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认为语文对今后的工作帮助不大,因此学习兴趣不浓。语文教师通过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构建了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综合能力 教育专业
引言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所以教师应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平时的学习点滴中积聚。美国学前教育协会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普通知识标准:“学前教师在普通知识准备的层次、程度和水平方面,不应太高、太专、太精,重点要在‘博’字上下功夫。”学前教育的教学涉及知识的面非常广,语文综合能力是其中重要环节。语文教学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开展了一些尝试,就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实践作了如下探索。
一、积极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生态环境
语文教学指导思想是: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促进学生发展;二是淡化“学科本位”,彰显职教特色;二是求真务实,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是最重要的提高语言表达与写作的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众所周知,世界上任何一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均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进行的,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质的首要途径就是要积极构建各种学前教育语文教学生态环境。
灵活处理语文教材。学前教育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而出现的,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学前教育语文教科书来看,其中的选文一般源于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名篇均是文质俱美的典范,这些文章不但能影响人格的各个方面,如气质、秉性以及心理等方而,而且还能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加强语文教学力度,灵活处理语文教材,优化课堂
学前教育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而出现的,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学前教育语文教科书来看,其中的选文一般源于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名篇均是文质俱美的典范,这些文章不但能影响人格的各个方面,如气质、秉性以及心理等方面,而且还能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是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情感教学来达到教学目的的,这正是它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的区别。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来激发学生的情感。(1)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有强大的感染力,教师的台词应是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具有典雅感人的风格。教师的语调表情应丰富生动具有抑扬顿挫之美。教师的态势语也应配合有声语言,具有表演的感染功能。这三者的结合就使教学语言声情并茂,教师也就进入角色扮演之中,产生强大的情感力量,激发学生进入体验状态;(2)教师要善于巧设情境,营造氛围;(3)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和电教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效果,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情感。
三、贴近实际,注重语言表达,提高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
培养口语表达与课堂教学能力,打好学前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专业面临走向幼儿教育舞台的现实,语言表达能力是左右学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语言表达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渴望学到一技之长,容易产生重专业技能轻基础课程的思想,对基础的语文学习热情不高。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例如: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模拟授课、组织学生采访身边教师活动;或者运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和写作能力。开展这些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活动,既可锻炼学生的胆量、临场发挥能力,又可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此外,要加强应用文写作,提高文字运用能力。应用文是人们交流信息、处理事务、联系工作等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加强应用文教学是学前教育学生走进生活、贴近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训练,从常用应用文到写求职信,阶段性及整体工作总结等,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学习或运用语文的“本能”,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由课堂学习扩展到社会生活天地,为将来从事学前教育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语言和文字的功底。
四、改变考试方式,调整学习方向,“化整为零”降低常规考试所占比重
常规考试在具体的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平时刻苦学习的学生没有考过临阵磨枪者的现象,这样的考试根本起不到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和鞭策作用,没有实效性。我们的将考试与学生平时的语文作业、课堂提问、讨论等常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然后逐项累计成绩。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评定,不仅根据学生的知识及技能,还参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学习态度。并增加适合专业的考试内容,为了真正考查出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采取笔试与口头表达相结合的方法,除考查写作外还进行汉语表达的考查。我们将语文成绩分为五项考查,平时课堂表现、基础知识笔试(包括听写)、朗诵、讲幼儿故事、自我介绍或与家长沟通。
此外,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语文考试。考试作为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充分体现主体性的特点。传统语文考试中一直让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考试不利于语文的整体教学。让学生参与考试方式的策划之中,学生就会把考试当作自己的事,真正成为考试的主人,这样也会消除学生被动考试的紧张心理和死记硬背的坏作风。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主动参与到考试过程中,兴趣高涨,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结语
综上所述,最新的《语文教师专业标准》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依据,“语文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是培养社会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承载着满足个性需求的重任,是促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成才的教育。”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应该从加强基础知识开始,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语文教育来实现的,因此,语文综合能力作为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三者并举的教学工作,其使命意义尤为深远。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和五年制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尊重当前形势下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要求,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去探求有效的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20.
[2]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Z].教育部,2011.
[3]张香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研究[J].语文建设,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