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国翻译界对于翻译工作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以及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分析,首先简单阐述了“信达切”的翻译原则,然后基于“信达切”原则比较《竞选州长》的译本特点,并且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译者的翻译工作有所帮助,创作出更好的译本。
关键词:“信达切”原则 《竞选州长》 译本特点
引言
美国文坛巨匠马克·吐温,一直都是公众有口皆碑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中写过很多短篇小说。他的语言风格清雅,并巧妙地运用了令人捧腹的讽刺和幽默手法。他的作品语言被称之为“人民的语言”,深刻剖析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以及丑陋行为,深深赢得了广大美国人民的心声。而且,马克·吐温才华横溢,极具颠扑不破的创作精神,被誉为美国“文学上的林肯”[1]。其中,关于《竞选州长》,在他的众多作品之中,极具代表性。
一、关于“信达切”翻译原则的阐述
仔细研究世界文学作品的翻译历史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十分重视“忠实传达原文的见解”。首先,学者支谦提出了“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的翻译原则,玄奘提出了“直译和意译圆满调和”的翻译原则,继而,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还有傅雷的“神似”以及钱钟书的“化境”翻译原则,最终我国著名学者刘重德提出了“信、达、切”的翻译原则[2]。至此,我国学者的翻译观也是日益完善。仔细分析学者刘重德的翻译观,它主要是批评地继承以及吸收了中外传统议论,并且以此为基础重新形成的,受到了译界学者的认同。按照刘重德的翻译观分析,“信”,即是要严格信于原文的内容;“达”,即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切实做到表达流畅,达如其分;“切”,即是翻译作品一定要切合原文的风格。在这三点之中,翻译首义为“信”,对于译者来说,一定要认真推敲原文的一字一句,继而利用最为贴切的译文进行翻译,严格遵从翻译科学性的体现[3]。然后,译者一定要熟练掌握双语自身的特点,并且熟知两者之间的转换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相对应的文化知识,这样有助于翻译过程中语言的灵活运用以及表达。最后,译者翻译出来的文字,一定要切合原文的风格特点,这属于翻译艺术性的最高体现。总之,“信、达、切”的翻译原则,实则就是要求翻译一定要达到内容以及风格、科学性以及艺术性之间的辩证统一。
并且,刘重德还按照“信、达、切”的翻译原则,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直译和意译相辅相成,但是整体上来说,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通常情况下,在某种程度上,人们都拥有理解以及接受其他语言以及思维的能力。刘重德曾说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即是这个道理。例如,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一些直译的地方虽然给读者带来理解的困难,但是只要读者能够深入思考,一定会获取更大的语境效果。同时,当读者理解了原著的语言以及文化特点之后,关于原文的意义以及风格也能够获取更大的理解。另外,在翻译的时候,译者一定要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内容以及语言风格,使得话语自身带有关联性,满足译文和原文之间的契合,最终达到一个逼真的境界。再者,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再好的译本,都存在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局限性,随着时间的流逝,二三十年之后,每一个译本都会受到新的译本的挑战[4]。所以,对于任何翻译作品来说,都是译者对于尽善尽美的执着追求,都是译者自身对于原作的赏析。同样,也因为译者的执着追求,名著翻译也才出现了日臻完美的可能。
二、基于“信达切”原则比较《竞选州长》的译本特点
关于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语言诙谐、幽默,深刻地揭发和鞭挞了二战之后美国社会的肮脏和腐败,引人深思。本文中,笔者分别选取了我国潘明元以及张友松先生等人关于《竞选州长》的译作进行详细地对比和分析。在上文中,刘重德先生提出了“信、达、切”的翻译原则,深受译者赏识。另外,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对于译者也曾经提出了三个翻译原则:第一,译作务必要完全传达原作的思想。第二,译者翻译出来的作品一定要和原作在风格以及手法上属于同一性质。第三,译作应该保证通顺[5]。结合上述两种观点,本文笔者分别从“信达切”三原则关于《竞选州长》的译本特点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信”,严格保证译文的准确性
对于译者来说,翻译的目的就是为读者传达原文的详细信息内容,译者的任务就是准确、完整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针对这一点来说,关于严复的翻译三原则中,“信”就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且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提出的三个翻译的原则之中,第一条原则即是译作务必要完全传达原作的思想。从这里十分明显地显露出了翻译中忠实原文的重要性。
(二)“达”,提升译文语言的表达力
在翻译的过程之中,就算是译者正确地理解了原文,但是不能够使用通顺的译文进行“表达”,就不能够称之为“翻译”。所以说,重视“表达”是翻译十分重要的另一项要求[6]。译者在进行翻译的同时,一定要时刻考虑读者的感受,保证作品能够通顺易懂,避免和读者之间出现语言的隔阂。并且,英语和汉语之间因为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理解本来就有所偏差,再者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因此,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一定要符合语言规律,防止其失去表达力。
(三)“切”,真正做到原作意境的再现
最后一点,关于《竞选州长》的译本特点,即是一定要遵循原作的风格。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翻译的三原则“信达切”之中的“切”对译本进行比较批评。在文学翻译之中,优秀的译文风格实则是需要很好地体现出原作的风格,因此,把握好原作的风格十分重要。真正地做到“切”,就必须在译文之中体现出原作的内涵以及神韵。所以,关于译文是否能够真实再现原作的意境,对于译文整体效果的影响十分重要。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竞选州长》这篇作品,语言幽默,场面滑稽,情节更是让人捧腹大笑。透视作品本身,读者能够从中明显地体会出作者当时那种压抑不住的愤怒,那是一种让人带着眼泪愤懑地笑。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控制,传神地传达作者的心意,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语
参考文献
[1]王海燕.真实与谎言——《竞选州长》的语料库检索分析[J].大家,2010,03(10):41-42.
[2]余小梅.“信达切”三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以李文俊译《喧哗与骚动》为例[J].阴山学刊,2010,08(20):23--24.
[3]周蒲芳.试论文学翻译中译作语言特征[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45-47.
[4]吴宏杰.浅谈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现象[J].中国校外教育.2012(05):66-68.
[5]陈仲义.反讽:基于表里内外语境的“佯装”、“歪曲”——张力诗语探究之四[J].中国文学研究.2012(02):12-14.
[6]章赟.“民主”“自由”的轮舞曲——简评《竞选州长》的艺术特色[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11(0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