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通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课后练习题目的表述,常常用动词的重叠形式——VV式和V—V式。但教科书在这两组重叠式的使用上,并未加以区分。本文结合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重点分析了VV式和V—V式在语义表达及语用效果上的差异,并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题目表述中VV式和V-V式的使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VV式 V—V式 句法 语义 语用
引言
语文教科书的语言是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良好语文素养的首要阵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目标,要求语文课文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典范性。因此,从课文内容到课后练习,语文教科书的一词一语,都应该在语言运用上起到示范作用。但现行的语文教科书中的语言运用时有不规范语句发生。例如动词的重叠形式——“VV式”和“V-V式”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题目表述中常常使用。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题中,常见的题目表述为:“读读,抄抄,再听写。”而四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中,题目表述则为“读一读,抄一抄,再听写。”甚至同一册语文教科书中,同样的题型,题目表述也不一致。再如北师大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天地”模块中,“笔下生花(选一项,写一写。)”栏目设置了两个小题目:一个是:“观察一个地方,写写它的变化。”另一个是:“生活中哪些颜色有特殊的作用?写一写。”
鉴于此,笔者从语义、语用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分析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VV式和V-V式之间的差异,以期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题目的规范表述深入思考,为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借鉴。
一、单音节动词重叠的VV式和V-V式的差异
(一)语义差异
通常认为,动词重叠表示时量短动量小。即便如此,VV和V—V仍存在着语义差别,试述如下。
1.VV和V—V有轻重之别。一般而言,VV所表达的语义比V—V要轻一些。试比较下面两组句子:
例1 a(向四凤,哀求地)过来,我的孩子,让我好好地亲一亲。
b过来,我的孩子,让我好好地亲亲。
例2 a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
b你静静。把脑子放清醒点。
例1、2两组中,第一句的语义略重于第二句。(此处应分析:语义怎么重?)这可以用二者音节结构的特点加以解释:相对而言,VV式的词形较短,结合较为紧凑,只有两个音节,读时一般不能拖长,第二个音节必须读作轻声,尾音轻且短,比较之下,语义就稍微轻一些;V—V式的词形相对较长,结合就不如VV式紧凑,三个音节,读的时候可以自然拖开来,第二个V可读轻声也可读原调,比较之下,语义就显得重一些,第二个V读原调时,语义自然更重,因此,V—V式通常用来表示语气的加重。
2.VV倾向于淡化动作,将动作的难度往小处说,表示事情易于办到;V一V则倾向于强调动作的重要性,需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办得到。如:
例3 这件事关系到我们俩的切身利益,你想一想,我也想想。
例4 这件事关系到我们俩的切身利益,你想想,我也想一想。
显然,例3“你”要想得多一些,深刻一些;例4中“我”要想得多一些,深刻一些。
(二)语用差异
1.二者所反映的说话者的态度不同
(1)VV式通常反映出说话者自由、随意、轻松、悠闲的态度和心理。如:
例5 心里高兴的时候,夏竹筠也上上班。
例6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2)V一V式则常用于表达说话者慎重、严肃的态度,有郑重其事的意味。如:
例7 但他还要试一试,他以为可以拿住陈咏明的那个法宝。
例8 他(周总理)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显然,以上例子中用V一V的地方都不宜换作VV。VV式和V一V式在反映说话者态度上的差异,我们可以概括为:二者在表现说话口气上有着不同的语用价值,VV式是自由式,V一V式是郑重式,这与其语义表达的轻重差异是一致的。
2.二者分别反映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1)VV式通常用于表达发话者急躁、不耐烦或批评、呵斥、厌恶等感情色彩,多表达对事物的贬义评价。如:
例9 你们想想,你们哪一件事对得起我?
例10 你看看,这孩子这点小脾气!
(2)V一V式通常不用于对事物的贬义评价,而是多用来表达发话者耐心的劝慰或诚恳的请求。如:
例11 您忍一忍,喝了吧。药苦可能够治病。
例12 四凤,不,不,你让我好好地想一想。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由于VV式和V一V式表达的感情色彩不同,它们在语流中的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也不相同,V一V式在语流中往往读得比原调稍轻稍慢一些。
综上所述,V一V式倾向于强调动作的重要性,需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办得到,而VV式倾向于淡化动作,将动作的难度往小处说,表示事情易于办到;V一V式在语流中往往读得稍轻稍慢一些,用来传达耐心、慎重、严肃的态度,有郑重其事的意味,是郑重式;VV式通常用于传达自由随意的心理和态度,或表达发话者急躁、不耐烦或批评、呵斥等感情色彩,是自由式。
二、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练习题目表述的建议
语文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可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至四学段定位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类。据此,我们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练习题目分为三种类型:知识性的题目指令、能力性的题目指令和综合性的题目指令。教科书中设置练习题应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真对待题目为导向。具体到上述三种类型的题目表述,在用到单音节动词重叠时,我们对题目表述的建议如下:
(一)识读(识字与写字、阅读)练习,也即知识性的题目指令
该类题目旨在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识记、会写,是基础性练习,学生在该类题目的练习过程中,应格外认真、细心,以扎实地掌握字词、学会精读,准确理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该类题目表述中需要使用单音节动词重叠时,以强调耐心、凸显郑重的V一V式为佳。而VV式急促随意的语义特征,用于此类题目则不妥当。例如,“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问号的不同用法。”根据题目,“体会”是以“读”为前提的,需要反复品读、琢磨,用“读读”自然难以体现出这种指令倾向,改为“读一读”方合适。
(二)说与写练习,也即能力性的试题指令
说话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倾听、口语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写作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书面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直接而外在的表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二者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该类题目表述中需要使用单音节动词重叠时,通常以V一V式为宜。尤其是题目指令单一时,用VV的效果不如V一V。
若题目指令是多向的,则需根据题目指令的轻重次序区别对待。例如,“查一查字典,弄清带点字的字义,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该题目的指令有二,一是查字典弄清字义,二是说出词义。弄清字义是首要指令,是说出词义的基础和关键;说出词义是在首要指令完成后的延展要求,相对于首要指令而言,延展要求显得相对容易。因此,此类题目,一般情况下要使用V一V式表述首要指令,使用VV式表述延展指令。如若延展指令仍用V一V式,亦不影响表达。然而若一道题目中使用VV式表达全部指令,显得仓促草率。如:“读读想想,说说下面两句话包含的意思。”三个VV式的动词重叠连用,读来既缺乏节奏感,也给人以仓促草率、不严谨之感,如改为“读一读,想一想,再说说下面两句话包含的意思。”则既有语音节奏上的轻重缓急,又传递出“读”“想”环节要求认真慎重之意。
(三)综合性学习,也即综合性的试题指令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该类试题往往贴近现实生活,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该类题目表述中需要使用单音节动词重叠时,则要根据实际表达内容所需,灵活处理VV式和V一V式,往往传达轻松休闲的生活过程时用VV式,表达题目指令的重心时,用V一V式。例如:“跟妈妈到菜市场去买菜,看看菜市场有哪些蔬菜,妈妈买了哪几样,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该题目既涉及到学生的观察能力的锻炼和生活体验,又对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要求。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是该题目设置的落脚点,因此,用了V一V式“说一说”和动补短语“写下来”,突出了强调的意味儿,而生活体验过程中的“看看”则带有轻松休闲的意味儿。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