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第4期 ID: 421125

  

探讨《老友记》言语幽默的生成

◇ 姬姝

  摘要:幽默一词最早是由林语堂先生提出,是指言行可笑有趣且富有意味。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幽默在人们日常的交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与扩大。本文研究的方向为言语幽默的生成,这一研究方向在语言学界早已开始探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关联理论与合作原则对言语幽默的生成进行阐释。本文选取《老友记》中的几段语言对话,利用关联理论与合作原则探讨语言幽默的生成。
  关键词:《老友记》 言语幽默 关联理论 合作原则
  一、关联理论与幽默的生成
  “关联理论”这一概念是英国的Wilson和法国的Sperber于1986年联合提出的,是指将认知学与交际学相结合,以一定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来分析话语相关性,该理论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遵循着一定的关联原则。随着语用学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开始运用语用学理论来进行语言幽默的探讨研究[1]。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幽默话语的关联性较弱,使对方无法按平常的推理习惯去理解话语的意思。因此,幽默的生成就是幽默理解者借助认知环境判断幽默发出者的交际意图,寻找最佳的关联性,从而理解话语的更深层次含义的过程。换句话说,幽默发出者的话语本身并不会产生任何幽默效果,只有幽默理解者结合语境推测出隐含的更深层次含义,其中的幽默才会显现出来,从而完成交际。关联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明示和推理、关联和关联原则、认知语境等。
  (一)明示和推理与幽默的生成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交际就是由一方发出意图提示,另一方通过推理理解对方意图的过程,从而构成明示和推理模式[2]。明示是针对说话者而言,说话者在交际中把信息意图传递给听话者,推理是针对听话者而言,听话者通过对说话者发出的意图提示,结合认知语境,推理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从这一角度看,幽默的生成就是明示到推理的过程。
  例一:
  瑞秋:(对莫妮卡说)谢谢!(对罗斯说):我跟你25,再加17.
  菲比:……10!
  (罗斯看到自己的钱包里只有2块钱)
  罗斯:(对乔伊说)我的钱有点不够。
  乔伊:没问题,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怎么了?
  (罗斯看着乔伊,惊讶于他愚笨的反应)
  钱德:(对罗斯说):要多少?
  罗斯:15。
  钱德:这里有10块。
  罗斯:谢了。
  几个朋友在一起打牌,瑞秋因为面试失败,心情十分沮丧,就想“豪赌”一番,最后只剩下瑞秋和罗斯两个人在玩。女友们都贡献出自己的赌金给瑞秋,增加她的筹码,罗斯看到自己的钱包里只有2块钱,于是跟乔伊说他的钱不够了,结合当时的语境不难明白,罗斯给出的信息意图是希望乔伊资助他,这是一种明示。但是乔伊并没有推理出罗斯的信息意图,然后给出了“你可以跟我借钱”这样的回答。在剧中乔伊是一个头脑简单,不喜欢思考问题的人,对话语的了解一般只停留在表面上,罗斯并没有直接跟他说借钱,致使乔伊的推理出现了错误,然后找到跟语境最符合的关联信息“你可以跟我借钱”。随后钱德给出了正确的推理,直接问罗斯“要多少钱?”我们可以看出,乔伊的推理错误导致了幽默的生成。
  (二)关联反差与幽默的生成
  关联反差是指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和最大关联在实际交际中的出现的反差[3]。最佳关联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话语关联性强,使听话者进行深加工,二是说话者的偏好、能力方面和话语相符,形成相应的认知语境。最大关联则是跟加工努力、语境效果这两个因素相关,在前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大关联与加工努力呈负相关,与认知效果呈正相关。在实际交际中,话语者给出话语信息,听话者根据话语者的偏好、能力等方面得出最大关联的认知,但这一认知被说话者的进一步明示否定,听话者必须重新进行推理,找出最佳关联,最佳关联和最大关联在此出现的反差导致了幽默的生成。
  例二:
  (电话响了,钱德接起来)
  钱德:你好!哦,嘿,瑞秋,是信用卡的业务员!
  瑞秋:哦,好的,你能替一下我吗?
  钱德:好吧,(对着电话)是的,我是瑞秋。
  瑞秋:不!(她抓起电话,钱德代替她在玩的游戏里的位置)
  信用卡的业务员打电话找瑞秋,钱德接了电话,瑞秋和朋友玩游戏正在兴头上,她对钱德说“你能替一下我吗?”在这里,根据当时的认知环境我们轻易得出瑞秋让钱德接替她继续玩游戏,可是由于瑞秋以前经常逃避信用卡业务员的电话,钱德在匆忙之间把这句话与瑞秋以前的做法相联系,推理出“代替她与信用卡业务员谈话”的意图,所以他拿起电话回答说“我就是”,直到瑞秋过去抓起电话,钱德才明白瑞秋是想让他接替她继续玩游戏,即推翻最大关联,得出最佳关联,观众跟随钱德的推理过程体会了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反差产生的幽默。
  (三)语境效果与幽默的生成
  关联理论认为认知语境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是听话者根据话语者的言语对世界产生的假设,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是话语关联的关键因素。语境效果则是指新旧信息、新旧假设相互作用形成的语境含义,通过辨证、推理得出[4],而话语效果能否成功获取,关键在以下三个因素:一是话语的复杂性,二是话语的明确性,三是听话者付出的加工努力。这三个因素与幽默的生成有着直接的联系,若话语太复杂、模糊不定、听话者付出的加工努力过多的话,原有的推理与假设将被推翻,生成幽默。
  例三:
  瑞秋:你们有谁看到我的婚戒了吗?
  菲比:是的,很漂亮!
  瑞秋想要把婚戒还给前未婚夫时,发现戒指不见了。于是她问她的朋友们“你们有谁看到我的婚戒了吗?”菲比根据原来的语境假设,将这句话理解成旧的信息“瑞秋有一枚婚戒”,于是给出了“是的,很漂亮!”的回答,然而瑞秋询问的目的是为了找寻戒指的下落,由于语境不明确,造成了新旧信息与新旧假设的矛盾,菲比这样的回答让人哑然失笑,从而形成幽默效果。   二、合作原则与幽默的生成
  “合作原则”是1967年Grice提出的理论,并在实践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成为语用学的重要理论指导。该理论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谈都遵循着某种准则,使交谈顺利进行,一次成功的交谈是多方共同合作取得的成果[5]。具体来说,合作原则包括数量准则、质量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应遵循这四条准则,使交谈能够有效、准确进行。在日常交谈中,人们会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以达到某种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交谈的另一方只能通过探寻对方违反的原因,从而领悟其要表达的更深层含义,言语幽默由此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幽默是一种会话含义产生的表现形式,许多幽默的生成就是由于说话者违反了合作原则,从而使交际充满愉快的色彩。
  (一)违反数量准则与幽默的生成
  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要求话语者的话语信息数量符合交流需求,若给出的信息不足会造成语义模糊或歧义;若信息过量,则听话者可以领会到说话者的“弦外之音”,这两种情况均违反了数量准则,促使幽默的生成。下面的例子就是因为信息过量而产生幽默效果。
  例四:
  瑞秋:支持……你要跟我谈支持?我在医院生孩子的时候你甚至都没有来探望过我!
  艾米:是吗?那我做唇形手术的时候你也没来探望过我啊!
  瑞秋:你做第一次手术时我去过!
  瑞秋在与妹妹艾米谈话时,抱怨她在自己生产的时候没有来探望,艾米反过来抱怨瑞秋自己做唇形手术的时候也没有来探望。按照正常的逻辑推理分析,瑞秋的回答信息应该是去过或者没去过,然而她的回答却是“你做第一次手术时我去过!”。不仅包含了“艾米做唇形手术时她去探望过”这一信息,还包含了过量的信息,即“艾米第一次做唇形手术”,从这些信息中观众可以轻易推断出“艾米做过不止一次的唇形手术”,从而使幽默生成。
  (二)违反质量准则与幽默的生成
  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要求话语者的话语真实,违反该原则致使幽默生成的现象较为普遍,常见的夸张、比喻、反讽等,听话者需要通过推理得出话语者真正的话语意图,从而达到幽默效果。
  例五:
  钱德:伙计,如果这样的牛排算是正好的话,那你们提供半熟的牛排是不是还在地上到处走啊?
  钱德在餐厅点了牛排,结果发现牛排太生了。但是他并没有直接跟服务员挑明,而是用“如果这样的牛排算是正好的话,那你们提供半熟的牛排是不是还在地上到处走啊?”这一夸张的说法,听话者可以据此推理出话语者真正要表达的信息,钱德的这种说法,既提出了自己的不满,也避免了气氛的尴尬。
  (三)违反相关准则与幽默的生成
  相关准则是指人们在交谈中,其话语要与话题具有相关性。但在实际交际中会出现违反者准则的情况,其目的是为了避免问题或化解尴尬,致使交际出现阻碍,这种“问东答西”的现象就是幽默的体现。
  例六:
  罗斯:瑞秋!
  瑞秋:原来你们在这里,所以,所以,中国怎么样,老兄?
  罗斯:很棒,你怎么啦?
  瑞秋:什么?
  罗斯:你在流血。
  瑞秋:啊?我在流血!没事!周游东方的旅人,我要听一切事情!
  瑞秋从钱德口中知道罗斯喜欢自己,就去机场接机并想趁机向他表白,结果却看到罗斯与一个女孩亲密相拥地出现在眼前。瑞秋大受打击,慌忙避开,却不小心摔倒被罗斯发现,于是开始了以上的这段对话。罗斯问她“你怎么了?”瑞秋却说“中国怎么样”,这种为避开话题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的对话,明显违反了相关准则,罗斯不知道缘故,可观众却深知其中的来龙去脉,为这样的对话感到幽默,同时对瑞秋产生同情。 语
  参考文献
  [1]赵海艳,王苗苗.《老友记》中幽默语言的语用成因分析[J].电影文学,2011,03(06):102-105.
  [2]曹慧敏.从模因仿拟的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俚语幽默[J].电影文学,2012,05(02):80-83.
  [3]公海燕.《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以关联理论为视角[J].群文天地,2011,07(12):224-225.
  [4]纪雅彬.从合作原则违反角度分析《老友记》对白的修辞特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7(02):99-101.
  [5]毛颖哲,崔建斌.幽默语在美国情景剧《老友记》中的应用[J].唐都学刊,2012,01(02):143-145.
  【本项目受河南省2013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支持(项目编号:132400410945)】

探讨《老友记》言语幽默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