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4期 ID: 140271

[ 聂蓉 文选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 聂蓉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出自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摘选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一书,是一篇社会科学方面的随笔,阐释了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及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二、说大纲
  
  大纲对阅读的要求是: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整体把握阅读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说学情
  
  学生对从理论上来分析父爱母爱的文章从来没怎么接触过,这篇哲理性的心理性的议论性的随笔,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西方式的思维方式和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及译作的语言风格接触较少,对语句的解读有一定的障碍。
  
  四、说教学目标
  
  1.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需要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观点,将“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知识目标)
  2.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能力目标)
  3.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体悟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情感目标)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难点:理解成熟的爱的内涵。
  
  六、说教法学法
  
  阅读法、交流法(心灵对话)、探究法
  
  七、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勾画自己认为对理解文章有重要影响的词句,以及自己理解有困难的词句,以便课堂上与同学们共同探讨。
  2.思考你与父母之间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幻灯片1--课题)
  (幻灯片2--小诗)我们首先来看一首诗“世界上有一种人叫父母”。
  从呱呱坠地那天起,我们就接受着父母的关爱。相信大家有许多值得珍藏到永远的记忆。今天将跟随美国哲学家弗罗姆来重新解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相信大家今天的阅读定能受益终身。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的发展过程
  2.理解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在孩子成熟的爱的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体悟爱是一种能力,发展自己爱的能力
  
  三、初步感知:
  
  纵观全文,看看本文写了一些什么内容。(阅读方法:速读,一目十行,抓住过渡句,筛选文章主要信息,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
  提示:抓住过渡段(即第四段“同爱的能力发展密切相关飞是爱的对象的发展”)及文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给予分析把握。
  明确:本文阐释了一个人爱的能力的成长过程及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四、研读品味:
  
  (一)了解一个人爱的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
  1.阅读1-3段,完成下表(前后同学讨论,用最专业的话来作答)
  (幻灯片)答案一
  1、婴儿期:无爱的意识;2、八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3、八至十岁:有爱的观念;4、少年时代:创造爱,有成熟的爱。
  答案: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成熟的爱。
  2.品读哲学语言,理解两种爱的原则,结合自身深化理解:
  按照哲学家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家弗罗姆的观点,在座大多已经告别或即将告别“六一”要作为“五四”的主角了,我们应该属于爱的哪个能力层级?实际是这样的吗?(交流自我认识,可以畅所欲言,即使是检讨式的,也应给予肯定,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爱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
  提示:应该属于“克服自我中心,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的阶段,即能创造爱的阶段,而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完全建立在别人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因为爸爸给我买了一直想要的OP音乐手机我喜欢老爸,父亲节时我孝敬他一朵郁金香,表达我无尽的最爱。这段时间找妈妈要篮球,到今天还没到手,回家懒得跟她说话。有这样的现象不?因为被爱而去爱或因为你能满足我的需要我爱你,这都是天真的孩童式的爱,不是我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特点。
  (幻灯片)孩童式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你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小结:从爱的发展过程来看,爱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它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主观去发展的一种能力,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的一种艺术。
  (二)理解母爱父爱在构成孩子健康成熟的灵魂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话题导入:在孩子爱的能力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什么? (第四段过渡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相关的爱的对象的发展)这对象就是母亲和父亲和我自己,文题也告诉我们父母之爱在孩子爱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
  1.感受母爱
  第一步: (跳读1-6段,重点第5、6段)找出体现母爱特点的语句,精读并结合实际仔细体味)
  自我感受——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
  母爱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
  母爱是无条件的爱和关心,生活上的安全感
  实例:汶川地震血奶孩子的母亲、高考送考坚强的母亲、为儿子捐肝的暴走妈妈
  母爱特点——本质:无条件(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我只要是我,我就会被母亲爱)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幻灯片)母爱本质——无条件
  第二步:探究母爱真的是无条件的吗?(讨论)
  无论多么伟大的母亲,都会因孩子的离去而感到空虚。也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意识,孩子会给她慰藉和希望,这其实就是母爱的条件。母爱是一种潜意识的,并不一定明确意识到这一条件性,但没有明确意识到并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空虚正是因为她期待孩子的慰藉而造成的, “成龙成风”正是母亲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2.感受父爱——(合作讨论)
  第一步:自读6-8段,看看父爱与母爱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特点,结合实际有理有据的分析。
  父爱——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父爱特点——本质: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亲的惩罚
  ——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援例——红楼梦里贾宝玉,《西江月》两首词是塑造宝玉形象的基本构图: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因为叛逆,不愿历练仕途经济,与父亲贾政望子成龙、重整家业的期望背道而驰,被呼为“混账东西”“孽障”。当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不乐意与贾雨村等官僚阶层周旋,可谓数罪齐发,“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
  (幻灯片)父爱本质——有条件
  第二步: (阅读8-10段)研讨“父母之爱”对孩子爱的成长的作用
  第8段:中心句“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
  孩子有什么要求?
  对母亲——生活上的安全感,最终脱离母亲自己独立
  对父亲——宽容、耐心,指导正视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产生自信心,成为自己的主人。
  孩子最终会脱离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自己是自己的父母,跟父母爱自己一样爱自己,跟父母爱自己一样爱父母,爱他人,这就是我们成熟的爱。
  第9段:自读体会成熟的爱的内涵。
  中心句“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一个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从爱他人中学会爱自己,既有爱自己的能力,又有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
  (幻灯片)男子半蹲给老人当凳子
  感悟:小时候总被大人这么抱着,长大了,我们自然应该回报,可是这么理所应当的一幕,竟让人感动万分。我们学会给予长辈的太少了。
  比尔·盖茨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时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真的,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偿还的。
  
  五、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节选部分,知道了爱的能力有一个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明白了什么是成熟的爱,那就让我们用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富足吧! (歌曲《爱的奉献》)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