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中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指出这些人物形象都来自现实世界,反映了现实世界中各式各类的人物。本文认为这是这部魔幻小说的现实主义元素之一。
关键词:《哈利·波特》 人物形象 魔幻小说 现实主义元素
引言
英国当代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从问世以来,在世界各个国家广受追捧、长盛不衰。该系列小说虽然描写的是魔法少年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在魔法世界的重重历险,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也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但是该小说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现实社会中的很多元素都被融入了魔法世界里。陈雅蜜认为小说中魔幻与现实交相辉映,魔法世界多角度、多层次地影射社会生活,而对现实社会的针砭时弊是《哈利·波特》的核心价值所在。姜淑芹、严啟刚认为《哈利·波特》塑造的是一个反英雄的少年哈利形象,这种反英雄的特点就是其自身并不完美,就像现实中的普通人一样。
本文主要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角度来探索其中的现实主义元素。这些人物虽然多数都出现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以及校外的魔法世界里,但是这些完全生活在真实世界之外的魔法人物却令读者有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因为读者能够从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看到现实世界中芸芸众生的影子。本文拟选取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这些形象来探究《哈利·波特》与现实世界的关联。
二、哈利·波特的形象
哈利·波特是这一系列小说的主人公。父母在他刚满一岁时被黑魔头伏地魔杀死,他被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校长邓布利多送到了姨父和姨母家抚养。姨父和姨母虽然不得已收留了他,但他们非常讨厌哈利,经常虐待他。哈利被他们安排住在楼梯下面的壁橱里,穿他们的儿子达力穿过的旧衣服,吃饭也不肯让他吃饱。他们从不为哈利庆祝生日,任由他们的儿子达力欺负哈利。哈利就是这样在被忽视、被歧视的环境中长大的,这使他成了一个腼腆的孩子,缺乏自信。他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所以当海格告诉哈利他的身世和非凡的法力,并“用热切而崇敬的目光注视着哈利”时,他不能相信这是真的,“相反,他认为这肯定是个可怕的错误。”“一个巫师?他?他怎么可能是一个巫师?他一直在达力的殴打和佩妮姨妈弗农姨父的凌辱下偷生。”这种不自信是在缺乏亲情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普遍的特点。这是这个形象的现实色彩之一。
之二是哈利偶尔表现出的叛逆性,在那个年龄的男孩子中很常见。他叛逆的对象是象征权威的校规校纪。霍格沃茨是个管理完善的学校,规章明确,管理严格。老师们处理违犯纪律的学生毫不留情。就连校长邓布利多在他开学致欢迎辞时也不忘特别提醒学生不得进入禁区。但是哈利偶尔还是会违犯纪律。在飞行课上,飞行老师霍珂夫人警告学生在她回来之前谁都不得擅自飞行。但是当马尔福准备把纳威的记忆球藏到树上捉弄纳威时,哈利对他的恶棍行为忍无可忍,不顾霍珂夫人的警告,毫不犹豫地跳上了飞天扫帚夺回了记忆球,险些因此受到严厉惩罚。哈利为了弄清楚尼可·勒梅的秘密,披上邓布利多转交给他要他“好好使用”的隐身衣到图书馆的禁书区去查阅资料。他在学校的禁区里发现了厄里斯魔镜,并从镜子中看到了爸爸妈妈,这使他抛开校规校纪再次跑去魔镜室,并且还带着罗恩。他甚至不顾罗恩的劝阻第三次去看厄里斯魔镜。虽然因此得知厄里斯魔镜的秘密对他后来找到魔法石至关重要,但毕竟当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违犯了学校的纪律。在哈利决心去找魔法石的时候,赫敏提醒他若被学校发现他会被开除。对哈利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被赶出魔法学校更糟糕的了,但此时哈利却对赫敏喊道:“难道你们不明白吗?如果斯内普弄到了魔法石,伏地魔就会回来!如果让他得手,霍格沃茨就不会存在了,也就无所谓开除不开除了!丢不丢分已经无关紧要了。”他明白,捍卫正义、战胜邪恶、拯救霍格沃茨学校比维护班级的荣誉、比遵守学校的纪律重要得多。他宁可冒着被开除的危险也要找到魔法石,防止它落入恶人之手。
哈利还拥有超人的勇气。洞悉一切的分院帽赞赏他“看得出很有勇气”。他不怕倚仗爸爸有权有势为非作歹的马尔福,还教纳威学会反抗他。他勇斗巨怪救赫敏,深夜在令人毛骨悚然的禁林帮助海格查找杀害独角兽的凶手,在寻找魔法石的过程中不畏重重险恶,甚至在与奇洛教授和伏地魔正面交锋时也正气凛然绝不退缩。哈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勇敢是现实世界中很多男孩子都具有的优秀品质。
哈利同时也极忠于友谊,这集中表现在他对海格的维护上。魔法世界的法律禁止个人养龙。酷爱动物的海格得到一只龙蛋,他冒着危险像个慈爱的父亲那样照顾龙蛋和孵出的小龙,并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信任的哈利和罗恩、赫敏。哈利知道养龙是非法的,但是他不肯辜负海格的信任,替他保守了秘密。但他也明白这条龙必须处理掉,积极地帮海格想办法给龙安排一个妥当的去处。他们冒着可能被发现并被处罚的危险,深夜来到塔顶上把龙交给要托付的人。哈利他们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帮助了海格。他们理解海格对动物的拳拳爱心,也明白养龙的危险,没有选择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直接去告诉校长邓布利多来解决,而是耐心劝导海格并给龙安排了一个妥当的去处,让海格可以放心。这样做既照顾了海格的感情,又保护了海格免受各种危险,尽管这样做可能会陷自己于危险之中。这件事体现了哈利和朋友忠于友谊、为朋友着想的宝贵品质。
总之,从哈利在霍格沃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来看,除去他不同寻常的身世和魔法,他就像读者身边正在上中学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正直、善良、智慧,能明辨是非,忠于友谊,也有着现实世界里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好奇心和叛逆性,并有着现实世界孩子的弱点,会贪玩,会犯错误,会在好奇心驱使下做违犯纪律甚至危险的事情。哈利有了不起的天赋,但他又在许多方面普普通通:他要从零开始学习魔法,而学习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像其他学生一样,他也会在课堂上遇到麻烦,并不是喜欢所有的老师,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喜欢他;他在学校里既有铁杆朋友,也有死对头,有时会特别开心,也有时会受挫和忧虑。哈利这些不完美使得他更像现实世界里的普通孩子。
三、赫敏的形象
赫敏在《哈利·波特》里一出场就是勤奋好学严谨恪守的形象。她在进入魔法学校之前就已经把上课的书全部读了一遍,还补充了很多辅导资料。上课她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也非常踊跃,以至于在第一节魔药课上令别有意图的斯内普教授感到非常烦。她对功课从不懈怠,作业总是完成得最好的,在学业上的表现也最棒,经常在每门功课的第一节课上就有不俗的表现。当大家对变形术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她就能做得有模有样。当弗立维教授开始教学生如何使东西飞起来时,只有赫敏成功了。虽然有时赫敏的勤勉用功让贪玩的哈利和罗恩讨厌,但她的聪明好学也为他们带来了帮助。是她找到了尼可·勒梅的信息,使哈利他们推断出了魔法石的秘密。在通往寻找魔法石的地道里又是她成功破解了逻辑题,为哈利选出了要找的那瓶药水,这样他就能继续寻找魔法石,而她得以返回去帮助罗恩。像现实世界里多数这类的女生一样,赫敏把遵守纪律看得非常重。在认识到偶尔违纪的必要性之前,她从不违犯纪律,甚至多次阻止哈利他们不要做违犯纪律的事情。她细心,关心朋友。在魁地奇比赛时当她注意到斯内普教授在向哈利施黑魔法时非常焦急;但她也很机敏,及时施了个小小的魔法确保了哈利的安全。赫敏这一女生形象在现实世界里是非常常见的,甚至可以说代表了现实学校里好学生的典型形象。这是赫敏这一角色与现实世界的关联。
四、马尔福和他的小喽啰
就像DracoMalfoy这个名字所寓意的那样,小说中的德拉科·马尔福是邪恶的象征,他作为《哈利·波特》的反面人物出现。他出身巫师世家,自认为身世和家境都比其他学生高人一等,处处表现出优越感,瞧不起出身麻瓜或家境贫困的学生。喜欢故意使坏捉弄人,哈利、罗恩和看起来胆小的纳威都是他最喜欢捉弄的对象。第一次飞行课纳威摔到了手腕,他冷嘲热讽,还要恶作剧把纳威的记忆球藏到树上。他施魔咒把纳威的腿连在一起。他多次耻笑罗恩家境贫困,令罗恩在众人面前受窘。马尔福也很阴险狡诈。他跟哈利约好午夜到奖品陈列室决斗——这是严重违纪行为——自己却压根就不打算来,而是把消息透露出去让哈利被抓受处分。他爱在人前逞能炫耀自己,连罗恩都说:“马尔福总是吹嘘,说他玩魁地奇玩得特棒,但我打赌他只是在说大话。”他虽然口出狂言,内心却极不自信,每每在哈利面对挑衅一跃而起时就会退缩。他身边跟着两个跟他一样势利又邪恶的小喽啰,到处招摇惹事欺负人。德拉科在霍格沃茨的存在也是对现实世界中正义和邪恶并存的反映。
结语
《哈利·波特》塑造了魔法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单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就有正直、勇敢、智慧、忠诚同时又有同龄男孩子那些缺点的哈利·波特,勤奋、好学、机敏有时显得死板的赫敏·格兰杰,势利、霸道、阴险、邪恶的德拉科·马尔福及他的小喽啰,睿智、严厉却又不乏慈爱的校长邓布利多,善良、可靠却又粗心的海格等等各式各样的人物。文学作品总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些形象在现实世界里都能找到原型,只不过这些原型并不是某个人,而是某一类人。除去魔法之外,霍格沃茨学校(实际上整个魔法世界)就是现实世界的缩影。这也是《哈利·波特》这部魔幻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元素之一。 语
参考文献
[1]陈雅蜜.《哈利·波特》的魔幻现实主义评析[J].电影文学,2012(5).
[2]姜淑芹,严啟刚.反英雄哈利·波特[J].外语语文,2009(4).
[3]张祥龙.《哈利·波特》中的亲子关系与孝道[J].江苏社会科学,2012(1).
【本论文得到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支持,项目编号GJXH20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