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第4期 ID: 421137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中英文求职信的差别

◇ 陈吕芳

  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必备条件。无论是文字还是行为,都需要一种用语言作为载体进行交流。在现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求职信的好与坏决定了人生走向。本文主要从各式各样的求职信入手研究,发现其中的不同点。
  关键字:中文求职信 英文求职信
  引言
  在本文论述开始之前,想到部分人对于求职信的理解是很片面的。所以在这里给大家先简单说明一下,什么是求职信。求职信,就是我们到公司单位应聘的时候,需要提交的一份个人简历和对于到公司应聘的岗位和目的。一般在这个求职信当中,公司会用到不同的方法对你的求职信进行解读。解读的方法不尽相同,有的是从言语论述的角度切入你的求职信,有的是从书面的整体排列进行解读,有的是从中心思想对你全方位的认识。这些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从你的求职信里面获取更多更全面关于你的信息。可谓求职信中的语言运用对于求职信本身来说,是很重要的。
  一、浅议语言学
  要说语言学,首先要说的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一个交际工具,人们利用语言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交际功能,也是语言最基本的一种社会功能。还有其他的交际工具,比如代码、红绿灯、旗语这些都不及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也是情感的发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活动。语言也是人类相当重要的标志之一。
  1.组成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和语义。
  2.语言体系中的两种关系: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就是:处于聚合关系中两个以上的符号,相互之间都有共同的特征,这样的话先形成一个聚合群。然后在聚合群中间,两个以上的符号因为共有的特性被命名,这样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要轴线,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不会脱节。处于组合关系中的相连接的符号,这样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语言学,就是以人类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性质、语言的发展和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语言文学为何能在求职信中被灵活运用,我们通过浅议语言学就知道了其中奥秘所在。语言学在本质区别上,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就是语言学包括了语文学和19世纪中期以来的所有的语言研究和理论,比如古书文献和文言文的历史发展。狭义就是现代专业的语言学。也就是我们日常用到的一些语言文学表现形式。有语言文字、语言行为、语言意思等。语言学在现代的发展历程中,又被分为好几方面:有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等一系列专业分支。
  二、求职信的语言多种多样
  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来讲,上述提到的三种求职信当中,所能用到的语言表达方式分为下列6种:①介绍性言语行为,致谢性言语行为,③职称性言语行为,④请求性言语行为,⑤承诺性言语行为,⑥恭维性言语行为。这6种语言行为,无论是在国人用中文写求职信,还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英文求职信,都灵活运用了这6种语言行为。
  三、核心语言的准确运用
  1.最为核心的求职语言就是请求性言语行为。因为整个求职信所要表达的目的无非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公司看到我的求职信以后能录用我,在这种需求工作和需求人才的社会,前者更为主动。所以求职信通篇就会透露出请求性言语的特点,介绍自己的能力和优点,就是为了公司能够录用我。
  2.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让求职信中言语行为的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在求职信中,除了核心语言请求性言语行为的运用之外,还需要与其他两种言语行为相结合,才能使得求职信完整。职称性言语行为和介绍性言语行为与核心言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样的求职信能在字数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求职信中,我们把求职者本身的个人资料(介绍性言语行为)、能力的表现(介绍性言语行为)、不同角度下对公司和本人的称呼(职称性言语行为)、信中讲的这么多都是为了一个核心目的,希望公司录用自己,通篇请求性言语行为的表达贯穿其中,虽然没有很明确的表达,但是从递交求职信的那一刻起,你的请求性言语行为就已经开始在发挥作用。而对于没有用到的其他三种言语行为,可选择性根据求职者本身来定。
  四、语言文化的策略
  在求职信写作的过程中,一般需要特定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让求职信更加生动。本文给大家分析出了下面几种语言文化中的策略:尊重别人,不贬低自己。适当抬高自己的价值。要谦虚学习的态度。减弱自己的请求性言语程度。这几种策略相比较国外的求职信,中文的求职信注重的更多是礼貌,主要体现在有很多的谦词。而国外很少出现。在运用请求性言语文化的时候,中国本土的文化造就了求职者委婉的求职态度。而国外的求职态度一般都是很明确和很直接的。这些差异,因为语言文化的不同,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进国外优秀的语言文化。
  五、语言文学中的先后顺序
  不同的语言文学,所表达出的言语次序也不一样。
  1.首先是中文写的求职信当中,一般都以职称性言语行为和介绍性言语行为为信中开头部分,起到一种铺垫的作用,为下面的语言表达打好基础。接下来就是请求性语言行为的运用了,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因为表达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公司对你的看法和认识。也就是说前面的铺垫让公司对你有个初步了解,要想进一步深入,就得看对于进本公司的想法和要求,就是请求性言语行为的应用。最后就是结言部分。在语言文学中,结束语的表达可以让文章得以升华。因为在结束部分,对于前面的铺垫和中间所提的要求,都要在最后的结束部分进行整合、解释,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的层面,对主题思想再浓重地点上一笔。这就是语言文学的魅力,不多的篇幅能表达出多种多样的情感。整篇中文求职信的先后就是如此了。
  2.然后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英文求职信。因为文化的差异和背景不同,求职信的写作方式和中文求职信截然不同。但是所运用的语言文学都是大同小异。在英文求职信中,一般开头部分,就直接用请求性言语行为表达出了自己的要求,国人写的求职信从未出现这样的表达。紧随其后的也就是辅助性的言语行为。介绍性言语行为、职称性言语行为、致谢性言语行为等。这样的表达方式虽然有所差异,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语言文学的应用在中英文中都是一样,都作为一种传播媒体进行交流,让你认识我,我认识你。   3.最后一个就是国人用英文写的求职信。言语的行为特点就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因为既然用英文写求职信,就要考虑和尊重英语的文化背景,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言语的魅力,结合各自的特点进行求职信的写作。最终造成这样写作的原因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和思维模式的不同性。
  六、语言文化造就的差异
  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许多相同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因素。这种因素,就是语言学下的文化背景。中西方文化一直在相互交流与学习,西方的节日传进国内,中国的传统影响海外。这些文化的传播,也是因为语言的交流。交流方式的不同,导致我们的语言文化存在差异。但是国际社会,我们必须求同存异。语言文化的魅力才能被无限地放大。因为语言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从求职信的写作我们可以看到,国人注重先介绍自己,再说出自己的要求。而国外则是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介绍自己。这样的顺序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司对语言内容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因为在第一时间看不到用语言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在求职信的结尾部分,国人一般都是用祝福的语气来收尾,语言文字的要求不是很大。但是这样的求职信很难在结尾部分,用简短的字眼得到升华,让人感觉太官方化,没有吸引眼球的语言存在。而国外不同,他们的这种上下级观念没有那么浓厚,所以之间的距离相对来说也较小,用适当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也相对轻松,没有太大的约束力。使得对语言文化的运用较为简单。中国则不同,在这方面,一般都是谨小慎微的,因为一个字的差别就导致整篇文章意思的改变。
  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的博大精深,只言片语无法解释得透彻。但是我们发现,无论是中国语言学和国外语言学,在一定程度上,都受文化的约束。当然,语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兴衰和发展。在上述资料的比对中我们不难发现,文化的差异性造就了求职信的写作不同。而文化的差异是通过语言进行描述的,所以,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不同也影响了两种不同的求职理念。中国求职理念讲求逻辑化,逐步整理不同的概念。而西方求职理念讲求实际化,思想决定行动力。 语
  参考文献
  [1]Newey~,FrederickJ.Languageformandlanguagefunction,MITPress,Cambridge,MA.1998.
  [2]Croft.AutonomyandFunctionalLinguistics[J].Language,1995(71):2-4.
  [31徐烈炯.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外国语,2002(2):45-46.
  [4]韩景泉.乔姆斯基的形式主义语言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15-16.
  [5]宁春岩.形式语言学的纯科学精神[J].现代外语,2000(2):22-24.
  [6]宁春岩.简述当代理论语言学的特征及研究方法[J].国外语言学,1996(1):8-10.
  [7]宁春岩.什么是生成语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5):45-47
  [8]周长银,张法科.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区别与对话[M].济南大学学报,2006(6):18-19.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中英文求职信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