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笛福的作品《鲁滨孙漂流记》是回忆录式的冒险小说,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鲁滨孙并以其超凡的艺术成就广为流传。主人公自信、坚毅、勇敢、智慧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乐观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对当代青年也是一种鼓舞和激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物形象 艺术成就 现实意义
引言
《鲁滨孙漂流记》是笛福三部鲁滨孙小说中流行最广的一部。它是受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赛尔科克的经历的启发而构思的。1704年,赛尔科克因在海上叛变被船长抛到智利海外荒岛,五年后得救时,几乎成了失去语言能力的野人。而笛福却让笔下的鲁滨孙积极进取,雄心勃勃,主宰了自然,创造了新生活。他把对新兴资产阶级的由衷赞颂和自己的海上体验,艺术地倾注于这个人物身上,写出了这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不朽名著,并因之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
《鲁滨孙漂流记》由三个部分构成:头一个部分简要描写主人公离家出走,经营种植园等情景;中间的主体部分描写他离群独处的孤岛生活;第三部分写他回英国途中与狼群的搏斗。其间主体部分最为精彩。它通过勾画鲁滨孙在特定环境中的表现,更为集中而又具体地揭示了赞美劳动和同自然斗争的基本主题。《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主要成就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
一、鲁滨孙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鲁滨孙这个人物是世界文学史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他充满探索和冒险精神。为向往海外的新世界,他放弃安逸而平庸的生活,及至获得成功,亦不肯停息。后半生虽然漂泊于没有人烟的荒岛,但却靠双手在艰苦中赢得了生存的权利。他坚信人的聪明才智定能战胜任何困难。这个信念使他终于成为自然的主人、荒岛的征服者。鲁滨孙的形象,也是殖民主义者的真实写照。他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鲁滨孙的性格里充满了自信乐观、不屈不挠的精神,好奇心强、勇于冒险、热情而富有主见使这个人物浑身散发着无穷的人格魅力。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在面对孤岛生活的种种艰难时显示出了坚守与乐观,用他的智慧和勇敢创造了奇迹,再次向人们展示“性格决定命运”这一哲学辩证思想。人的性格渗透于行为的方方面面,性格主宰命运,发挥好性格的优势就能铸造辉煌的人生。鲁滨孙的性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坚持梦想、勇于拼搏。鲁滨孙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像其他人一样按部就班结婚生子,过此一生。他厌倦平淡无奇的生活,热衷航海,在幼小的脑海里就存在着遨游世界的想法,对海上惊险刺激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当他毅然决定离家出走坚持自己的梦想时,一次次的失败和不幸降临到他身上,他没有放弃梦想和航海的信念,每一次都从失败中站起,百折不挠地重新回到海上的冒险生涯中。这种执着与信念、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和赞美。
务实肯干、对劳动充满热情和智慧。当鲁滨孙被遗弃孤岛,在身边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他用智慧为自己创造了生存的条件。沉船的桅杆被做成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帐篷被搭建起来作为定居之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又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永不放弃、坚持不懈。在保证了孤岛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鲁滨孙始终没有放弃离开孤岛的信念。他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用砍倒的大树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因为船身太重无法拖下海,只好前功尽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使人动容,在任何时期都应当受到学习和赞美。
二、小说非同一般的具体性和真实性
在现实生活中并无鲁滨孙其人,他的遭遇、阅历也都是假想出来的。但由于作家善于运用生动逼真的细节去描绘人物的行动、心理及各种事物和现象,所以虽是虚构亦真实可感。他的创作开辟了以写实为风格,追求逼真效果的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道路。他的小说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正因此,它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鲁滨孙在孤岛上的种种生活体验都是作者幻想的产物。作者巧妙地把故事引入这些虚构的世界里,借主人公的感受曲折地揭露了现实,表现了主题。作为启蒙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笛福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对现实生活细心的观察,取材于社会,同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小说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强调了文学的真实性。
小说在写作上运用了各种手法强调故事的真实性。《鲁滨孙漂流记》采用第一人称,是思想和艺术的合一。“我”的各种经历、活动、思想都以口语化的短句表达出来,拉近了主人公与我们的距离,无论在思想、感情、文章风格上都表现了惊人的现代性。小说留有传记、游记、日志、政论等多种非文学元素的印记,同时融入航海小说、哲理小说、流浪小说等文学表达形式。无论从小说的故事情节还是人物情感的描写都细致入微、真实可触,让我们在经历着不食人间烟火的孤岛生活的同时又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性。
三、《鲁滨孙漂流记》的现实启示
《鲁滨孙漂流记》表达了新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体现了那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的个性自由。小说主人公自信、坚毅、勇敢、智慧的形象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对现今社会和个人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影响。
为了填饱肚子,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鲁滨孙在岛上种植了大麦和稻子,自制了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后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还通过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丰富了自己的餐桌饮食。这种踏实肯干,一切通过劳动获得的精神是非常值得现代年轻人学习的。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率持续降低,不肯付出诚实劳动、希望通过关系找到一劳永逸的工作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只会畅想,把目光投注到大型公司海外企业上,好高骛远。怀揣梦想但同时又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这是一种做实事的文化,是我们应当敬仰和追求的。鲁滨孙在面临一生从未经历的生存环境时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具备的迅速适应能力和获得的自我拼搏的成果都是当代大学生择业就职时需要具备的能力。
小说主人公性格里最突出和显而易见的就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鲁滨孙在孤岛生活的二十八年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积极勇敢面对的精神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为那些在苦难中挣扎、对未来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鲁滨孙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向我们传递着令人振奋的正能量。在经历了风餐露宿、起起伏伏,他创造了自己的农场、田地;双手磨出老茧,脚下走出水泡,他用勤劳的双手成为荒岛成功的开拓者;经历了无数次求助失败,伤心绝望后又重新振作起来,坚信总有一天会走出荒岛,并始终为之做好准备。在一次次跌倒、受挫煎熬后蜕变,脱胎换骨。鲁滨孙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天赋、才能、技巧,把卓越变成自身的一个特质,在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后,生活给了他惊人的回报。种田、捕猎、饲养、造船、解救星期五,衣食住行得到全面的改善。他将荒岛变成了世外桃源,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和成果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
在岛上的二十八年,鲁滨孙经历了各种磨难,从没有粮食、没有房屋到发现野人、遇到英国船叛乱,要没有很大的勇气和受挫折能力是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遭受挫折,面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是当代青年的各种消极情绪的代表。一遇到失败坎坷或灰心丧气或一蹶不振,不从自身找差距,总是怨天尤人。受挫能力培养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修课程。一个要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先经历种种痛苦、磨难、挫折,才能有所作为。
鲁滨孙展现了一个独立人格大写的人,内心强大,浑身散发着人类的理性之光。只有他能够在没有机械设备的荒岛上营造住处、烘焙面包、缝制衣服。小说传达着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将个人理想和英雄品质完美结合。徒手开拓和征服孤岛、拯救黑人奴隶星期五、周全设计逃离计划,这些成就了鲁滨孙的英雄形象。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鼓励为自由和幸福奋斗,小说中流露出的冒险精神和创业精神让那些在人生十字路口观望、因循守旧的人们备受鼓舞。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尊重人和人的价值,这是我们在主人公身上发现的闪光点。随着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鲁滨孙漂流记》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价值观并从中受到鼓舞和启示。 语
参考文献
[1]陈冬云.一曲新兴资产阶级的颂歌——《鲁滨孙漂流记》简析[J].沈阳大学学报,2010(4).
[2]王爱菊.自我构建:洛克哲学视角下的《鲁滨孙漂流记》[J].外国文学研究,2012(10).
[3]郭爱莲.《鲁滨孙漂流记》与《蝇王》比较研究[J].语文学刊,2013(5).
[4]杨周翰.欧洲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67-403.
[5]魏颖超.英国荒岛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42-80.
[6]张桥英.《鲁滨孙漂流记》与笛福的叙事真实观[Jl.名作欣赏,2009(12).
【所属项目:《以中西文化对比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号GBD1213021;《大学英语与通识教育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号:JG201301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