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2年第3期 ID: 150717

[ 干敏 文选 ]   

作为话语标记的“我跟你说”

◇ 干敏

   内容摘要:“我跟你说”在现代汉语里可以作为话语标记,表示强调其后引进的话语,根据其后引进话语的语义内容,总结出该标记具有五种使用类型,即强调性告知、表态性告知、命令性告知、告诫性告知、重申性告知。通过对“我跟你说”功能类型和演变机制的考察,我们认为该格式是从一个完整小句结构演变而来,这证明话语标记是高频使用的话语成分的规约化。
   关键词:话语标记 “我跟你说” 语用功能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我跟你说”这个短语有时可以看作一个话语标记,其出现与否不带来命题意义的改变。
   有一些“我跟你说”独立成句,或者其中的“说”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其后跟着宾语、补语、时体标记等语法成分,去掉“我跟你说”后句子就站不住,这样的“我跟你说”不是话语标记,如(本文的例子引自北京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和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当代小说语料库,具体出处从略):
   (1)李铁凑近朱大江说:“我跟你说个秘密,你可不许乱说。”
   (2)她说:“望妈,我跟你说清楚,我和陈昆生的事,你可别介人。”
   (3)我跟你说过,徐芾这个人物很让我着迷。
   当“我跟你说”短语整体作定语,修饰其后的名词性成分时,这时的“我跟你说”也不是话语标记。如:
   (4)她向总理介绍:“这一位,就是我跟你说的张佐良大夫。”
   当“我跟你说”处于兼语句中,其前出现主语,且不能被去掉,这种情况下的“我跟你说”也不是话语标记。
   (5)我妈老蹿蹬我让我跟你说,我老怕你不答应,弄得我怪没脸的,我就一直没说。
   作为话语标记的“我跟你说”,去掉之后不影响句子表义的完整性。如:
   (6)我跟你说,马缨花是个好女子。
   (7)秦汉林的声音很急促,也很兴奋:“不,你开门,我跟你说,我已想好了加工报警式钥匙圈的计划呢。
   本文主要研究固化为话语标记的“我跟你说”,而不研究具有实在意义的“我跟你说”。
   二.话语标记“我跟你说”的句法位置
   通过对语料库中符合话语标记“我跟你说”特征的用例进行统计,我们发现,在全部的123例中,位于话轮开端的有42例,居于话轮中间的有78例,附在话轮末尾的仅有3例,见表1:
   表1话语标记“我跟你说”在话轮中出现的位置、次数及百分比
  
   以上三种使用模式中,“我跟你说”是以位于话轮中间的情况居多,其次是位于话轮开端的情况,位于话轮末尾的最少。虽然并未发现“我跟你说”的句法位置与语用功能之间的联系,但为了叙述方便,我们还是以它在话轮中的位置为依据加以考察。
   三.话语标记“我跟你说”的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我跟你说”出现在对话中,其核心功能是引起听话人对它所引进话语的注意,具有强调意味。
   (一)“我跟你说”用于话轮开端
   1.提出重要信息,强调性告知
   当说话人预测自己要说的情况听话人不知道或未重视,常常会用“我跟你说”提示、提醒听话人注意。这里所要表达的信息,实际上是说话人主观上认为重要的信息,如:
   (8)蒋寒很为难,小声说:“青青,我跟你说,你现在很危险。”
   (9)郭燕:我跟你说,外边的门还没有锁上呢。这儿随时都有人进来打劫的呀。
   这里的“我跟你说”可以去掉,不影响句子的语义表达,但是,加上“我跟你说”这个话语标记后,说话人意在提醒听话人,后面的信息是听话人不能轻视的信息。
   “我跟你说”引导的说明性话语既可以是某种特定事实,也可以是事实的原因、理由,对自己情况的说明、解释。
   (10)我说:“你不是不让我赔吗?”他说:“柳家旺,柳家旺,我跟你说吧,四块这是少的,你打的肯定不止四块,我就让你赔四块就完了。”
   (11)大李∶我跟你说呀。我可不是挑拔你们离婚。这话咱可说前头。
   例(10)中,“我跟你说”引出的话语是用来说明“赔偿四块钱”的理由,而例(11)则是说话人针对对方存在误解或可能存在误解时,加以明示性纠正。
   2.提出自己观点,表态性告知
   有时,话语标记“我跟你说”引出的是说话人对特定事实的态度、评议、判断,代表说话人的主观观点。如:
   (12)看到雨杭并没有“消失”,就暗暗的松了口气:“我跟你说,奶奶不会再要你入赘了,这件事过去了,你快跟我回家吧!”
   (13)她把孙子叫到身边,当着儿子媳妇的面,和颜悦色的劝告:“我跟你说,袁乐梅那档子事儿不成就算啦,也没什么大不了嘛……”
   3.提出建议要求,告诫性告知
   有时,话语标记“我跟你说”引出的是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建议要求。如:
   (14)“我跟你说,爸,”儿子一副商量的口吻,“今儿等于过节,外面肯定热闹,灯也会开了,马路上又有花儿,备不住花丛里还有走马灯电动狗熊什么的,我给您把照相机装上卷儿,您出去照两张,溜达溜达……”
   (15)母亲在北京看病,儿子在西安上学,母子通电话时,儿子哭了,母亲说:“我跟你说,妈好着呢!你别哭……我跟你说,你别想妈。”
   例(14)“我跟你说”后面先说明理由再提出建议,例(15)“我跟你说”后面是先说明理由再提出要求。有时,“我跟你说”引入的话语语气强烈,这是说话人对受话人的警告,程度严重时就是威胁。如:
   (16)“我跟你说,明白点!”老人突然大声地喊:“不要眼里没有老人……左邻右舍都知道……”
   4.发出指令要求,命令性告知
   有时,话语标记“我跟你说”后面引进的内容是说话人对听话人发出的指示、吩咐或命令。如:
   (17)诶,我跟你说啊,你赶紧给我设计一套布景儿。
   (18)我跟你说:再走近些。
   (19)诶,我跟你说呀,麻烦您呢,再给我办一次演出证儿。
   以上三例中,“我跟你说”后引出的都是祈使句,表示说话人希望听话人按照指令、命令行事,只有表述明确才能引起听话人的注意,才能保证指令得到正确执行。因此,说话人用“我跟你说”这一话语标记引进指令性话语以引起听话人的重视。
   (二)“我跟你说”用于话轮中间
   位于话轮中间的“我跟你说”最为多见,它位于话轮的不同小句之间,既可以承接前面的话语而来,又能引导后面的话语信息。因此它不仅具有位于话轮开端“我跟你说”的以上四种功能作用,同时它还用于说话人意识到自己前面的话语信息量不足,需要加以补充说明,这类属于重申性告知。如:
   (20)“他不在,我跟你说他昨晚出去了没回来。”
   (21)“高寒如果真变心了,我是不要活的!我跟你说,我宁可死掉,也不能失去高寒!我讲真话!”
   有时,“我跟你说”后面引进的内容在前面出现过,这时的“我跟你说”是对这一信息加以重申和强调。如:
   (22)“……喔,福尔摩斯先生,你一定救救他,一定救救他!我跟你说,你一定救救他!”公爵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他面孔痉挛起来,在屋内踱来踱去……
   话轮中间的“我跟你说”经常标志着说话人在谈话中意识到听说双方原有信息的一致性可能会向不一致的方向转化。如:
   (23)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家里还有个未婚妻!我跟你说,你对青青,是兄妹之情化为男女之情,我对青青,是男女之情化为兄妹之情!今后我就当青青是我妹你要有一丁点儿对不起她,我和你没完没了!
   (三)“我跟你说”附在话轮末尾
   话轮末尾追加的“我跟你说”一般指向前面的话语信息。当说话人说出一段话时,最关注的是听话人能否真正理解和领会他的观点意图,为了确保听话人足够重视自己的话语信息,说话人可以在句末添加“我跟你说”来提示提醒听话人注意。如:
   (24)起明∶你见过我女儿吗?你最好是见见我女儿。我跟你说……
   上例中,“我跟你说”用于祈使性语句后是说话人用来提示听话人:尽管你我的认识有所不同,但你要重视我提出的主张。
   “我跟你说”用于感叹句后面时,则是使感叹的内容毋庸置疑。这一作用与居于话轮开端的“强调性告知”是相通的。如:
   (25)等啊等啊,我都快神经病了!我跟你说。
   (26)我真服了你这片嘴了!我跟你说。
   以上我们根据话语标记“我跟你说”的分布位置和后续句的内容将其分成了五种使用类型——强调、告诫、命令、表态、重申,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人的语气强弱有别,但不管在何种类型中,“我跟你说”所起的作用都是强调和吸引受话人的注意。
   四.话语标记“我跟你说”的变体形式
   董秀芳(2007)指出,话语标记经常存在变体形式[1],“我跟你说”也有一些功能类似的变体形式,如“(你)听我跟你说”,“我跟你说”及其变体形式的后面可以出现语气词,如:“啊、呀、吧”等。例如:
   (27)你不懂,为什么要脸红?我跟你说啊,对付男人,一步也放松不得……
   (28)来来来。不是那意思。听我跟你说啊。你除了会做这个,刚才你说的这个,还会,会点儿别的吗?
   “我跟你说”的变体形式与“我跟你说”基本相同,但“你听我跟你说”的语气较委婉,一般不用于指示或警告。
   当听话人不止一个时,“我跟你说”及其变体形式中的“你”可以换成“你们”。如:
   (29)“也许,‘弄丢’不算是个精确的说法,”矮人嘀咕着。“我跟你们说,在我们离开岛上的前一晚,我又赌了一次骰子……”
   如果说话人要表示对听话人的尊重,“我跟你说”及其变体形式中的“你”也可以换成“您”,如:
   (30)姨妈。你别哭了。别哭。别哭。我跟您说,有些事您得想开点。
   有时,“我跟你说”及其变体形式中的“我”可以不出现。如:
   (31)孙大总统(孙中山)都讲道理,你只是个小小的族长就不讲道理啦?跟你说,无理寸步难行!
   “我跟你说”中“跟”的前面可以出现副词“还”或“可”,“还”表示后面的信息具有进一步追加的性质,但有时只是为了加强语气;“可”的出现也是为了加强语气,“我可跟你说”主要用于对听话人提出警告。如:
   (32)小刘你不必说话给我听,我不吃这个。我还跟你说,你这‘婚’就是‘破’了,也全是你的事,赖不着别人。
   (33)“小航,别胡闹啊!我可跟你说,简佳可不是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到时候你想分手就分手,你无所谓,可她不能再受到伤害!”
   与众多变体形式相比,“我跟你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其规约化程度也是最高的,语义也最为丰富,有一些变体形式的“我跟你说”,只能用于郑重告知,不能用于指令、警告、提醒等功能。
   五.从历时演变看“我跟你说”话语功能的形成
   短语“我跟你说”出现时间并不早,大约产生于清代,用例也不多。如:
   (34)阳伯踌躇了半天,忽然站起来,正对着郭掌柜,兜头唱了一个大喏道:“兄弟才短,实在想不出法子来。兄弟第一秒法,只有‘一总费心’四个字儿,还求你给我想法儿吧!”郭掌柜还礼不迭道:“你别这么猴急。你且坐下,我跟你说。”(清.曾朴《孽海花》)
   上例中的短语“我跟你说”虽然是单独使用,却有实在意义,只不过所要说的对象因下文而省略了,其完整形式是“我跟你说个法子”。
   作为话语标记的“我跟你说”在清代时期开始萌发,民国时期的用例也极少。如:
   (35)老道吓得魂飞魄散,说:“仙姑不要生气,你听小道,我天胆也不敢拘你老人家。只因周宅请我来给工资治病,把仙姑请来。我跟你说,哈哈哈。仙姑,必是在深山幽谷之中修炼……”(清·佚名《济公全传》)
   (36)“兄弟!咱们哥儿俩一见如故。我帮着你偷马怎么样?”“那我谢谢!我还没领教兄台您……”“我跟你说,你知道城里头钦差大人驻马了?”“听说了!奉旨的钦差年大人奔四川,开仓放赈。”(清·常杰淼《雍正剑侠图》)
   不难发现,话语标记“我跟你说”实际上来源于表实在意义的完整小句“我跟你说X”。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我跟你说X”通常与后面的话语处于同一话轮内,而“X”与其后代表具体话语内容的语句形成同指关系,在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下,说话人完全可以直奔主题,直接讲那个事、说那句话,于是“X”成为羡余成分从原格式中脱落,使得原格式词汇化为不含宾语的“我跟你说”固定形式。这种结构上的冗余性使得“我跟你说”有了进一步虚化的可能。
   “我跟你说”在虚化为话语标记的过程中,语言表达的“互动主观性”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谓“互动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关注[2]。在脱落宾语的“我跟你说”中,当介词“跟”引进言谈者“我/你”时,言谈主语“我”与核心动词“说”结合的“我说”很容易呈现出从动作义向情态义的主观化倾向,而插入的介宾成分“跟你”突显了听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地位的非对等性,在主观化及互动主观化的作用下,说话人凭借这种非对等关系中的优势地位,以强调的手段,引导听话人重视并接受说话人的认知、主张。于是,作为典型话语标记的“我跟你说”正式形成。
   “我跟你说”是现代汉语口语中表强调作用的话语标记,它是从一个意义实在的完整小句虚化而来,其演变的主要机制和动因是词汇化和主观化与交互主观化,这反映出话语标记是反复运用的话语成分规约的结果。作为汉语口语话语标记的一例,“我跟你说”反映出话语标记的共有特征,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2]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4).
  
   干敏,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作为话语标记的“我跟你说”