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根据各高校反馈回来的学生就业报告可以看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大学语文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作者就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服务功能,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这一问题,从两方面进行重点阐述。
关键词:大学语文 服务功能 就业能力
引言
按照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属于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大学教育在引导学生顺利毕业并且就业的同时,也需要科学、正确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鉴于此,大学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体系的综合作用,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一直以来,在我国学生的教育工作之中,语文教育都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属于大学生职业生涯中的“温良之药”。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分析
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可以发现,大学生在就业时,不仅仅要向就业单位展示自己的技能以及规划等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另外还需要向就业单位展示一些相关的人文素养,例如自己的思想以及成就等之类的东西[1]。然而,大学作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基地,却面临着严重的缺失困境。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我国长期的教育体制造成的,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分析我国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初高中的时候,学校为了追求分数以及成绩,片面地对学生过早进行文理分科。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些理工科的学生关于文学、艺术等领域存在严重的缺陷。其中,大部分的学生关于人文社科方面的积累出现明显的断层或者是空白。鉴于此,大学教育作为综合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教育。现阶段,我国的人文科学教育主要包含有以下几样:政治学、经济学、音乐以及哲学等[2]。然而,迫于当前我国就业形式的严峻压力,大多高校以及大学生都只是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忽视了最为基本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最终造成的后果就是大学生在就业时遇到挫折。分析大学生就业时遇到的困难可以发现,大多学生在自己的专业水平方面均没有问题,但是却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就业结果。例如,一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往往出现词不达意或者是会做不会写的情况;还有一些学生无法对自己进行明确的定位,好高骛远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和大学语文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关。我国著名学者苏步青曾经说过“语文,是一切科学文化的基础”[3]。因此,重视对大学生的语文教育,有效夯实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服务功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在学生的就业过程中,大学语文具有“温良之药”的功能
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均开设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仔细分析课程可以发觉,其中存在很多致命性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对于自我的定位不准确;大学生缺乏规划意识,对于就业目标也不清晰;大学生缺乏就业准备,社会实践能力严重欠缺等。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入手,仔细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因素可以发现:如果把当前我国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比作“西药”的话,大学语文教育就属于“中药”,“西药”的针对性较强,往往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在学生就业问题方面只是具有中短期的作用[4]。而“中药”则是温良的,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属于长久之计,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就业问题[5]。首先,大学语文教育一方面具有培养和教育学生学好母语的功能,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服务功能,具有审美教育、人文教育以及发挥良好技能教育的作用。其次,大学语文教育不仅仅在道德价值层面影响大学生,它属于一个综合的体系,它的范畴不仅包含有语言文学,更是涵盖了哲学、历史以及艺术等,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从而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最终借助于这个平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就业能力[6]。
(二)我国大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仔细分析当前我国大学语文教育可以发现,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一直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阻碍,所以为了真正、彻底地发挥大学语文的服务功能,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从当前大学语文的学科建设上来说,因为一些历史原因以及语文学科自身定位不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大学语文教育一直都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语文学科发展相对滞后。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到今天,我国的大学语文教育都存在主旨之争,即是“体”、“用”之争。“体”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用”重在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7]。这两种主旨之争,严重影响了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方向,使其无法形成健全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然后,从当前大学语文的学科教学实践上来说,因为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出现边缘化的情况,所以关于高校的教学实践也无法被重视。例如,有的学校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有的学校对于语文课程安排较少等。这就导致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落差,丧失了对于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阻碍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最后,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对于大学语文的学习态度进行分析,因为传统应试教育以及当前我国的就业现状原因,大学生自身对于大学语文不重视,学生的主要精力都在一些影响自身之后就业的课程以及考试上,例如,专业课知识的学习,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学生无法专心进行大学语文的学习。
(三)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服务功能
关于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服务功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拓展大学语文的教育改革之路,真正发挥高等教育中大学语文的作用。首先,认清大学语文的本质,明确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大学语文属于一种综合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具有引导性作用。然后,提升大学语文在大学教育之中的地位,不仅学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也要从心理上重视大学语文的学习,这样才能够彻底地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第二,强化学生的口语交流训练,提升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刚刚踏出校门面临就业问题时,他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用人单位对其进行判断的第一印象。而且当前大多数的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对于文凭的重视程度已经有所下降,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最初认识也就是通过其口语表达能力来断定的,一些说话流利,富有文采的自我介绍往往能够快速得到面试官的青睐,好的开头,就如同一把成功的钥匙。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便于工作之中的沟通和交流。鉴于此,大学语文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利用各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口语交流训练,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组织一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以及辩论赛等。
第三,强化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训练。当前的大多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应用文写作属于比较常见的一项内容。另外,笔者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厂领导要求对厂里工作提意见,这位学生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厂领导一看,文采斐然,且建议很好,大为赞赏,就直接把学生调到厂办进行工作。这个事情就说明了,掌握应用文写作技巧,往往会给日后的工作带来良好的机遇。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学生就业过程之中,一些学生往往意气用事。因为上级的几句批评或者是工作中的一点困难等,就负气不干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素养。然而,在这一方面,大学语文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在大学语文课文中,我国五千年的传统美德都是以精华的形式出现,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无形中让大学生接受真善美的陶冶,养成负责任、顾大局等良好的精神品德。而且现在的一些学生缺少吃苦的经历,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就是对学生毅力培养教育的良好载体,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意地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素质,真正让学生领悟到人生。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大学语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彻底发挥大学语文的服务功能,就必须深挖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发展规律,寻找最佳契机,使得大学语文课程能够真正地走进学生的生活,彻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语
参考文献
[1]邱艳梅.在情感教育中提升中职语文教育的思想价值——《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后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1(10):45-47.
[2]丁晓丹.行业基础、品德建设、实践操作——中职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三步走[J].职业,2010(02):96-98.
[3]王静.放飞天使的双翼——浅议中职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1(02):101-102.
[4]王秀丽.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对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4):69-71.
[5]傅汝强.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素质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3):33-35.
[6]吴志坚.中职语文教学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之我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6):41-42.
[7]曾铄.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语文教学[J].科技信息,2009(0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