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第4期 ID: 421101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解读《儿子与情人》

◇ 薛庆利

  摘要: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小说《儿子与情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其语言使用充分体现了社会语言对于人物命运的影响和社会对于人类语言的影响,本文将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对小说中的语言进行解读,加深读者的理解。
  关键词: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 社会语言学 语言变体
  引言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劳伦斯的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着力描写了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作为文学作品,文学语篇中所运用到的语言实际上既具有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同时,在文学语篇的理解上,也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学的知识,只有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本文透过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细致地分析了劳伦斯的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变体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体现出本部小说的独特魅力。
  一、小说《儿子与情人》
  在《儿子与情人》中涉及了几代人,首先提到的是格特鲁德和瓦尔特夫妇,瓦尔特是一个矿工,长期在一个矿场上班,他的性格本来温和体恤,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他的性格是非常开朗乐观活泼的,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瓦尔特由于长期在矿场中劳动,做着沉重的体力劳动,加之煤井事故,使得瓦尔特的脾气越来越坏,变得很不规律且十分暴躁,逐渐出现了暴力成分。瓦尔特变成了一个喜欢酒后施暴的人,渐渐成为了行尸走肉。他的妻子格特鲁德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对她的要求是具备一定的教养。所以在格特鲁德的成长中,是具备一定教养的。但是瓦尔特和格特鲁德并不是十分合得来,渐渐的,格特鲁德开始慢慢地厌恶了丈夫,加之丈夫瓦尔特又染上了酗酒和施暴的毛病,这就使得妻子格特鲁德将感情和对生活的希望都倾注在了孩子身上,在这种过分的溺爱与宠幸之中,格特鲁德由此对自己的儿子产生了畸形的母爱。她的长子名叫威廉,他选择的职业是给伦敦的一些律师当文书。文书的工作十分烦累且劳心费神,长期以往,长子威廉过劳致死。从此以后,作为母亲的格特鲁德就对小儿子保罗愈加地疼爱和关怀,并且将此后所有的精神寄托都放在了保罗的身上。整部小说的前半部分集中描写了小儿子保罗和母亲格特鲁德之间的类似于俄狄浦斯似的情感,而小说的后半部分则是主要描写了小儿子保罗和两个情人之间的爱,一个是与情人克拉拉之间的,一个是与情人埃姆之间的。和情人克拉拉之间的爱是偏重情欲的爱恋,而和后者埃姆之间的则更偏重于类似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但是由于母亲格特鲁德给了小儿子保罗太多的溺爱和关怀期待,甚至有些变态的畸爱,导致了保罗始终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下,没有办法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自主的道路。直到自己的母亲格特鲁德因病去世以后,小儿子保罗才真正地摆脱了精神上的和生活上的束缚,之后保罗告别了自己的情人,远走他乡,可以说在成长的历程中,终于成为了一个大人,具有了独立的精神和人格。
  整部小说视角独特,它映射的深刻的话题和内涵是关于“恋母情结”的,它对人性中隐藏的恋母情结有着深刻的剖析和挖掘。在对小说的评论中,多数人都认为整部小说中的小儿子保罗的角色恰恰就是作者劳伦斯本人的化身,相对应的母亲的角色也和劳伦斯的母亲的角色相对应,而其中的情人也与劳伦斯自己的情人有关。整部小说对劳伦斯个人的生活和感情有着近乎逼真刻画的详细描写,更突出了小说和作者个人生活体验和生命经验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儿子与情人》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在文学文本中,对于文学对象的理解,特别是对文学语义和语篇的理解要求读者具有语言学的知识。《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通过人物语言变体的使用,很好地体现出了一种关于社会语言学视角的关注和运用,从而使整部作品具有更加吸引人的魅力、内涵和特点。
  (一)语言变体
  在小说中,首先表现非常明显的部分是语言的变体。语言的变体是社会语言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语言结构和变化的情况。在文中,莫瑞尔先生使用的语言就属于语言变体,中间部分的一些对话甚至占到了全部内容的百分之五十,莫瑞尔先生使用的语言的表达内容和形式是属于当地的矿工和普通居民使用的语言,但是与此同时,它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社会范围和社会意义上的变体,它标示了说话人的社会地位和他们的身份。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中,矿工这样的工作属于一种社会下层的工作,矿工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众,小说的背景发生的地方是一个矿工聚集的地方,可以说它有自己的方言和使用习惯,他们的语言总的说来就是一种地域式的语言变体,也是社会变体的一种具体表现。
  在这些语言变体中,即关于地域性的语言变体或方言,是有不同的区分标准的,他们经常分为标准的语言变体和非标准的语言变体,在莫瑞尔一家的生活中,莫瑞尔先生使用的非标准的语言变体,他说出来的话只是一种和地方语言相符的语言,也就是一种泛泛的方言,所以说,他的语言变体实际上是一种非标准的语言变体。而莫瑞尔太太受过良好的教育,她说话的时候运用的语言其实是标准的英语,也就是一种比较标准的语言变体。
  (二)言语社区
  在《儿子与情人》中,表现出来的又一比较明显的社会语言方面是言语社区。简单的讲,言语社区是和言语的互相交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一定意义上,它指的是一种言语的互动,而这个社区顾名思义就是有关于言语活动的一个场所。虽然在这个大的范畴和领域中,有不同的人分别讲不同的方言,但是对于其中的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语言规范和交际规律。组成相同的言语社区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十分相似的,是有自己的语言表现特点的,这种特点也许是群体性的,同时,对于语言的态度,这些人也几乎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对于语言的认同心理上,这些人是存在共同的认知心理的。
  就言语社区的范畴来讲,莫瑞尔一家就属于不同的言语社区。因为莫瑞尔先生使用的是一种非标准变体,而莫瑞尔太太则因为受过良好的教育,使用的是一种标准变体。所以在言语社区的层面上来讲,莫瑞尔一家就属于不同的言语社区,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他们对于语言的人同心理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受过良好的教育熏陶的莫瑞尔太太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能认同自己的丈夫——莫瑞尔先生的语言变体,这也是因为他们属于不同的言语社区所决定的。   (三)社会网络
  在前边的讨论中提到言语社区的性质和范畴,它是一种构成语言活动的场所,在一定意义上,它有着发展交际圈和维系一定社会人脉的作用。而较之言语社区,能够更好地表达语言变体所带来的主要表现的是:社会网络。语言的基本功能上,一种是可以用来揭示自己的身份,让其他人明白自己的身份。例如在传统的欧洲社会中,贵族说出的语言和平民说出的语言是有很大区别的,包括敬语、必要的礼节性用语等等。除此之外,他们也在其他的语言表达中表现出更大的差异,从语言的表述上就能够听出谁是地位更为尊贵的人,而谁又是普通的社会人民群众的群体。语言的另一种功能常常是帮助交流,这也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
  在语言的两项功能里,揭示身份和地位实际上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属性,通过不同的语言运用习惯、词汇、语法,甚至包括语言形式、敬语、配合肢体礼节和动作等等,都可能表现出所属的阶级和层次还有团体。同时,这样的团体也会充分地利用语言的社会网络这层功能,来标志着自己这样代表性的团体的存在。在《儿子与情人》中,莫瑞尔太太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所说出的语言变体实际上是一种标准变体,至少在其他人听上去,她是属于受过教育的那么一类人,先不论她日后的日子和发展怎样,但是她的出身和良好的教育都可以从她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这样就标志着她属于受过教育的那个团体,是一个团体性的存在。同样的道理,即通过语言变体的发生和存在,明显地揭示了一个社会网络的存在。这种存在可以使得这个社会网络中的任何一个成员拥有一种基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文化体现
  《儿子与情人》中的社会语言的存在和表现,还很好地体现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文化与不同的阶层。对于精英阶层来说,显然是表示了一定的精英文化,莫瑞尔太太所处的语言环境和其语言的变化充分地表现出了她的阶层特点以及其阶层的文化习惯和变化。而莫瑞尔先生的阶层可谓是比较典型的,他处于一个比较低的社会群体阶层。属于矿工阶层,在当时的英国社会,矿工是一个比较低等的地位和象征,矿工的收入很低,做的活儿大多是比较粗贱的活儿。这就使得矿工阶层成为了整个英国社会中比较低下的阶层,在这个阶层中,矿工们说话是比较随意的、表现出很明显的地方性方言和特点,包括地方性语言变体。同时,对于矿工阶层来说,也充分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粗放、任意的性格,包括其受到教育的欠缺,甚至粗鲁的行为等等,这都在标榜其身份和所处的生活文化的时候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所以说,这类社会语言的变体对揭示当时所处的社会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透过语言可以看到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
  结语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著作,在整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语言变体的运用和良好的把握,对整部小说的构建和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构建作用。其中,社会语言的变体于变迁分别体现出了不同的言语社区,网络社区,表明了身份地位,同时也是整个当时作为某一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变迁的最有力说明。使得《儿子与情人》成为了一部充满了语言魅力和情节吸引力的成功之作。 语
  参考文献
  [1]黎娜.语言决定的悲剧——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儿子与情人》[J].文学界,2003(05).
  [2]劳伦斯.儿子与情人[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解读《儿子与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