彩世界,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调动起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质疑、关注、甚至产生进一步探讨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激情趣——激活课堂,拓展思维
  
  第斯多慧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了所教的东西感兴趣。”而精彩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能引领学生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在课堂上利用孩子感兴趣的猜谜语、讲故事、唱歌曲、做游戏等作为切入点,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很好地认识课文的内容,使课堂学习再也不是令人头痛的苦差事。
  案例:在讲授《蚕姑娘》一课时,老师先用谜语切入标题:“小姑娘,软绵绵,会吐丝,织成茧。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同学们听完了谜语个个情绪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等他们全部猜出谜底后,老师再及时出示课文题目。一个小小的谜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课堂平添了几分情趣,更妙的是它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收到了一举多得的功效。
  如今谜语已经进入了小学语文的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的第八册“练习5”中就有创作谜语的练习,而谜语切入法在教学中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把谜语引进课堂,不论是对掌握知识点还是提高学生的兴趣,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解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把精力集中于学习。实践证明,以激发学生情趣为目的课堂切入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手段,还增强了语文课的知识性、生动性、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五.学表演——进入角色,以演促学
  
  精彩高效的课堂已远远不止于读读、说说、写写,让表演进入我们的课堂,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活力,使我们的学生深深地爱上语文。
  在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时,老师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蚂蚁和蝈蝈在夏天和冬天的不同表现,学生用自己个性化的表演诠释了蚂蚁夏天背、拉粮食的辛苦和蝈蝈“躺在大树下乘凉”的自由自在,以及冬天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和蝈蝈的“又冷又饿”。这时,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表演的学生都从表演中体会到了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
  解析: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描述了生动的场景,学生通过朗读,这些场景已经在脑海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若进一步组织学生表演,静态的文字就会化作一个动态的故事情境。既有声、又有情,此时,声情并茂,内容会更加直观、形象、丰富,学生的体验也就会越发深刻,很容易进入文我交融的情境之中。
  
  潘晓红,教师,现居江苏淮安。

例谈语文高效课堂切入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