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4期 ID: 140205

[ 杜大玲 文选 ]   

加强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对策略

◇ 杜大玲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视野的开拓,情操的熏陶,是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也是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的必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阅读,走进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吸收名篇语言精华,品味生活,丰富学生人文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兴趣导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少年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在实际的引导中,首先,我根据青少年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片故事,少儿节目,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里皆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故事无穷无尽,从而引导他们爱看课外书籍。其次,我还针对青少年爱听故事的特点,利用课前几分钟、自习课给同学们讲一些有兴趣的故事、寓言,读一些词语优美、情节感人的诗文。
  
  二、材料推荐
  
  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我就利用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保证人人有书读,并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做到一切都要符合学生的口味。我除了介绍《中学生》、《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天地)》、《中学生语数外》等杂志外,还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让他们把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宽延伸以便全面准确地把握课内知识的内容,如教学《芷烈日和暴风雨下》后向学生推荐老舍的《骆驼祥子》,让学生深刻了解旧中国的社会,把握祥子的悲苦命运;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范进中举》等文章后,推荐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有关的章节。这样不但巩固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收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扩大知识面等一举数得的效果。
  
  三、方法指导
  
  1.遵循阅读守则,减少盲目性。我给学生规定了以下几条课外阅读守则:
  (1)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2)每学期精读两本名著,其他泛读。 (3)自觉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自读能力一旦形成,将使人受益终身。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多摘多抄优美的、精辟的词句或语段,并把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如追踪思考、推断思考、多向思考、创新思考等等。
  2、举办阅读方法讲座,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如向学生介绍理解式读书法、比较式读书法等;指导学生怎样按文体特点进行结构纲要式阅读,并对学生进行阅读速度训练,提高阅读效率。
  3、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整理知识。在课外阅读课上,介绍卡片读书法、摘要读书法、剪报读书法等,教学生收集知识信息,分类归纳整理,成为系统,以帮助学生用于学习和复习。如有的同学收集报刊的时文、短评、随笔、漫画,分类整理,编成册子,既丰富了知识,又提高了阅读能力。
  
  四、成果展示
  
  1、吸取名家名篇的营养,关注报刊提供的社会生活内容,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学生活动的生活是单一的、枯燥的。作文也多是套话空话,虚情假意,很少有鲜活的东西。针对这一现象,我指导学生读前有目标,读后有记录,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有意识地从名著中吸收营养,从报刊中摘录时事生活材料,从而积淀思想,积累生活。学生作文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写出的作文也就内容充实,思想深刻,感情充沛,富于文采。
  2、品读名篇佳作,学习创作方法。以课内范文为典型引路,进行阅读迁移,去阅读课外的名篇佳作,在此基础上反复仿写,反复对照修改。这样经过多次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便能揣摩清楚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使写作水平得以较快提高。学生反映,这样的读写结合,读时悟出路子,写时有了谱子,容易感悟出读和写的经验来。
  3、熟读警言妙语,丰富写作语汇,增添文章色彩,提高作文品味。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注重积累大量深刻隽永、优美生动的警言妙语,反复揣摩,认真品味,有的甚至记录在册,并有机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如写真挚无私的爱的力量,学生引用了“拿走爱,世界变成一座坟墓”;写直面漫长人生路,学生引用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等等。这样的句子往往能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使文章产生亮点。
  4、鼓励学生创作,学活用活语文。学生的语文差,就是因为读得少,写不出作文,更不要谈主动创作,投诸报刊。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和写作实践,学生的读写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部分学生有了创作热情。有的学生写诗词,有的学生写散文,还有的学生写了小说。我一方面鼓励他们大胆创作,一方面帮助他们修改润色,并向报刊推荐。结果有《父亲》等文章被《中华活页文选》刊用。

加强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