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4期 ID: 140209

[ 殷丽娟 文选 ]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 殷丽娟

  一、研究背景
  
  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是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一直研究的课题。上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徐琨主编的《学作文和教作文》在新世纪成为全国教师继续教育中文专业的必读书,“作文教学个性化”是该书的重点章节;2003年,开明出版社出版的由李家栋主编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以“真情书写人生,信笔彰显个性”为第六章的标题;2008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河南固始教师程文友主编的《山村孩子学作文》中写到:“作文是什么?在许多人看来,它也许只是语文试卷中的一道试题,但它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与手段。通过作文,孩子们能够以个性化的方式观察和体验身边的一切,书写自己独特而真实的生活。”个性化的作文与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的意义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写作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个性化作文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写作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自己的”就是个性的,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注重个性发展。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念不拘一格张扬少年儿童的个性思维与思想认识,从而在激情与真实的心境中升华学生情操,提高写作水平,是写作教学的必然选择。其任务为:
  (1)教师掌握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并能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2)学生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内涵
  
  “个性”有两个含义:一方面,原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假面具,后引申为一个人在生命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指能独立思考、具有独特行为特征的人。一般来说,个性不仅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而且指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即:“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应该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个性化作文教学涵盖“作文的个性化”与“作文教学的个性化”两个层面。
  个性化作文指能够展示内心真实世界的作文,是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喜欢的言语方式表达自己特殊体验的文本。
  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是指能够充分反映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教学优势、教学个性、教学经验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并能充分体现其创造性的一种理念和方法。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指语文教学为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建构的一整套符合学科规律和学生特点的,并能在写作活动中充分展现的作文教学系统。
  
  四、教师教学个性化的主要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优势。每个教师的知识积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在学术上的优势就不同,比如,就写作教学而言,有的教师擅长教记叙类,有的教师擅长教议论类,有的教师擅长教说明类,这种“擅长”就是优势所在。尽管我们希望教师是“全能”型,但我们还是倡导教师在“全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自己的优势熏陶学生的个性。
  (2)充分展示教师的性格特点。每个教师的性格是不同的,比如,有的教师教学时显得严肃,有的教师教学时显得活泼,有的教师教学时风趣幽默。充分展示教师自己的天然性格,就能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而这种风格对学生的个性形成是很有影响力的。
  (3)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从教时间的长短、用心反思的程度、所教学生所处的区域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教师经验的不同。教学既要依靠理论,更要依靠经验。有的经验看起来很笨拙,但用起来很有效。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教学个性化的必然选择。
  
  五、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模式
  
  作文的个性化最大程度地体现了《标准》中“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力求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等理念,改变了作文“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了“指导选题——学习表达——交流提高”的模式,改变了“教师命题一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教学方式。同时,我们在“个性化”的大思想指导下,采用的“临摹一仿写—创新”模式、“老师下水一学生模仿一自改创新”的模式、“自主作文一交流学习一展示成果”的模式。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