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写作文难,没有意思,提不起兴趣。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不少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看起来就像流水帐,更无新意和主题可言。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作文的要求更高了。如何写作文,如何写好作文迫在眉睫。高三复习备考作文是重要部分,但往往浅尝辄止,不能形成一个系列有效的环节。怎样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作文有较大的进步呢?在此,我在引领学生复习作文专题时的一些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审题立意要到位
以近些年高考常见的材料+话题作文为例。作文阅卷专家们,是这样给“话题作文”定义的:“话题作文”的命题,只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写法更是灵活多样。其命题目的,主要是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此类作文一般由四个方面组成:材料、简短提示语、由材料引出的“话题”和注意事项。所以准确到位的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步,这就要求学生仔细思考、分析材料所引发的写作要求、明确体裁、选材范围,确定写作重点和主题。以高考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波兰谚语)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达·芬奇)
相信一切人与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 (塞纳克)——这是“材料”。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这就是“简短提示语”。
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显然是“话题”。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显然是“注意事项”。
这类“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中的“一”。“话题”本身,也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通过阅读要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简短提示语”上,这是审题立意的最重要的一步。“我该相信谁的话呢?”学生应思考相信的范围应是自己与他人,“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暗示学生相信自己是最重要的,但也不能扔弃别人的意见,这就要学生应兼顾两者,不能只相信自己而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更不能只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全面否定自己。因此,这个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可确定为:相信自己,不可随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听取别人意见,不可盲目相信自己;既要相信自己,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通过审题立意确定了作文方向,就比较容易完成作文了。
二、选择文体要适合
高考作文大都没有限制文体,给学生自己选择、自由发挥的机会。既然如此,学生选择文体要依自己的情况而定,让每一位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让他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才华得以尽情展露。首先让学生明确,议论文要有一个中心;散文要围绕“神”展开;记叙文要有深刻的中心思想;小小说要围绕主旨展开。当然其他文体学生也可选择。
比如,议论文,是考场上得分最保险的一种文体,确定中心论点后,选取论证结构,有三种结构供选择。一、六字联珠式: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正(正面举例论证)、反(反面举例论述)、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论证)、联(联系现实)、总(照应开头,回扣论点)。二、总分总式:“总一分一总”式,也就是“提出论点一用论据证实论点一写出结论”这种议论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横向或纵向展开的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加强。①分论点并列: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围绕总题,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列出几个不重复、不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的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充分阐释总题,最后得出结论。②分论据并列: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横向展开的论据并列起来,不断蓄势,最后让人感觉文章论点的正确性无可置疑。三、层进式:也称为递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可以是“剥笋式”由外到内,直击中心;摆表现、论危害、控根源、揭实质、提办法。也可以是“追问式”的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不这样会怎样,正反论证) “怎么办” (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会怎样,正反论证)等等,依次逻辑性清晰地展开;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散文,选择写散文,就必须掌握“形散神不散”这一特点,“形散”是材料内容可广泛选材,“神不散”是有固定的中心主旨。学生应该明确抒情散文不可一味抒情,要写事写景抒情。
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要掌握。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可采用倒叙式,让文章有波澜有悬念,避免平铺直叙。记叙文内容应是一件完整的事,从一件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选取的事,必须读起来感觉就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如要记叙多件事,应围绕一个中心去写。记叙文应有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等;还要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小小说,应在情节、语言上下工夫,写成短小精悍、故事性强、耐人寻味的小说较可取,结尾最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三、布局谋篇要新颖
布局谋篇可分为立题、开篇、结尾三部分。
立题:巧拟标题,一目传神,好的文章标题要抓住人。学生常用几种拟题法:1、直言明旨法,如《压力也是一种财富》《珍惜诚信》《明镜照己,昏镜照人》《语言是沟通的钥匙》。2、借助辞格法,如婉容是阳光》(比喻)、《事业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化用)、 《忙兮忙兮奈若何》(仿拟)、《言必信,信必果》(引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对偶)、《父亲,我爱你!》(呼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顶真)。3、提出问题法,如《这个世界怎么了》、《答案是什么?》4、翻新词句法,如《君子动口也动手》。5、自我矛盾法,如《吃亏就是占便勘。
开篇:作文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让人能“一见钟情”,扣人心弦。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统摄全篇可用开头;或在作文开头先引用一段或一句话(名言、警句、俗语、哲言等),作为文章的论点或引出中心论点;或在作文开头先叙述一件事(国家大事、世界要闻、凡人小事、自然现象、逸闻趣事、寓言故事等),根据所述之事提出论点,也可由此事引出论点、论题;或在开头运用类比,列出几个属性相关的观点或事物,提出观点或要议论的话题;或运用倒叙的方法,在开头写出事情的结果,也可写出事件最有吸引力的片段;或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开头,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结尾:我们常说文如撞钟,余音不绝,结尾要打动人。如果作文中没有明确的观点,结尾要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或文章开头提出了论题或观点,中间分析论证,结尾要回扣论点;结尾时,也可引用别人的话。或引言后再略加发挥的内容,可以是对引言的解释、分析、评价。也可以是由引言得到的启迪、鼓励、警戒;还可以根据引言发出号召,促人思考。
四、语言表达要丰富
1、语言通顺
高考作文语言运用的标准是规范、准确、连贯、得体。作文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能生造词语乱用句式;准确是选词造句贴切,符合实际;连贯的一般标准是通顺,好的标准是流畅;得体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注意语言表达的对象、场合、说话的方式,把言语表达得恰如其分。
2、有文采
文采,就是语言变化多,用语精美。可以先让学生写一篇作文,然后让学生自我修改。学生要记住一句话“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修改文章上下工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修改:
(1)恰当运用多种标点符号。
(2)段落之间要有过渡句,灵活选用复句、反问句、设问句,而且能做到整散句结合。
(3)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对偶、排比等。 还有选材方面,督促学生广泛收集积累材料,考前准备充分的材料是也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