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4期 ID: 140212

[ 高秀英 文选 ]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 高秀英

  随着高中课程的增多,升学压力的加大,语文课堂气氛很难做到活跃,甚至有教育家把高中课堂比喻成“人类智慧的屠宰场”,这种现状的根源在哪里?一线的语文教师又该寻求怎样的途径?在这里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寓教于乐。
  
  一、创建轻松的氛围
  
  语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情感交流课。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令人愉快和谐的情境更便于情感的表达与交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舒适温馨的氛围中去感受语文的魅力,是语文课首要的工作。
  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表现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氛围,所以要想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师首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创设和谐氛围的重要手段。有学生这样比喻:“在炎热的夏季,老师的微笑如甘露,带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日,老师的微笑似春风,总让我们感觉到温暖。”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保持饱满的情绪,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描述中得到美的回味、体验、领悟,从而感到听你的课真是一种精神享受。在自我营造和谐氛围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挥肯定学生优势的作用,运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手段发掘一个人的优点使之得到及时巩固、发展。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鼓励学生,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
  
  二、精心设计导语
  
  课堂导人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第一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把语文课堂教学比喻成一首动人的交响乐。那么教学导人就是曲子的前奏。课堂导人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导人,求新。求奇,求巧,以求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情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语文课导人方法很多,不同的课形就会有不同的导人模式。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故都的秋》。我用古诗词来创造一种意境。在课堂上,亮出幻灯片,上面是李煜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样首先渲染了一种意境——秋的悲凉。接下来继续会议以前曾经学习过的关于秋景描写一些诗词。比如说,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切景语皆情语。”未人课文,先体味秋景,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使他们清楚地知道了文章学习的重点。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提了若干年,但只要现存的应试教育存在,教师就不得不按照预设的教学计划开课,考什么,课堂上就教什么,课下就练什么。所以有人认为:高中教育把知识变成了纯记忆的知识,这样的课堂被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形象地比喻为“人类智慧的屠宰场”。对此,笔者不敢完全苟同。
  山珍海味固然是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但一日三餐总是山珍海味早晚也会令人作呕,学生接纳老师的授课亦然,所以老师应做一个用脑子、用心教学的教师,而不是用嘴照本宣科的教师。鉴于此,教师教学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
  (1)演课本剧。我在教授剧本《雷雨》时,就打破了循规蹈矩的讲授故事情节、字词的含义等模式,而是让学生共同参与进来,表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代版的话剧《雷雨》。每个学生都想演好自己的角色,所以会特别认真地研究剧本,包括每一个字的准确发音,每一个动作的把握程度,每一个细微的面部表情等等。没有角色任务的同学,另外安排了场记、摄像、录音、造型师等工作,从而让每个同学都感觉到自己在这个话剧表演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每一个人都一丝不苟地在剧内剧外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结果这堂课非常成功,成为学生高中学习生活中一份美好的记忆。
  (2)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生动、赏心悦目而不失直观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多媒体的形、声、色、光结合,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