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7期 ID: 151601

[ 舒坦辑 文选 ]   

信息15则

◇ 舒坦辑

  ●汪曾祺私信披露他曾想写长篇汉武帝
  上海文艺出版社日前推出《私信中的汪曾祺》一书。作者陆建华接受采访时说:“1984年8月16日,汪曾祺给我写来了第16封信,信中他和我谈到写长篇小说的困惑。”一辈子以短篇小说和散文驰名当代中国文坛的汪曾祺,没有写过长篇小说,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汪老究竟有没有想过写长篇小说呢?“有过。他最初想写长篇历史小说《汉武帝》时,可谓踌躇满志,志在必得。”为什么又没写呢?陆建华心中是知根底的,他透露,汪老最想写的是汉武帝与司马迁,不止想写,他甚至已进入具体构思阶段,这是为不少人知道的事。为何没完成,却少有人知。“他在信中对我讲:‘《汉武帝》尚未著手,很难’。”为什么汪老如此纠结?陆建华说,信中是有交代的,汪老说,“《汉书》、《史记》许多词句,看看也就过去了,认起真来,却看不懂。比如汉武帝的佞臣韩嫣、李延年,‘与上同卧起’,我就不能断定他们是不是和武帝搞同性恋,而这一点在小说里又非写不可。”在当时那个年代,“同性恋”难倒了汪曾祺不说,着手写第一章“宫刑”更是让汪老感到束手无策,“这‘宫刑’就很麻烦,成年人的生殖器是怎样割掉的,我就弄不清楚。”既然弄不清楚,汪老为何硬要知难而上呢?信中汪老称,“之所以对汉武帝有兴趣,是因为这个人的心理很复杂。”为何汪曾祺最终放弃了长篇写作?陆建华认为,“汪老复出文坛时已是花甲之年,岁月如飞,时不我待,对汪曾祺来说,最耗不起的便是时间。当他事实上想不出改变现状的办法后,只好无奈地放弃长篇写作的打算。”
  
  ●第24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揭晓
  由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陈伯吹儿童文学基金”主办的第24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近日揭晓,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周晓先生荣获杰出贡献奖,张弘的短篇小说《玫瑰方》获大奖,《上海少年儿童报刊简史》(简平著)获特别奖。周晓先生是我国儿童文学界的著名评论家、编辑家。新时期以来,他写了大量有影响的关于儿童文学思潮和作家、作品的评论,并以《儿童文学选刊》为平台,观察、跟踪和组织评点当代儿童文学的思想与美学演变过程,积极倡导拨乱反正,热情鼓励创新变革,竭力提携文学新人,为推动儿童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届杰出贡献奖授予周晓先生,正是对他的学术成就和突出功绩的褒奖。获得本届大奖的张弘是位有实力的青年作家,她的获奖作品《玫瑰方》内蕴丰富,情感深厚,写出了独特的儿童心理和真实的人生体验,具有颇为出色的艺术品位。本届评奖新设立了特别奖,评委会一致同意将首次特别奖授予《上海少年儿童报刊简史》。这部专著完成了陈伯吹先生的一个遗愿,填补了上海儿童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白,并在儿童文学界、少儿出版界产生了反响。殷健灵的《1937·少年夏之秋》、彭懿的《欢迎光临魔法池塘》、徐玲的《31天忽视被爱》等十部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
  
  ●大学教师首写神话小说获百万稿费
  阿菩是广东省揭阳市一名大学教师,他耗费5年时间,反复增删12次,终于将中国最古老的经典《山海经》,还原成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山海经密码》。在书中,阿菩以讲故事的形式,将4000年前远古先民真实生活场景,真切地还原在读者眼前。读客图书以100万的高额版税闪电签下这名写作新人。目前,《山海经密码》已正式出版,首印20万册。阿菩,1981年生人,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先后在广州做过商业周刊记者、编辑、策划公司执行总监等,在事业巅峰时突然意识到写作才是自己内心的理想,他想用20年时间“重塑中国神话”,为这个庞大的写作计划,他放弃高薪,回到自己的老家广东省揭阳市,目前在老家一所大学里一边教书,一边写作。阿菩第一次深入接触《山海经》,是在大学一年级。他的老师叫刘晓春,是中国著名民俗学大师钟敬文先生的弟子。在老师逐字逐句的导读下,阿菩终于进入《山海经》的世界。阿菩说:“当我真正读懂了《山海经》,我被4000年前我们先民所生活的奇妙世界深深镇住了。《山海经》所包含的神奇密码,关于神话的、地理的、医药的、动物的、植物的……绝对是你无法想象的。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沉迷在《山海经》里面,脑子里经常会幻化出《山海经》中出现的神兽。”在2007年的网络文学年度盘点中,阿菩被读者评为“中国最被低估的天才神话小说家”。
  
  ●屈原故里获“中国诗歌之乡”美誉
  日前在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县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端午赛诗会”上,中国诗歌学会将“中国诗歌之乡”的牌匾授予湖北秭归。当天的赛诗会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的100多名诗人学者在此搭设诗台,赛诗吟对。据了解,赛诗会是秭归端午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明清时期,秭归农民就自发组织组建骚坛诗社。骚坛诗社保存下来的明清时期诗稿约1000首。自1982年恢复骚坛以来,社员出版了《吊屈原专集》《骚坛2008》等数十本骚坛专集。秭归县文联主席周凌云介绍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诗歌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逐渐被边缘化。只有让诗歌走进大众,融入火热的现实生活,诗歌才会释放出迷人的艺术魅力,才能促进诗歌的繁荣。目前,秭归已组建萤火虫、兰蕙、楚风、树蕙、天问等诗社8个,发展会员160余人。萤火虫诗社15岁的会员郭启嘉,身患重病依然热爱诗歌,于年初编印个人诗集《初秋的遐想》,收录古体诗51首、现代诗28首、散文诗4首。
  
  ●王蒙推出《庄子的奔腾》再引争议
  著名作家王蒙继《庄子的享受》《庄子的快活》后,近日又推出《庄子的奔腾》,第三次对先贤的读物进行解读。三部近乎“学术性”著作花费了王蒙两年半的时间。书中王蒙融其丰富的生命历练,借评庄讲庄,发表对社会人生的议论。但再怎么“生命历练”,恐怕读者也只能先看庄子的“原话”,然后顾及王蒙的“历练”。不过,出版方博集天卷的编辑说,王蒙是具有市场号召力的著名作家,《庄子的享受》卖得不差,所以王蒙的感悟系列一本接一本地出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认为,王蒙此类作品广义地来讲只能算是散文或者评论。回顾中国现代文学史,闻一多、朱自清等新文学的开创性人物,后期都转投了非常学术的研究,并重新评价文化传统,而不是止步于改写、续写和感悟。文学评论家夏烈指出,从虚构文学到非虚构,作家转型为文史学者,这算得上是个好传统。“但从目前来看,我个人觉得作家的文化积淀有点单薄,刘心武续写红楼梦虽然赚了吆喝,但这次对经典的续写,他的驾驭有点先天不足。”在夏烈看来,当年介入现实、反映现实的作家,为时代留下了经典人物形象,比如王蒙和刘心武两位,其代表作《青春万岁》《班主任》的文学成就不容否定。
  
  ●安妮宝贝《七月与安生》搬上舞台
  安妮宝贝的小说《七月与安生》将首次被改编成话剧演出。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宁财神编剧策划,实力派女演员江一燕领衔主演的都市情感话剧《七月与安生》将于暑期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该剧由周小倩、鲍莉两位风格迥异的女性导演联袂执导。《七月与安生》是安妮宝贝十年前写的一部小说,围绕都市中两女一男展开。“七月”与“安生”,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因命运的安排,爱上了同一个男人,价值观的不同造成了两人生命方式的大相径庭。对于改编成话剧之后,原作的精神是否会被完整保留的问题,安妮宝贝并不是特别在意,“不管原作精神有无被完整保留,希望是个好作品。”该剧女主角江一燕因为《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里的那个清纯女生“周蒙”和《南京!南京!》里勇敢的妓女“小江”而被观众熟悉。这一次是她首次登上话剧舞台。对于这部作品,江一燕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遇见七月或安生吧。她们是截然不同的白色与黑色,她们又仿若同一个女孩。”
  
  ●企鹅出版社将推出《金山》英文版
  近一年来,有关张翎《金山》是否涉及“抄袭”的争论很多。日前,据《加拿大星报》《加拿大环球华报》报道,加拿大企鹅出版社经过了详尽的调查和细致的比对,认为“指控抄袭毫无依据”,并将在今年10月推出《金山》的英文版。作为《金山》的国内出版方,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回应道:“《金山》是一部在思想上有深度、力度,艺术上达到相当高度,具备第一流的原创品质的中国当代优秀长篇小说,也是近些年来我社出版的最重要、最优秀的中国当代原创文学作品之一。作为文学出版的同行,我们对企鹅出版社扎实认真的专业精神和工作作风表示敬佩;同时,我们也非常高兴地看到,企鹅出版社的专业结论与我们对张翎和《金山》一直以来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判断是完全一致的。”张翎不愿对此事作过多回应,她表示《金山》已成往事,她正在集中精力进行新的创作。据悉,她的长篇新作《睡吧,芙洛,睡吧》已经完成,这部新作的背景设在落基山脉的淘金小镇巴克维尔,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早期加拿大华工的艰辛生活。
  
  ●方志敏手稿本《可爱的中国》仿真影印出版
  上海图书馆日前对外披露,该馆珍藏的方志敏烈士手稿本《可爱的中国》已在此间仿真影印出版。据介绍,此次仿真影印的烈士手稿是方志敏自述如何拿自己的整个生命为国、为民战斗的作品,内容包括方志敏2篇文章《清贫》、《可爱的中国》和一些写给家人、朋友的“短信”,还收录了冯雪峰所作的前序,从中映射出一种爱国主义思想和热情。此番仿真影印的版本,系方志敏托人从狱中带出,并由鲁迅先生转交于冯雪峰的手稿。1951年冯雪峰在交给将要成立的革命博物馆保存和陈列之前,为了“整理烈士遗著的方便,同时也为了他的战友、亲属和同志们能够比较容易地得到这种可贵的纪念品”,先行影印出版过一次。据冯雪峰回忆,该稿本当时在上海仿真影印了3000本,仅作为赠品并未在社会上公开发行。如今,整整60年过去,此间出版的方志敏手稿仿真影印本已极为罕见。
  
  ●宗璞自称诗词是他的好朋友
  著名作家宗璞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小时候的阅读分成三个部分,一是背诗词。我5岁开始上小学,父亲会给我选一些诗,每天早晨背上书包在母亲床前背了再去上学;那会儿背白居易的诗多一些,像《长恨歌》、《百炼镜》都背过,因为白居易的诗容易上口。父亲对我有要求,规定每天背多少,但是容易完成,我也很有兴趣,一点儿都不吃力。父亲从来不讲,他主张书读千遍,其义自见。二是儿童读物。那时候读了《格林童话》《爱丽斯漫游仙境》,还有一套少年儿童读物的文库,其中改写的《西游记》非常好读。从前我看的《西游记》很繁琐,一上来就是“有诗为证”。三是成人读物;那个时候看书也是囫囵吞枣,但是我在八九岁时读《红楼梦》,读了很感动,看到林黛玉死的那章,哭得不得了。还有一些别的书,在小孩子中很流行,比如清代俞曲园改编的《七侠五义》,再就是《隋唐》、《小五义》,也读《水浒》、《荡寇志》。大致说起来,诗词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诗词是我的好朋友,是我的终身伴侣。我父亲晚年时也常背杜甫的诗,现在我也常读。现在很多学校倡导小孩子背诗词,应该鼓励,中国是诗的国家,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毕飞宇称写作是阅读想像力的过程
  在过去十年中,毕飞宇是他那代中少有专注写作并不断给读者带来惊喜的作家。毕飞宇不是文学奖型作家,也不是频频在公共讨论中抛头露面的作家,不热衷于网络,他甚至连手机也没有,他就只是一个单纯的小说家。而他的官方身份是江苏作协副主席。今年3月,毕飞宇凭借旧作《玉米》英文版获得亚洲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帕克认为《玉米》会在20年内成为经典。《玉米》出版于2003年,然后是2005年的《平原》,再加上2008年的《推拿》,毕飞宇用这三部长篇小说交出过去10年的写作成绩单。在《玉米》和《平原》中,毕飞宇延续1980年代成长起来的那代作家对历史的着迷,毕飞宇自己也说,“我感兴趣的是1970年代的意识形态、文化制度,在当下的延续和影响。写1970年代是还债,不从那走一遍,不留下两本书,内心是无法交代的。”到了《推拿》,作家一下子又把读者拉到了当下,把他个人与盲人世界的交流经验,用虚构的方式呈现“黑暗”世界。也是从《推拿》之后,毕飞宇想把作品与这个当下更加紧密结合,“所以对我来讲,《推拿》的写实还不够,我下面进一步往那个路子走。”《推拿》开启了他的又一段写作旅程,在他看来,一个小说家处在如此生动的世界中,在小说文本中却一点都看不到这个世界,这是个大遗憾。为什么写作?毕飞宇在一次访谈中的回答是,“小说里许多东西,跟你没关系。写作表面来讲你在那写字、打电脑,其实不是。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作家阅读想像力的过程。你想象的东西,就在你的身边,它自己有活动能力,自己有生命。”
  
  ●迟子建劝读者勿追畅销书榜
  由中国出版集团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读者大会日前在哈尔滨环球剧场举行。余秋雨、倪萍、迟子建、王树增、郦波等人出席大会畅谈读书心得。在会上,作家迟子建奉劝读者,读书不要功利主义,也不要形式主义,尤其是不要盯着书店或媒体的畅销书榜单,这样容易造成盲目跟风。迟子建是携去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白雪乌鸦》与读者见面交流的。谈到作家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时,迟子建表示,作家创作尽量放宽心态,松弛自己,只有放下自己的时候,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否则就会像我小时候写作文那样老是跑题,原因是老师总是要让我找出一个中心思想。这样的结果是,高考作文由于紧张,考虑中心思想太多,结果只得了5分。”谈到对图书的选择,迟子建奉劝读者,读书不要功利主义,也不要形式主义,“尤其是不要盯着书店或媒体的畅销书榜单,这是很危险的,容易造成盲目跟风。如果不读经典书,就像每天早上只吃维生素,可能会造成身体失衡。文化的传承一定要有一个过程,不读经典作品,你就不知道它的滋养有多深。大家在热捧畅销书的同时,也要打量一些被遗忘的经典,这是经过时间考验过的,我相信这样的作品对读者更有营养”。
  
  ●张炜认为作家应少看网络多接触自然
  现在是一个价值观多样化的时代,文学的表达方式同样日益多样化。在作家张炜看来,作家努力的方向有很多,但不管怎样,将自己的一支笔深入到野地和自然之中,始终应该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因为离开了这些场景里的生命表达,难免会有枯燥感,也少了很多情趣、别样感慨。虽然写作题材是不同的,但城市乡野不必分得截然清楚,它们应该交织和交融起来。“有人可能认为既然是写城市的作家,这就不会像一般写农村的作家那样,每每写到田野和山川大地。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星空天籁、自然万物应该是作家心中常存的,无论写什么题材都不该丢失。设想一下,一个人只习惯于写城里街巷斗室故事,最后连头顶的星空都忘记了忽略了,他怎么会感动我们?不论写什么,他心中应该有永恒的诗意离开了大自然这个生命的大背景,诗意也将一点点消失。”张炜说。而对于网络与写作,张炜则表示:文学写作对于语言的要求非常之高。要做一个好的写作者、一个杰出的作家,需要做的准备和训练很多,但首先就要改掉一些习惯,其中一个最简单的要求就是少看网络,多多迈出门户,踏上真实的山川大地。网络不是用来看文学作品的,而是方便生活,比如购物,发发邮件,浏览了解信息之用。文学作品还是要从纸质书上读。
  
  ●渡边淳一出版最新励志作品《幸福达人》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的最新励志随笔集《幸福达人》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渡边淳一在《幸福达人》一书中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幸福就在每个人身边眼巴巴地等着你去拾取。与渡边淳一的《钝感力》相比,《幸福达人》讲述的角度更宽泛更全面,涉及到每一个普通人从出生开始,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通过身体生理构造、男女爱情、婚姻、事业、人生、家庭等等阐述如何体味到幸福。
  
  ●德国作家德利乌斯获毕希纳奖
  68岁的德国作家弗雷德里希·克里斯蒂安·德利乌斯(Friedrich·Christian·Delius)日前获得了德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大奖——格奥尔格·毕希纳奖。德利乌斯的小说述及从纳粹上台前直到今日的德国历史,以《里贝克之梨》(Die·Birnen·von·Ribbeck)、《作为年轻女人的母亲画像》(Bildnis·der·Mutter·als·junge·Frau)等为代表,已被译成17种语言,在世界多国出版。毕希纳奖由德国语言文学院创办于1950年,以19世纪剧作家格奥尔格·毕希纳(1813-1837)命名,奖励做出重要贡献的德语作家和诗人。该奖今年提高了奖金,由往年的4万欧元升至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5.57万元)。毕希纳奖的往届得主中名家云集,包括海因里希·伯尔、君特·格拉斯和艾尔弗丽德·耶利内克。今年的颁奖典礼将于10月底在德国语言文学院的所在地达姆施塔特举行。
  
  ●简·奥斯汀长篇小说手稿将拍卖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1775-1817)唯一一部尚为私人所有的手稿,将于近日在伦敦拍卖。索思比拍卖行预估,这部名为《沃森一家》(The Watsons)的长篇小说手稿,成交价将在20-3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10-325万元)之间。“手稿大约写于1804年,修改颇多,乃简·奥斯汀存留的最早一部小说手稿。”索思比在声明中说,“这部作品未在她生前出版,并始终未能完成,但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从中看到她的写作实践,以及她成长为英国最伟大作家之一的历程。”据介绍,奥斯汀从未有已完成小说手稿存世,仅余三份断章残片,分藏于英美两国的三家图书馆。《沃森一家》讲述的是一个丧妻牧师及其两子四女的故事,女儿中的老幺爱玛为主角,她本由富农姨妈带大,不想姨妈二婚,爱玛只好回到娘家。二姐、三姐待嫁,粗鲁讨嫌,只知道丧心病狂地找老公,唯有大姐伊丽莎白贤淑良善,铁肩持家。邻家为一贵族大户,有奥斯伯恩少爷,人品粗鄙,傻了巴叽,看上了爱玛。家贫由不得姑娘自傲,爹也重病,爱玛于是认命,准备嫁给奥斯伯恩少爷。但一番风波过后,她最终与奥少爷正直善良的家教霍华德先生成亲。据信此作已经写完约四分之一,所存手稿凡68页,由奥斯汀以其娟秀书法,工工整整亲笔手写,但反复修改之处亦十分繁多。英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牛津英国文学指南》主编玛格丽特·德拉布尔认为,《沃森一家》是“一部让人又急又爱、技巧圆熟的残章,本来必定会被证明与她其余六部小说同样出色,如果她能把它写完的话”。简·奥斯汀这六本长篇小说是:《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诺桑觉寺》(1818,身后出版)和《劝导》(1818,身后出版)。

信息1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