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川端康成的《雪国》,评论界也是见仁见智,有认为这部小说就是表现这种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也有认为小说的重点在于女性的苦难或者一种虚幻的美感。可是,在《雪国》这部小说当中除了充斥着悲情色彩,还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底蕴。同时结合川端康成的经历也可以分析出,川端康成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古典文化底蕴以及寂静清冷的思想感情也萦绕着一种与世无争、孤高独立的避世思想。
关键词:《雪国》 主题
一、《雪国》的创作背景
《雪国》是川端康成著名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起笔于1935年,将故事的大背景设置在了远离繁华东京的雪国还有温泉旅馆。这一系列的故事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徐徐展开。《雪国》整体所讲述的故事就是主人公雪村和雪国那里的艺妓驹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与年轻姑娘叶子之间似有若无的感情为线索进行。在这部小说当中,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雪村与驹子之间的爱情和他们的游览活动。故事常常与当地独特的风景结合,因此在整篇小说当中蕴含着唯美、又带有一些遗世独立的意味。人物的故事的总是和雪国那片茫茫的白雪相互映衬,往往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在美景当中,却又总是带有几分清冷和凄凉。岛村虽然在寻找着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和爱情,但却又隐隐表现出几分遗世独立,与这个社会远离的感觉。而之所以在小说中会出现这样的感情基调,也与川端康成的一些经历相关。川端康成幼时就失去了双亲,孤苦伶仃地长大,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也尝尽了世态炎凉。因此,川端康成从小就养成了比较孤独的性格,对于很多事都采取漠然的态度,很少能真正地敞开心扉。在他的性格深处还是与社会保持着一种比较隔离、疏远的态度。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就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底层人民和妇女的深深同情,就像在《伊豆的舞女》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但也说明在早期川端康成还是希望能够有朝一日改变这种现象。而在他创造的后期,就开始受到了日本传统思想的影响,作品逐渐脱离了现实,呈现出一种遗世独立,更加远离社会的思想。而《雪国》这部作品也正是川端康成前后思想变化的分界线。因此,在这部作品当中,除了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同时还萦绕着一种寂静清冷的感觉,表现出了他那种与世无争的避世主题。
二、《雪国》当中的中国古典文学因素
(一)雪国的象征意味
读过《雪国》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小说中大段的景物描写。那些唯美却又带着一丝清冷寂静的景物描写,将雪国仿佛隔绝出了尘世之外。“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来。”在这里,川端康成用几近吝啬的简洁文字,拉开了《雪国》的序幕。我们也仿佛像书中的主人公岛村,坐了一夜的火车,终于抵达了这个静寂寒冷、给人一种虚幻感觉的天地。主人公岛村前后到访雪国三次,而在雪国,除了岛村并没有正面描写其他客人,因此给读者的感觉就是岛村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来寻找他梦中的爱情。在这样一个梦幻般的地方,隔绝了尘世的喧嚣,雪国与外界的唯一的联系就是那条隧道。除此之外,在小说当中的“黄昏之镜”也是一个比较明确的意象。通过镜面所显示出来的实景与虚景之间相互叠加变幻。这也表现出一种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在镜子的底面,傍晚的景色变动着,也就是镜面和它映现的景物像双重电影画面似的流动着。上场的人物和背景是什么关系也没有的,而且人物在变幻无常的透明中,哕景在朦胧流动的薄暮中,两者融合在一起,描绘出并非这个世界的象征世界。”
(二)《雪国》与古典文学中避世思想的呼应
在《雪国》当中有很多中国古典文学的痕迹。不管是《桃花源记》、《游仙窟》还是《牛郎织女》,都依稀能在《雪国》中看到这些作品的影子。同时,也由于这部小说当中有这样的中国古典文学因素,因此也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避世主题。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就像是一个远离尘世的洁白世界,结合川端康成以往的经历我们可以想见,这个地方正是川端康成想要离开世俗世界,想要脱离出去的内心表现。正如小说中,岛村来到雪国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与情人相会,更多的是他在现实生活中也将自己作为一个没有意义的存在,他为了逃离现实的生活,才来到雪国,企图寻求慰藉。而这样的写作思路也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桃花源记》。同样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文人,通过一个狭长的通道,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在这个地方是完全与世隔绝的,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单纯的快乐。这个桃花源也就是陶渊明对于现实不满,因而想要逃离这个世界,来到一个没有纷扰的世外桃源的心情的表达。虽然,在《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是无意而得之,而岛村是刻意去寻找。但是在这其中所表现出来想要逃离现实、找到一方净土的愿望却是相同的。
如果说《雪国》的写作构思以及写作动机和《桃花源记》是相似的,那么《雪国》在人物设置以及情节结构上就与唐代传奇小说有相似之处。就像是《莺莺传》中所表现出的始乱终弃,还有《游仙窟》当中给妓女与嫖客关系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而不管是哪一种,这都是社会当中被扭曲的男女关系的反映。不论小说中的女子是多么美艳,却都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女性形象。而小说中风流倜傥的男性形象都是在风月场上寻欢作乐的嫖客,不管他们曾经爱得有多真挚,但是最后他们的关系往往都是没有结果的。而《雪国》中,虽然驹子对于岛村来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化的存在,但是最终他们的关系还是没有结果。他们最终在大火中被人群分隔开来,就像是银河两端的织女和牛郎。可以说川端不动声色地化用了《游仙窟》的人物设置和情节结构,而且翻出了新意。而在这些小说中,比较清晰的思路就是都有明显的避世倾向。大多是由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想要通过寻求一个理想中的世界,或是通过从女性身上寻求慰藉来找寻一个理想的王国,排除自己心中的愤懑。
三、《雪国》中对于唯美的追求也表现出避世主题
在《雪国》当中很常见的就是大段大段的唯美的景物描写。而川端康成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唯美的追求,也能够反映出他对于现实的无力感,以及对于一个理想国度的向往。
在《雪国》的开篇,作者就这样写到“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来。”在这里川端康成用几近吝啬的简洁文字,拉开了《雪国》的序幕。而读者似乎也跟随着川端康成一起来到了这个干净的近乎透明的地方。而雪国这个地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繁杂,除了岛村,也鲜少描写其他的游客。雪国就像是一个远离尘世与喧嚣的世外桃源,它是真实存在的,却又像是虚幻的。而这种对于虚幻的美景的描述也表现出了避世主题。作者认为现实生活是繁杂的,但是雪国却是纯净的、一尘不染的,就像他一直在追求的心灵归属一般。
“列车行驶在皑皑雪原,夜幕开始降落,然而尚未将雪原全部覆盖起来,大地还留着一片模糊的白色。坐在火车上前往雪国去会驹子的岛村。正从车窗欣赏这蕴含着一种神秘感的黄昏美景,忽然一张同这衬景非常调和的影影绰绰的面孔和一双明亮而不十分清晰的眸子引起他无上的美感,他仿佛被一种无法形容的魅力征服了。驹子陪岛村一夜温存之后,清晨时对镜梳妆,红颜黑发,受到窗外白雪的烘托。岛村欣赏着,未免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恍惚。”
文中的这段描述构成了一幅极美的画面,这样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反映出了这种寻求理想国度,对理想国度的向往的心境。而《雪国》中对这样唯美的景致的追求也就是避世主题的表现。
结语
不管是从创作背景进行分析,还是从《雪国》中所体现的中国古典思想,亦或是佛禅思想当中都能体现川端康成对于唯美,对于现实生活的不如意而转而向往理想社会的避世主题。对于川端康成来说,正是由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苦闷,不如意,造成了川端康成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对于现实的情况,他也曾经试图努力改变,可是最终还是被人情冷漠所伤。因此,川端康成就将目光放到了理想世界当中,那里是纯白的、没有污染的,是属于他内心的世外桃源。对于他来说,只有这样的世界才是心灵真正的港湾。 语
参考文献
[1]乔迁.川端康成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3).
[2]叶渭渠.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8).
[3]日本近代文学馆.日本近代文学大事典(第一卷)[Z].讲谈社,1977(11).
[4]荣佳慧.雪国中避世主题的体现[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