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李太白一生风流潇洒,豪放飘逸,创作起来更是信手拮来,气随性至,才华横溢。作品往往着意奇特,构思巧妙,意境雄伟。读来令人心潮激荡,叹为观止。尤其是夸张修辞的运用,情极高亢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
我们对《唐诗三百首》 (岳麓书社)和《律诗绝句·历代精品鉴赏》 (新疆人民出版社)中所收李白诗作共50首进行分析研究。据分析,所收50首诗中运用了夸张修辞的有31首,共52句。本文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A、夸张修辞的类型;B、夸张修辞分布的题材;C、夸张修辞中数词的使用情况;D、夸张同其它修辞手段的兼用。
二、夸张修辞的运用分析
(一)夸张修辞的类型
我们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将夸张大致分成三类:“夸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A夸大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秋)
B缩小夸张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C超前夸张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现统计李白诗作中各类夸张的分布,列图表如下:
由上图可见,夸大夸张在三类夸张手法中占有明显优势,而相对于夸大夸张而言,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共占据不到20%,尤其是超前夸张,在我们搜集到的例句中仅仅发现一例。李白在诗中较多地运用了夸大夸张,我们认为首先这与夸大夸张修辞的特点有关,夸大夸张是使一种意象或感受伸展开来的修辞手法,而缩小夸张与之刚好相反。不论在语义还是在语言的外在形式上,前者都更契合创作者的一种兴奋的、向上的、高亢的心理状态。尤其李白作为一个豪放诗人,神游天地之间,其心理应多呈一种向外向上的膨胀状态,而夸大夸张修辞的语用效果恰同其心理相互契合,自然被他在作品中大量运用。
(二)夸张修辞分布的题材
我们在这里将含有夸张修辞的题材分为“山水诗”、“边塞诗”、“送别诗”、“抒情诗”、“情爱诗”等。这里的“情爱诗”指凡涉及爱情的诗,如《长干行》之类,而“抒情诗”指除“情爱诗”之外诗人表达某种观点,抒发感情的诗。
A、山水诗9首如:《子夜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B、边塞诗1首如:《关山月》: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c、送别诗7首如: 《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D、抒情诗11首如:《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E、情爱诗3首如:《长相思》:“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由此可见,就题材而言,李白在“山水诗”、“送别诗”以及“抒情诗”等题材中使用夸张修辞相对较多。诗人一生喜游山玩水,饮酒作乐。每每观景兴至浓,饮酒尽欢畅之时,也是诗人诗兴大发之时。情溢于胸,不得不发。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面对飞湍直下的瀑布,诗人且惊且喜,遂有了传神之句,“三千尺”、“落九天”不仅写出了瀑布声势之宏大,也真切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兴奋之情。送友离别之刻正是诗人情绪易于激动、诗兴易于生发之时,遂有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之句。可以说,浓烈的心理情绪促使了夸张的修辞意向萌生。此外,从文本接受的角度来看,夸张修辞的运用,也有助于唤起读着漫画性的表象画面,并使其在想象的过程中体验意象、感受意象。
(三)夸张修辞中数词的使用情况
据我们的考查,在所收共50首夸张诗句中出现的数词有:“万”、“千”、“百”、“九”、“三”、“一”等。由于有的并非单用,如“万”多为单用,但也有“万里”、“万户”、“三万六千”之类,我们在这里也记作“万”出现了一次。此外,如“三万六千”者,也记作“万”、“千”、“三”分别出现了一次,其它类推。根据我们的统计,在搜集的诗句中各类数词的出现次数并图示如下:
A、“万”:18次;B、“千”:12次;
C、“百”:4次;D、“九”:3次;
E、“三”:1次;F、“一”:11次
由上图可见,诗人多选择等在数量上对夸张的意象进行描述,略作分析即可发现,三个词其实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万”、“千”是古人诗歌创作所用数词中表量较大的数词,而“一”具有“全、都”的意义,“万”、“千”、同表“全、都”义的“一”可以说都是表大量的数词,在语义上都是趋向饱满和膨胀。这也符合言说者的一种兴奋心理,一种向上的高亢的心理。另外当“一”义为“最小的正整数”时,在文本中同“万”、“千”交叉使用,使得诗作在表量上大起大落,于跌宕起伏中自然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展现了诗人超凡的想象力和豪迈的人格魅力,同时给读者带来了一种伸缩性极大的“蹦极式”的审美体验。
(四)夸张同其它修辞手段酌兼用
我们考查发现,所搜李白诗句中,夸张同其它修辞手段兼用的情况共五类:
A、夸张兼对比:2句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B、夸张兼拟人:6句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宜州谢《光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D、夸张兼对偶:11句如:“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E、夸张兼比喻:8旬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现将五类情况的分布比例图示如下:诗人双重或多重修辞手段的兼用,不再是不同修辞手:段的简单叠加,而是不同修辞手段的进一步整合并再次基础上的升华,是对不同修辞手段的创造性运用,其修辞的语用效果是“一加一大于二”。
在搜集的诗句中,夸张兼对偶和夸张兼比喻相对较多,而前者呈优势分布。“对偶是最具有汉民族特色的一种修辞方式……对偶语言凝练,结构对称,极富表现力。”偶同夸张的兼用使得文本中的意象在异彩纷呈中呈现,从而创造一种更奇、更具感染力的意境,如“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一句,写出了万里黄云起伏,长江九条支流雪山般的白浪翻滚的雄壮气势。读来铿锵有力,气壮山河!又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句,诗人夸张兼用比喻,以实写虚,极写愁之重、之浓、之深,体现了诗人非凡的文字驾驭能力。
三、余论
夸张又日“夸饰”,南朝梁刘勰所著《文心雕龙》中就有《夸饰》一篇。只要作者确定下描写的对象,要抒发内心,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立场、思维方法的影响和制约,从而使得艺术作品由“生活的真实”投射为“艺术的真实”,而夸张的修辞正是“艺术的真实”的一种。
夸张修辞属意向性思维,言者有意(作者、读者心照不宣)以超出现象实际的夸张,有力解释事物的本质;或令人满足地展现形象的精神特征;或痛苦淋漓地宣泄激动感情;或符合审美理想地烘托令人开心趣境与令人憧憬意境。
“爱好夸张的心理倾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汉代王充在《沦衡》中说:‘世俗所患,患事增其实,著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何则?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
此外,“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对作家艺术传达方式和修辞的独特性产生直接影响。”李太白一生风流潇洒,豪放飘逸,创作起来更是信手拈来,气随性至,才华横溢。他在感情的表现上,不会像杜甫那样掩饰收敛,寓主观于客观,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李白本身奔放的热情,坦荡的胸襟,率直的性格,豪爽的行为都反映在诗歌中……诗性是爆发式地倾泻出来的。”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可以说李白独特夸张修辞的运用,正是他个性气质的体现。
“文如其人”,透过诗人天马行空般的夸张修辞手法的绝妙运用,我们所能体味到的是诗人内在气质中的一种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